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娜
- 作品数:32 被引量:26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衡阳红壤实验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烟草专卖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湘南红壤稻田氮肥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期对席草生长与养分吸收动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03年
- 2001年12月至2002年7月在湘南红壤丘陵区第四纪红壤稻田进行了席草氮肥用量与施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席草施肥方法以基肥+追肥效果较好,且追肥小量多次,效果最佳。氮肥用量以施尿素90kg/667m2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25 8%,效果显著。席草全生育期吸收养分以钾、氮为主,且前期需要量少,中后期需求量大,没有明显的吸收高峰期,对磷的吸收表现出平稳趋势。
- 秦道珠李冬初申华平黄平娜
-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施用时间席草养分
- 罗顿豆与3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混播被引量:2
- 2012年
- 在湘南红壤丘陵区以南非马唐(Digitaria smutsii)、索兰德狗尾草(Sorander bristlegrass)、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分别与罗顿豆(Lotononis bainesii)进行混播试验,以探明其最佳混播组合及其混播比率与混播方式。结果表明:本试验中,隔1行罗顿豆种2行南非马唐处理和隔2行罗顿豆种1行南非马唐处理是产草总量潜力较高的栽种模式,散栽50%罗顿豆和撒播50%索兰德狗尾草处理是粗蛋白产量潜力最高的栽种模式;罗顿豆与3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混播,相同处理下不同禾本科牧草总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差异明显,当罗顿豆和禾本科牧草用量各为正常用量的50%时,同一禾本科牧草条播与撒播处理对产草总量无显著影响;与禾本科牧草单播相比,次年相应混播处理均能提高牧草总产量和粗蛋白产量。
- 文石林刘强董春华周升明黄平娜
- 关键词:罗顿豆禾本科牧草混播
- 施用有机无机肥与稻田氮素释放及水稻群体生长的关系被引量:5
- 2000年
- 红壤丘陵区稻田氮素释放试验结果初步表明 :施用无机肥 ,早稻生长期间土壤NH4 -N释放量多 ,释放速度快 ,早稻生长发育快 ,构成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多 ,产量高 ,且差异极显著。施用有机肥 ,晚稻生长期间土壤释放NH4 N量多 ,且时间长 ,这对促进晚稻生长 ,形成合理群体结构有利。而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稻田氮素释放时间长 ,且较稳定 ,对构成合理的水稻群体结构更为有利 。
- 秦道珠邹长明黄平娜高菊生
- 关键词:无机肥
- 稻草还田对烟叶产量品质及后茬作物晚稻的效应被引量:3
- 2007年
- 2006年选择湘南红壤地区稻田植烟土壤,采用稻草还田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表明:前茬作物烤烟,采取稻草还田翻埋、稻草覆盖对促进烤烟植株生长有良好的效果。且稻草还田翻埋的效果明显优于稻草覆盖。烟叶平均产量:稻草还田翻埋区、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2550kg/hm2、2469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5.8%、2.5%。烟叶平均产值:稻草还田翻埋区为30746元/hm2,比对照增加11.5%;稻草覆盖区为29806元/hm2,比对照增加8.1%。后茬作物晚稻平均谷粒产量:稻草还田翻埋、稻草覆盖处理分别为4889kg/hm2、3667kg/hm2,比对照增产83.3%、45.8%,差异极显著;前者比稻草覆盖处理产量高38.0%,差异极显著。
- 尹三宝黄平娜龙怀玉秦道珠杨全柳
- 关键词:稻草还田烟叶产量晚稻产量
- 红壤丘陵区圆叶决明新品种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9
- 2001年
- 评价了来源于不同地区的 35个圆叶决明、3个巨蛇决明、3个眨眼决明和 1个多毛决明 ,指出不同圆叶决明品种之间的干物质产量、开花时期和冠高等差异很大。其中 ,有 2个眨眼决明(ATF2 2 17和ATF2 2 19)在舍饲系统中有较大的潜力 ,它们的种子宿存能力强、产量高、根瘤多且结瘤快。圆叶决明的开花时期、生长情况及冠高与原产地的纬度显著相关 ,原产于近赤道区的品种开花迟、株型高 ,原产于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开花早、株型矮。早花品种前期产量高 ,但后期产量较低。早花品种越冬后的种苗密度明显比迟花品种越冬后的大。在建植早、建植快的特性上品种间的差异显著 ,这些特性包括发芽 /出苗、幼苗的干重、茎长和根长及结瘤情况 。
- 文石林徐明岗黄平娜
- 关键词:圆叶决明红壤丘陵区适应性
- 红壤地区优良牧草圆叶决明新品种的筛选被引量:6
- 1999年
- 强酸瘠薄的红壤、冬冷夏热的气候限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牧草的生长与宿存。热带牧草难以越冬,冷季牧草难以越夏,成为南方丘陵区草业发展的技术难题。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从1987年开始与澳大利亚合作进行红壤地区牧草方面的研究,通过近十年的试验观察,发现威恩...
