- 不同导管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5
- 2010年
-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60%的病人有剧烈的疼痛,30%的病人有中度疼痛,老年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更高。膝关节受骶丛神经支配,股神经和闭孔神经支配膝关节的前方,坐骨神经支配膝关节的后方。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可为全膝关节置换术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阻。
- 陈学丽郑玫玫邓珊车津立徐进
- 关键词:连续股神经阻滞自控镇痛镇痛效果导管神经支配中度疼痛
- 多瑞吉在骨科术后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02年
- Sebel将芬太尼贴膜应用于临床术后镇痛,这也是唯一可透皮用药的阿片类药品,透皮芬太尼[商品名为多瑞吉(transdermal fentanyl,TDF),Duragesic]。Sevarino FB等在对TDF用于经腹子宫切除的患者的研究中发现TDF组呼吸模式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术后镇痛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硬膜外、静脉及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 李成陈学丽李斌
- 关键词:PCIA自控静脉镇痛透皮芬太尼多瑞吉骨科术后镇痛
- 两种全麻加硬膜外隙阻滞麻醉方法的比较研究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观察不同全麻复合硬膜外隙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30例择期手术病人分两组 :Ⅰ组为硬膜外用微泵注入芬太尼0.05~0.08mg·h-1,全麻吸入0.6MAC地氟醚维持;Ⅱ组为硬膜外用2 %利多卡因 ,全麻吸入0.6MAC异氟醚维持。监测麻醉诱导平稳后 (T1)、吸入麻醉药浓度达0.6MAC时 (T2) ,硬膜外注药后 (T3)、切皮后 (T4)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改变 ;两组用0.6MAC行麻醉维持下模糊辨听率、BIS和SEF -95值及PRST记分。结果 :T2 、T3、Ⅱ组MAP明显下降与T1 比有显著差异 (P<0.05)。T3 时HR与T1 时比有显著下降 (P<0.05),而Ⅰ组MAP、HR无明显改变 (P>0.05)。BIS、SEF -95两组诱导前后有显著差异 (P<0.05)。两组模糊辨听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PRST记分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 :该两种麻醉方法效果良好 ,深度适当,内隐记忆消失 。
- 陈学丽李成张子莲王国林
- 关键词:全麻血液动力学双频指数内隐记忆
-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6
- 2011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急诊或择期行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ASAⅠ~Ⅲ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组(US组)和传统解剖定位组(NS组),两组均合并使用神经刺激器,局麻药均为0.4%罗哌卡因,US组为30ml,NS组为40ml。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结果US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NS组(P〈0.05或P〈0.01)。结论超声引导合并神经刺激器行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麻醉完成时间,减少局麻药用药量,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陈学丽张晓奕张华
- 关键词: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
-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比较
- 2005年
- 目的:观察比较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区别。方法:选择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施行矫形术的患儿24例,随机分为N组和L组。N组骶管阻滞选用0.3%耐乐品1ml/kg;L组选用0.2%速卡1ml/kg。两组患儿骶管阻滞成功后均予静脉微泵输注丙泊酚加芬太尼混合液.按丙泊酚2mg/kg·h速度输注,术毕前5—10min停止输注。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结果:N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7.3±2.8min、维持时间103±12min。L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为16.3±3.8min、维持时间104±11min。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有显着性差异(P〈0.01);维持时间则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患儿麻醉起效后的MAP和HR明显低于基础值,组内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麻醉起效时的MAP和HR则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小儿骨科下肢手术选用0.3%罗哌卡因或0.2%左旋布比卡因1ml/kg施行骶管阻滞麻醉,结合静脉持续榆注丙泊酚以保持小儿镇静是安全可行的。罗哌卡因组的麻醉起效明显快于左旋布比组,而两组的麻醉维持时间及循环影响方面无明显区别。
- 陈学丽王辉李成
- 关键词: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骶管阻滞小儿骶管阻滞麻醉麻醉起效时间微泵输注
- 丁丙诺啡与罗哌卡因混合液用于臂神经丛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 陈学丽李成李斌陈秀琪
- 该研究采用五组不同的配伍组合观察罗哌卡因中加入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进行臂神经丛阻滞对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等方面的作用,探讨了最佳方法及其药物剂量。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的效果,既能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又不影响术后患者运动...
- 关键词:
- 关键词:丁丙诺啡罗哌卡因术后镇痛
- 丁丙诺啡不同给药方式用于臂丛麻醉的术后镇痛观察
- <正>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对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病人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两种方式对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60例拟行上肢、手部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局麻药中无丁丙诺啡组,...
- 李斌陈学丽李成
- 文献传递
- 丁丙诺啡与罗哌卡因联合用于臂丛麻醉的术后镇痛观察被引量:15
- 2003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罗哌卡因中加入不同剂量的丁丙诺啡进行臂丛麻醉对麻醉效果、麻醉维持时间、术后镇痛等方面的作用,以探讨最佳方法及药物剂量.
- 陈学丽李成李斌
- 关键词:丁丙诺啡罗哌卡因臂丛麻醉术后镇痛
- 体位对脊柱手术病人的影响和护理对策
- 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在当今医学界的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高度的重视,许多新的手术方式不断开展,使得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恢复的病人得以康复。但是,脊柱手术的术式复杂,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大夫对体位要求较高,而病人可能因被麻...
- 东英陈学丽安培芬
- 文献传递
- 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镇痛和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TKA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组(Ⅰ组)和静脉持续芬太尼组(Ⅱ组),每组20例。Ⅰ组患者通过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导管持续输注0.2%罗哌卡因镇痛,Ⅱ组患者术后持续静脉输注芬太尼镇痛,均持续镇痛50h。记录静息及功能锻炼时视觉摸拟评分(VAS)、肌力分级、镇静程度及副作用发生。结果Ⅰ组患者术后8、12、24、48h静息时和功能锻炼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Ⅱ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肌力均良好,无统计学差异。Ⅱ组患者镇静过度、恶心及镇痛不全发生率均较高。结论连续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嚣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对肌力影响小,副作用发生率低。
- 邓姗陈学丽
- 关键词:关节成形术腰骶丛神经传导阻滞术后疼痛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