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嘉

作品数:22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下颌
  • 6篇前突
  • 6篇下颌前突
  • 4篇正畸
  • 3篇酸蚀
  • 3篇颌面
  • 3篇外科
  • 3篇下颌管
  • 3篇畸形
  • 3篇骨性
  • 2篇牙槽
  • 2篇牙颌
  • 2篇牙颌面
  • 2篇牙颌面畸形
  • 2篇矢状
  • 2篇托槽
  • 2篇颌面畸形
  • 2篇下牙
  • 2篇下牙槽
  • 2篇下牙槽神经

机构

  • 21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市口腔医...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山东省交通医...
  • 1篇寿光市人民医...

作者

  • 22篇马嘉
  • 6篇卢利
  • 5篇张扬
  • 3篇阎秀林
  • 2篇冯翠娟
  • 2篇杨鸣良
  • 2篇宋丛笑
  • 2篇颜光启
  • 2篇王强
  • 2篇易新
  • 1篇孙晓菊
  • 1篇张丹
  • 1篇白晓峰
  • 1篇赵震锦
  • 1篇郭哲
  • 1篇李建华
  • 1篇张湘君
  • 1篇陈钰文
  • 1篇洪玉华
  • 1篇李秉鸿

传媒

  • 4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中国实用口腔...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口腔医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口腔颌面...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颌面手术患者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颌面手术患者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4例择期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n=32)和咪达唑仑组(n=32),气管插管前10 min,右美托咪定组将0.8 μg/kg负荷量右美托咪定于1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随后以0.5 μg/(kg·h)进行维持;咪达唑仑组0.04 mg/kg咪达唑仑复合1 μg/kg芬太尼进行一次性静脉给药。记录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呼吸(RR)、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Ramsay镇静评分情况和首次插管时尝试插管次数、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定组插管成功率为96.9%,远高于咪达唑仑组(81.3%,P〈0.05),右美托咪定组尝试插管次数(4.3±2.7)和插管时间(17.8±7.5),均少于咪达唑仑组(P〈0.05);与T0时点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1-4时点RR和SpO2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T2-4时点RR、HR、MAP均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T1-4时点SpO2和Ramsay评分均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插管过程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和9.4%,均显著低于咪达唑仑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诱导效果Ⅰ级比例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颌面外科老年患者清醒经鼻盲探气管有助于提供适宜的麻醉深度,减少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张湘君王同海马嘉
关键词:老年颌面外科心血管反应
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部下颌管的定位和走行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应用CT观测下颌前突患者下颌管的定位和走行,以给临床医师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减少对下牙槽神经的损伤。方法:38例实施下颌支矢状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术前进行颌骨CT扫描。以下颌管最先形成的平面作为0平面,向下每5mm作为一个测量平面,测量下颌管内径、下颌骨的厚度、颊舌侧骨皮质的厚度和下颌管外侧壁到颊舌侧骨皮质之间的距离。测量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下颌小舌到下颌骨下缘,下颌骨厚度增加,颊舌侧骨皮质也逐渐增厚,下颌管内径变化不大。舌侧骨髓腔的宽度是从无到有的逐渐递增趋势,而在每一层测量值中,颊侧骨髓腔的宽度均大于舌侧。根据下颌管在下颌骨内的位置分类,绝大多数为分开类型(n=391),占总测量平面456的85.75%,接触和融合型分别占12.71%和1.54%。各测量值左右两侧无显著性差异,下颌管内径(ID)值和下颌管外侧壁到颊骨皮质的距离(BP)值的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01)。结论:下颌管形成后,渐渐远离舌侧而向颊侧靠近,然后又渐远离,但其总体走行还是靠近舌侧。对颊侧骨髓腔缺失的病例,尤其是融合型患者,建议选用其他术式,以免造成下牙槽神经损伤。
马嘉卢利宋丛笑
关键词:下颌管CT
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效果与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中变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使用面具式前方牵引器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效果,并探讨颈椎骨龄定量分期法(quantitative cervical vertebral maturation,QCVM)中的变量与矫治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一科进行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的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35例,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并将矫治效果与QCVM中的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相较于矫治前,矫治后测量结果中SNA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角(由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FMA角(眼耳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和U1-NA角(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交角),以及Co-A(髁顶点到上齿槽座点的距离)、A-Y(上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U1-Y(上切牙切点到Y轴的距离)、PNS-X(后鼻棘点到X轴的距离)、B-X(下齿槽座点到X轴的距离)、Co-Gn(髁顶点到颏顶点的距离)、ANS-Me(通过前鼻棘点和颏下点做水平参考平面的平行线间距离)、Wits值增大,SNB角(由蝶鞍中心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IMPA角(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相交之上内角)和L1-Y(上切牙切点到Y轴的距离)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矫治前后A-X(上齿槽座点到X轴的距离)、ANS-X(前鼻棘点到X轴的距离)和B-Y(下齿槽座点到Y轴的距离)的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4/W4(第四颈椎颈椎体上缘中点到最前下点和最后下点连线距离与第四颈椎颈椎体前缘中点到最后上点和最后下点连线距离的比值)与矫治前后A-Y、U1-Y的变化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对于生长发育期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面具式前方牵引矫治能有效促进上颌骨生长;患者第四颈椎越细长,矫治难度越大,前方牵引上颌骨的效果可能越不理想。
