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珍珠 作品数:11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周口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经济管理 政治法律 更多>>
高三尖杉酯碱对DLBCL细胞株诱导分化及凋亡的实验研究 背景及目的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中发病率最高的亚型,约占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是一组具有高度侵袭性及伴高度异质性的恶性... 陈珍珠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高三尖杉酯碱 诱导分化 端粒酶活性 文献传递 TRAF6,TAK1和TGF-β基因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1 2014年 本研究检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RAF6、TAK1及TGF-β基因在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化疗对TRAF6/TAK1信号通路活性的影响。采用Ct值比较法,通过SYBR Green II实时定量PCR检测38例DLBCL患者化疗前及化疗2周期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TRAF6、TAK1及TGF-β在mRNA的表达水平,并以12例健康人PBMNC作为对照。结果表明:DLBCL患者治疗前后PBMNC中TRAF6、TAK1和TGF-β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人。治疗前患者TRAF6及TAK1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未发现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这两基因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同时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这两基因的表达水平也具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这两基因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而TGF-β基因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LBCL患者化疗后TRAF6/TAK1信号通路的活性明显增高,而TGF-β基因治疗后则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陈珍珠 尹青松 魏旭东 陈琳 李玉富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TRAF6 免疫抑制因子 农村不动产登记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视角下 2019年 不动产统统一登记制度的实施意义重大,该制度对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利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尤其是农村不动产登记,对于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农村不动产登记制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化管理难落实、权属信息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本文梳理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发展历程,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农村不动产登记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陈珍珠关键词:不动产 登记制度 基于供给主体的郑州市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路径研究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住房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但高企的房价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住房租赁,“重购买,轻租赁”的主流住房观念正在被逐步改变。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但目前郑州市住房租赁市场处... 陈珍珠关键词:住房租赁市场 文献传递 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机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阿伐他汀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培养获得的对数生长期的白血病细胞HL-60接种在96孔板,分别给予1、5和10μmol/L浓度的阿伐他汀,然后放入培养箱中(37℃,5%CO_2)培养(12、24和48 h),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变化;RT-PCR法检测PI3K、ATK、mTOR基因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TK、mTOR蛋白表达水平。实验设置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结果:阿伐他汀能够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浓度为10μmol/L的阿伐他汀作用48 h后对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率为(39.78±3.0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5,P<0.05);对HL-60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最强,其凋亡率为(43.30±3.9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4,P<0.05)。同时,阿伐他汀作用48 h后PI3K、ATK、mTOR基因表达水平均有所下降,其中10μmol/L浓度的阿伐他汀作用最为明显,分别下降了(37.04±4.15)%、(53.81±3.25)%和(40.62±2.4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6、3.800、4.313,P<0.05)。结论:阿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I3K/ATK/mTOR信号通路,实现对HL-60细胞增殖的抑制并且诱导其凋亡。 戴静 刘涛 王凯 庞迎旭 王琼 陈珍珠关键词:白血病 HL-60细胞 阿伐他汀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伴中性粒细胞植入巨核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2019年 患者男性,55岁。面黄、乏力、心慌、胸闷1月余,加重伴发热9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1.11×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180×109/L。彩超示脾肿大,肋下30 mm;右心房增大,三尖瓣轻-中度返流。胃镜示食管炎,糜烂性胃炎。丙肝-RNA4.96×105 IU/ml。病理检查镜检:①骨髓细胞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可见较多分叶过多核(5~14个)(图1)、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粗粒细胞;红系细胞少见,成熟红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淋巴细胞、浆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异常;巨核细胞易见,部分可见中性粒细胞植入现象(图2),未见小巨核及单圆核巨核细胞,血小板易见。 殷仁斌 王世岩 陈珍珠 任伟丹 徐海元关键词:植入 巨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下农村不动产登记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019年 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利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尤其是农村不动产登记,对于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目前我国农村不动产登记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法律法规不完善、信息化管理难落实、权属信息不统一、配套设施不健全等。本文梳理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发展历程,对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农村不动产登记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陈珍珠伴CD5弥漫阳性的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巨球蛋白血症1例 2020年 患者男性,81岁,以"间断鼻衄、乏力"为主诉入院。患者既往有肝炎病史40年,体检示肝脾肿大,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彩超示双侧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可见,直径0.2~0.4 cm,余无特殊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9.25×10~9/L,Hb72 g/L,PLT 17×10~9/L,外周血淋巴细胞44%,中性粒细胞48%;血清蛋白电泳示发现5.93 g/L的M蛋白;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示IgM-κ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殷仁斌 任伟丹 刘玉霞 丁利霞 徐海元 陈珍珠关键词:CD5 巨球蛋白血症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因素 2023年 目的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2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DIC将其分为并发组(n=114)和未并发组(n=140)两组。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照1︰1比例控制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一般资料,比较匹配前后两组一般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匹配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成功匹配74对病例。匹配前,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并发组与未并发组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匹配后两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血红蛋白(Hb)水平、肌酐(SCr)水平、尿酸(UA)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合并感染、合并出血占比和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感染、合并出血以及WBC计数、PLT计数、Fib水平、D-D水平和骨髓原早幼粒细胞比例升高均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DIC的危险因素,临床可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陈珍珠 刘涛 郭贺贺 仁文文 王凯 庞迎旭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影响因素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完全缓解(CR)后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升高(5%~15%)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ALL CR后幼稚淋巴细胞增多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5%且≤10%组,>10%且≤15%组,分析各组ALL复发情况.结果 ALL患儿CR后治疗期间出现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40.54%(30/74),其中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5%且≤10%时复发率为21.05 %(4/19),与阴性对照组的复发率15.91%(7/4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5);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10%且≤15%时复发率为54.54 %(6/11),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儿童T-ALL与B-ALL出现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结论 儿童ALL CR后治疗阶段骨髓幼稚淋巴细胞轻度(>5%且≤10%)升高可能是骨髓正常的B系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的结果,预后相对良好;而骨髓幼稚淋巴细胞比例>10%且≤15%时,这些幼稚细胞极可能是白血病细胞,提示预后不良. 陈珍珠 张丽娜 魏旭东关键词:儿童 幼稚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