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利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受体小鼠诱导一氧化碳延长同种移植心存活时间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受体小鼠诱导一氧化碳(CO)对同种移植心存活时间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C57BL/6→Balb/c小鼠)。受体小鼠自移植前1 d至移植后第6天(MC1周组)或至第13天(MC2周组)以二氯甲烷(MC)100 mg/kg体质量灌胃,或以同体积不含MC的橄榄油灌胃(Tx组)。观测移植心存活时间,于移植后第6、10天检测受体血清TNF-α、IL-10的含量和移植心肌TNF-α、IL-10 mRNA的表达及病理学改变。结果受体以MC灌胃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在3 h达到峰值;与Tx组比较,受体诱导CO(MC组)可以明显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低血清TNF-α的含量和移植心肌TNF-α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以MC2周组明显;各组血清IL-10含量和移植心肌IL-10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体小鼠诱导CO明显延长同种移植心的存活时间,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O降低受体血清TNF-α含量和移植心肌TNF-αmRNA表达有关。
- 张松林孙宗全于利
- 关键词:一氧化碳排斥反应生存率心脏移植小鼠
- 受体诱导一氧化碳经PI3 K/Akt信号途径抑制冷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移植心细胞凋亡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受体诱导一氧化碳(CO)对移植心冷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以BALB/C小鼠建立同系移植心冷I/R损伤模型.受体麻醉前3 h以二氯甲烷(MC)500 mg/kg灌胃诱导CO(MC组,n=12),或橄榄油灌胃(IR组,n=12);在MC组的基础上受体在移植心恢复血供前1 h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40 mg/kg,LY组,n=10)或二甲亚砜(DMSO组,n=10);检测移植后3、24 h移植心细胞凋亡指数(AI)、磷酸化Akt(p-Akt)蛋白、bcl-2与bax蛋白表达比值;设正常对照组(N组,n=5).结果 受体以MC灌胃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与心肌组织CO含量均在3 h达到峰值,分别为(9.82±0.84)%和(2.25±0.08)pmol/mg;与IR组比较,MC组明显降低移植心AI[3 h:(8.65±2.01)%比(19.28±4.94)%,P<0.01;24 h:(5.82±2.36)%比(10.54±3.66)%,P<0.05]、激活Akt蛋白(3 h:P<0.01;24 h:P<0.05)、上调bcl-2/bax比值(3 h:1.97±0.16比0.46±0.07,P<0.01;24 h:1.89±0.10比0.51±0.04,P<0.01);与MC组比较,LY组明显增加AI[3 h:(17.95±4.92)%,P<0.01;24 h:(9.75±3.14)%;P<0.01]、抑制Akt蛋白激活(P<0.01)、下调bcl-2/bax比值(3 h:0.47±0.06,P<0.01;24 h:0.52±0.03,P<0.01);DMSO组与MC组的各个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体诱导C0能明显抑制冷I/R诱导的移植心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上调bcl-2/bax比值有关.
- 张松林孙宗全冯剑锷吴龙于利王国华
- 关键词:心脏移植一氧化碳
- 刺五加在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并计数;721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培养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荧光染色。结果: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各剂量组与I/R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升高,LDH、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荧光像素值及阳性染色面积降低,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细胞膜、清除氧自由基和减少钙离子内流等机制有关,其最佳浓度为40%。
- 王刚隽兆东刘效波于利
- 关键词: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刺五加
- 吡格列酮经Ras依赖性途径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与Ras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正常对照组(C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吡格列酮预处理组(Pi组)、Ras抑制剂Manumycin组(Ma组)。采用MTT分析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活性;测定各组MDA、SOD、LDH、ATP含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Co组比较,I/R组心肌细胞活性、SOD、ATP含量降低,MDA、LDH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比较,Pi组心肌细胞活性、SOD、ATP含量增加,MDA、LDH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i组比较,Ma组心肌细胞活性、SOD、ATP含量降低,MDA、LDH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吡格列酮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保护机制与Ra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张大伟隽兆东王永明于利
- 关键词:吡格列酮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RAS