- 文石林徐明岗黄平娜张久权
- 关键词:红壤地区牧草
- 湘南地区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 2011年
- 通过设置4个不同氮肥水平的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条件下湘南地区双季稻的农艺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的总粒数,而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有降低的趋势;晚稻增施氮肥使得有效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降低,每穗的总粒数增加。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产量和纯收入,早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240.7 kg/hm2、220.1 kg/hm2。晚稻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以减氮处理最高,晚稻最高产量施氮量和最高经济施氮量分别为122.3 kg/hm2、104.2 kg/hm2。增施氮肥可提高早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对晚稻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影响不明显。
- 刘淑军黄平娜秦道珠
- 关键词:施氮量水稻农艺性状氮肥利用率
- 红壤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2年
- 17年 34季水稻不同轮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证明 :1.绿肥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双季稻总产平均为 10 4 2 3.5kg/hm2 ,比双季稻冬闲处理增产 2 383.5kg/hm2 ,增幅 30 .0 %。 2 .油菜处理能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生育期比双季稻绿肥处理提前 3~ 6d。而且水稻空秕率低 ,早稻比双季稻冬闲处理低 14 .6 %。
- 高菊生刘更另秦道珠邹长明黄平娜
- 关键词:轮作方式水稻生长发育红壤稻田
- 两系杂交稻两茬套种模式高产机制分析
- 1999年
- 本试验对两系杂交稻早稻与晚稻两茬套种模式的高产机制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水稻各生育期的茎蘖增长动态、生物量积累和产量构成因素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观察与测定。按照两茬套种模式进行管理,双季稻平均产量1062.1kg/667m2,最高产量1125kg/667m2。这一高产模式为水稻更高产提供了新的方法。
- 秦道珠邹长明高菊生黄平娜
- 关键词:两系杂交稻高产模式水稻
- 红壤稻田施用控释肥与氮素转化的关系被引量:14
- 2008年
- 在湘南红壤稻田连续两年(2002—2003)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施用控释肥和尿素的稻田肥料氮转化与去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田氨挥发是氮素损失的主要原因。施用尿素,其氨挥发损失量达到施氮素总量的39.28%,施用控释肥(LCU70、LCU50),其氨挥发损失量分别占其施氮总量的19.99%和10.91%,比尿素的氨挥发氮素损失量降低19.29%~28.37%。田间表面水NH4-N浓度高峰期出现在施肥后的第1天,10d后下降到对照水平。田间氨挥发高峰期出现在施肥后的第3天,7d后下降到对照水平。施用控释肥(LCU70、LCU50),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率分别为80.5%、64.7%,比施尿素高50.5%、34.7%,差异极显著。
- 秦道珠李冬初徐明岗申华平黄平娜朴洪圭
- 关键词:控释肥水田氨态氮氨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