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柏峰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体层摄影
  • 1篇体层摄影术
  • 1篇全身
  • 1篇全身弥散加权...
  • 1篇肿瘤
  • 1篇细胞
  • 1篇细胞瘤
  • 1篇螺旋计算机
  • 1篇弥散
  • 1篇弥散加权
  • 1篇弥散加权成像
  • 1篇巨细胞
  • 1篇巨细胞瘤
  • 1篇急腹症
  • 1篇加权成像
  • 1篇宫颈
  • 1篇宫颈癌
  • 1篇骨巨细胞瘤

机构

  • 4篇惠州市中心人...

作者

  • 4篇黄柏峰
  • 3篇刘锦文
  • 3篇陈镜聪
  • 3篇刘永志
  • 1篇林翠君
  • 1篇肖俊强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RI新技术在宫颈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和观察宫颈癌临床分期中应用MRI新技术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为后续展开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选取2016-2017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患者均进行常规MRI检查以及背景抑制扩散加权成像(DWIBS)检查,将检查获取的图像信息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重建,并进行反相显示对宫颈癌进行临床分期。结果常规MRI检出宫颈癌51例,检出率为91. 07%,检出淋巴结转移34枚,分期符合率为87. 50%; MRI新技术DWIBS和同反相技术检出宫颈癌55例,检出率为98. 21%,检出淋巴结转移46枚,分期符合率为98. 21%;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宫颈癌扫描检查中以MRI新技术DWIBS和增强后同反相技术检查显示病变、病灶、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更高,有助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和诊疗。
刘锦文黄柏峰陈镜聪刘永志
关键词:MRIDWIBS宫颈癌
急腹症全腹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全腹多层螺旋CT检查对急腹症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手术治疗证实急腹症病因的全腹部多层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析腹腔肠管结构及腹腔周围脂肪间隙情况。结果 25例中10例肠道肿瘤致肠梗阻,5例急性阑尾炎,3例粪石性肠梗阻,2例腹内疝所致肠梗阻,4例小肠扭转,1例肠系膜脂膜炎。结论急腹症的全腹多层螺旋CT检查对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及敏感度,且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林翠君肖俊强黄柏峰
关键词:急腹症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7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诊断(WB-DWI)、全身骨显像扫描诊断(ECT)以及手术病理检查,比较WB-DWI与ECT检测出的原发灶、转移灶和总阳性灶个数、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对比WB-DWI检测出的良恶性肿瘤ADC值。结果经诊断,ECT诊断有83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5.4%,WB-DWI诊断有84例患者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为96.6%,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WB-DWI诊断对肿瘤原发灶、转移灶和总阳性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ECT诊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WB-DWI与ECT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患者诊断的敏感性、准确性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WB-DWI检测出恶性肿瘤患者的平均ADC值(1.1±0.5)明显低于良性肿瘤患者的平均ADC值为(2.5±0.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WB-DWI与ECT在肿瘤疾病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均可作为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但WB-DWI诊断对原发灶、转移灶和总阳性灶肿瘤的检出率更高,且可通过WB-DWI检查测得的肿瘤ADC值,鉴别和区分患者肿瘤的良、恶性。
刘锦文黄柏峰陈镜聪刘永志
关键词: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ECT恶性肿瘤
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2018年
目的探究和分析增强扫描CT值在骨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0例溶骨性骨质破坏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例是非骨巨细胞瘤,20例骨巨细胞瘤,然后分别采用增强扫描CT进行扫描,对比2组患者的CT值;然后对比2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骨巨细胞瘤患者的增强CT扫描值与非骨巨细胞瘤的增强CT扫描值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5%,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增强扫描进行骨巨细胞瘤的扫描,能够显著提高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减少骨巨细胞瘤患者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和价值。
刘锦文黄柏峰陈镜聪刘永志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巨细胞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