- 诱导体内产生一氧化碳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用二氯甲烷(MC)诱导同种心脏移植受鼠体内产生c0以减轻排斥反应及延长受鼠存活时间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供者,Balb/c小鼠为受者,建立小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分3组,MC1组和MC2组受鼠分别于术前1d至术后6d和至13d,用含MC的橄榄油100mg/kg灌胃,移植对照组受鼠术前1d至术后6d用等体积不含MC的橄榄油灌胃。术后监测移植心存活时间;检测受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叉状头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蛋白的表达;检测移植心脏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观察移植心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受鼠碳氧血红蛋白(COHb)浓度在MC灌胃前为(0.85±0.28)%,灌胃后3h达到峰值(5.24±0.45)%(P〈0.01)。移植对照组、MC1组、MC2组移植心脏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3、12.1和19.4d,两MC组移植心存活时间较移植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与移植对照组相比,两MC组TNF-α和TNF-α mRNA、ICAM-1及胱天蛋白酶3的表达均得到明显抑制(P〈0.01);移植心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的程度得到明显减轻,尤以MC2组最为明显。各组间血清IL-10和IL-10 mRNA及Foxp3蛋白和Foxp3 mRNA表达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同种心脏移植受鼠体内产生CO能明显减轻排斥反应,延长移植心存活时间,其主要机制可能与CO的抗炎症和抗凋亡功能密切相关,而并不依赖于Foxp3表达的上调。
- 张松林孙宗全于利周元
- 关键词:小鼠心脏移植一氧化碳移植物排斥
- Akt与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启示被引量:1
- 2006年
- 心肌保护是心脏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多种生长因子对心脏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局部缺血及其他损伤带来的损害。虽然这些心肌保护因子下游的转导通路很复杂,但在很多情况下,Akt的激活是一个共同的特征。它在调节各种生长因子和其他胞外刺激诱导的心肌细胞存活、生长、增殖、保持功能和营养物质代谢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追踪最近的研究进展以更好地理解Akt在心肌保护中发挥的作用,讨论这些研究的临床启示。关键词:Akt,心肌保护。
- 于利隽兆东
- 关键词:AKT心肌保护信号转导通路
- 吡格列酮与胰岛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幼鼠心室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应用台盼蓝排斥试验测定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可提高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LDH、CK和MDA含量,提高SOD的含量,降低心肌细胞钙离子染色的荧光强度,部分恢复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单独应用吡格列酮或胰岛素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吡格列酮与胰岛素联合应用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更好的保护效果。
- 于利隽兆东管英俊王刚王永明
- 关键词:心肌细胞吡格列酮胰岛素缺血再灌注损伤
- 增加受者体内一氧化碳含量在减轻小鼠移植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观察心脏移植前用二氯甲烷(MC)灌胃增加受者体内一氧化碳含量在减轻小鼠移植心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作为供、受者,建立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实验共分为4组,分别为MC100mg组(n=10)、MC500mg组(n=12)、橄榄油组(n=10)和正常对照组(n=5)。前3组在麻醉前3h分别用经橄榄油稀释的MC100mg/kg、MC500mg/kg及单纯橄榄油0.15ml对受者进行灌胃处理,然后行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正常对照组小鼠仅作麻醉处理,不进行心脏移植。分别于灌胃后0、1、3、6、12和24h剪尾采血,测定血液中CO的含量[用碳氧血红蛋白(COHb)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并于相应时间点取心肌组织,检测心肌组织中CO的含量;各组移植后3和24h分别处死半数受者,检测移植后3和24h血清中肌钙蛋白I(cT—nI)、心肌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凋亡与相关基因Bcl-2和BaxmRNA以及核因子kB(NF-kB)的表达,并观察移植心心肌的超微结构。结果与橄榄油组比较,MC100mg和MC500mg组受者血液中COHb浓度与心肌组织中CO含量明显升高,均在灌胃后3h达到峰值;MC100mg组和MC500mg组受者心脏移植后3和24h,能显著降低血清中cTnI水平(P〈0.01),并以MC500mg组降低最为明显;可明显下调促炎症基因TNFamRNA水平(P〈0.01),而抗炎症基因IL-10mRNA上调不明显(P〉0.05),同时可以显著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mRNA水平(P〈0.01),并抑制促凋亡基因BaxmRNA的转录(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NF-kB表达,而橄榄油组、MC100mg组和MC5(10mg组NF-kB活性均显著增强(P〈0.01),但后三组之间NFxB活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受者体内增加CO含量能通过其抗炎症和抗凋亡功能而减轻移植心缺血
- 张松林孙宗全冯剑锷吴龙于利
- 关键词:一氧化碳核因子KB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脏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