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衰竭
  • 4篇急性肝
  • 3篇凝血
  • 3篇急性肝功能
  • 3篇急性肝功能衰...
  • 3篇功能衰竭
  • 3篇肝功
  • 3篇肝功能
  • 3篇肝功能衰竭
  • 2篇急性肝衰
  • 2篇急性肝衰竭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表达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变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凝固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5篇陈楠
  • 4篇王介非
  • 2篇朱慧
  • 2篇张宇一
  • 2篇陶慧峰
  • 2篇钱志平
  • 1篇滕杰
  • 1篇肖宏
  • 1篇邹颖
  • 1篇屈莉红
  • 1篇赵思达
  • 1篇张玲芳
  • 1篇郭红英

传媒

  • 3篇肝脏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连续性血浆透析滤过在急性肝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浆透析滤过(continuous plasma dialysis-filtration,CPDF)治疗后,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伴脓毒血症患者血浆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重症肝炎科接受CPDF治疗的21例患者,分别在CPDF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1 h、2 h、6h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标本的TNF-α、IL-6、IL-8、IL-10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种细胞因子浓度均随CPDF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在治疗2小时各项细胞因子的浓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PDF进程中,各细胞因子的筛系数和清除率在60min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在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CPDF治疗能有效持续地清除急性肝衰竭伴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浆促炎细胞因子。
陈楠王介非钱志平成星霞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
乌司他丁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急性肝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入选当天开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所有患者均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和7天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PLT和FI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治疗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治疗后第7天又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治疗组PLT和FIB均有增高,PT、APTT均缩短,D-D下降,其中治疗后第7天上述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司他丁可改善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DIC和MODS的发生。
朱慧屈莉红陈楠陶慧峰王介非
关键词:急性肝衰竭乌司他丁凝血功能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肝组织Wnt/β-catenin信号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对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大鼠的疗效及Wnt/β-catenin信号表达的影响,了解hUCMSC移植对ALF大鼠肝脏再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100只腹腔注射D-GalN诱导大鼠ALF模型,5只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予以尾静脉注射hUCMSC,作为移植组;50只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作为模型组.检测两组大鼠ALT和AST水平,比较两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死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肝组织中Wnt2、Wnt7a和Wnt7b的表达量;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组β-catenin的表达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移植组大鼠尾静脉注射hUCMSC、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ld后,ALT分别为(906.0±76.9)、(1 874.7±191.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7,P=0.009);AST分别为(1 138.0±221.5)、(2 239.7±213.3)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3,P=0.023).移植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在1周观察期内,移植组10只大鼠死亡1只,而模型组10只大鼠死亡5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48,P=0.044),且移植组肝损伤比模型组轻.β-catenin主要在胞质和胞核聚集,且移植组较模型组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Wnt2、Wnt7a和Wnt7b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分别为模型组的2.4倍(t=3.950,P=0.017)、3.1倍(t=4.846,P=0.008)和3.0倍(t=2.888,P=0.0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UCMSC移植ALF大鼠可以显著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程度,促进肝脏再生,降低死亡率.hUCMSC对ALF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促进肝脏再生的机制之一.
赵思达张玲芳郭红英张宇一张正国邹颖朱慧陈楠王介非钱志平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及血小板变化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纤溶指标、血小板计数(BPC)的变化与Child-Pugh分级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2009年2月至2011年3月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按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46例、C级29例,分为出血组(42例)、非出血组(48例).均检测其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因子Ⅱ、Ⅴ、Ⅶ、Ⅹ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D-二聚体(D-d)、血常规,比较各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患者PT显著延长,凝血因子Ⅱ、Ⅴ、Ⅶ、Ⅹ、BPC逐渐降低,t-PA、D-d逐渐升高.PT、凝血因子Ⅱ、Ⅶ、BPC在Child-Pugh A、B、C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hild-Pugh B、C组凝血因子Ⅴ、Ⅹ显著高与Child-Pugh A组.出血组PT、BPC 与未出血组差异有显著性;Child B、C级肝硬化患者出血率显著高与A级,而C级病死率最高,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异常及纤溶亢进,且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PT、BPC、Child-Pugh分级可作为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肖宏陈楠张宇一陶慧峰
关键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
人工肝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被引量:3
2012年
肝衰竭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肝脏短期内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所致的肝脏功能衰竭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凝血机制障碍、高黄疸、肝性脑病等复杂的临床症候群。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是肝炎病毒(主要是乙肝病毒),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乙肝病毒引起的肝炎慢性化程度高,患者肝功能常迁延不愈,如在短期内再次接受严重打击,易出现慢加急性肝衰竭。由于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势极为凶险,
陈楠滕杰王介非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人工肝肝脏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