游武林马嘉
关键词:颈椎骨龄
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相关的下颌前突患者下颌支的形态学研究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SRO),根据下颌支解剖特点进行巧妙设计,是下颌骨外科矫治技术发展的一大突破。从最初报道至今50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大量的改进和提高,使之成为矫治各种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手术方式。但同时也存在...
马嘉
关键词:下颌前突
文献传递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中下颌前突者下颌支的CT测量
2008年
目的用CT扫描的方法来描述下颌支骨松质分布和骨皮质厚度变化情况,以此来估计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舌侧骨切开的位置、深度和方向。方法45例实施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的骨性Ⅲ类下颌前突患者,术前进行上下颌骨CT扫描。从下颌小舌平面开始每隔2.5mm为一层面进行测量,向上20mm,在每一层面测量骨皮质的厚度和骨松质的分布情况。结果下颌支上部骨松质分开的占37.5%,骨松质在任何一层均未分开的占62.5%。在下颌小舌上5mm平面,舌侧骨皮质的厚度从前向后逐渐变薄,平均厚度1.55mm,下颌小舌距离升支后部骨皮质融合处的平均距离为9.45mm。结论舌侧骨切开应位于下颌小舌上5mm以内的区域,在下颌小舌后方9.45mm以内切开,骨切开线由后向前可轻度向下,切开深度2mm左右,向前逐渐加深。
马嘉李秉鸿卢利
关键词:骨松质骨皮质
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矫治下颌前突:相关下颌支的形态学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背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是矫治下颌骨畸形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最初提出的改进方法大多是依据临床的观察和经验,可用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借鉴的解剖数据非常有限,近20年来,此类解剖学研究日渐增多。目的:全面了解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的下颌支的形态学研究的方法,明确目前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相关研究的进展。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计算机Medline数据库1991至2011年收录相关综述和论文报告,并分析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研究的进展。结果与结论:共纳入下颌支矢状骨劈开相关文章共计26篇。与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骨切开位置密切相关的下颌小舌区域骨松质的分布情况、与劈开过程相关的下颌管与颊侧骨皮质之间骨松质的分布以及与固定过程相关的下颌管在角部及角前部的定位和走向,是下颌支矢状骨劈开避免并发症的关键问题。针对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手术过程,制定出术前CT检查的具体项目,依据所测量的数值指导临床操作,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解剖学测量的基础研究能更大程度地应用于临床。
马嘉
关键词:下颌前突骨松质下颌管下牙槽神经
复杂颌面部创伤和复杂牙颌面畸形的整体治疗
卢利王玉新杨鸣良白晓峰马嘉颜光启郭哲
所属的科学技术领域医药卫生领域。主要科技内容:该研究探索应用新技术矫治各类牙颌面畸形并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手术并发症,同时总结复杂牙颌面畸形的诊治经验。该研究对复杂颌面部创伤的治疗进行探索。通过三维CT、模型外科与计算机辅助...
关键词:
关键词:颌面部创伤牙颌面畸形正畸治疗外科手术治疗
烤瓷冠修复对20~59岁不同年龄组患者龈沟液分泌及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烤瓷冠修复对20~59岁不同年龄组患者龈沟液分泌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72例行烤瓷单冠修复的患者根据年龄分组:20~30岁组(A组)、30~40岁组(B组)、40~50岁组(C组)和50~59岁组(D组)。分别于患者修复前和修复后1个月时收集基牙龈沟液(GCF),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GCF中IL-1β、IL-6、TNF-α和ALP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修复前相比,A组和B组修复1个月GCF分泌量明显增加(P均〈0.05),且分泌量均大于C组和D组(P均〈0.05);不同年龄组修复1个月时GCF中IL-1β、IL-6、TNF-α和ALP含量均较修复前明显升高(P均〈0.05);A组和B组GCF中IL-1β、IL-6和ALP含量均高于C组和D组,A组、B组和C组GCF中TNF-α含量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0~59岁患者行烤瓷冠修复会导致GCF分泌量增加,引起GCF中IL-1β、IL-6、TNF-α和ALP含量增加,其强度受年龄因素影响。
李楠孙智李岩马嘉
关键词:烤瓷冠修复年龄组龈沟液炎性因子
不同浓度氟化酸蚀液对托槽抗剪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氟化物长期以来被认为在减少龋损方面有卓越的成效.临床上应用氟化物有多种方法:(1)酸蚀前涂氟;(2)酸蚀液中加入氟化物;(3)粘接前在酸蚀过的釉质表面涂氟.该次将讨论其中的第二种方法:在磷酸酸蚀液中加入氟化物.实验...
马嘉
关键词:氟化钠酸蚀口腔正畸
文献传递
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骨性下颌前突患者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变化,为术后保持与防止复发提供依据。方法:骨性下颌前突患者20例,均接受口内入路的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术前1周、术后1周、术后6个月拍摄标准颅颌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通过治疗前、后对照,比较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咽腔气道的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周与术前1周相比,软腭长度显著增加,咽腔气道显著减小;术后6个月咽腔气道有所恢复,与术后1周相比软腭长度显著减小,咽腔气道显著增加;术后6个月与术前1周相比,软腭长度及咽腔气道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 :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短期内咽腔气道较术前显著减小,可能加大发生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几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组织适应和改建后,咽腔气道有恢复至术前宽度的趋势。
马嘉阎秀林
关键词:骨性下颌前突头影测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