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加省
- 作品数:82 被引量:35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型血吸虫病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脑型血吸虫病误诊为脑肿瘤的原因,提高对脑型血吸虫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通过对17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CT、MRI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的回顾性分析,查找误诊原因。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血吸虫肉芽肿。结论:脑型血吸虫病易误诊为脑肿瘤,通过头颅MRI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提高诊断。
- 王米君于加省
- 关键词:脑型血吸虫病脑肿瘤误诊
- 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内技术治疗微小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2例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结果。结果22例全部成功栓塞,每个动脉瘤应用1~3个弹簧圈,平均2个。18例完全栓塞,3例95%栓塞,1例瘤颈残留。术中未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10例影像学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血管内栓塞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破裂的微小前交通动脉瘤。
- 于加省何跃陈如东郭强李振强陈劲草陈坚雷霆李龄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
- 脉络膜前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 2012年
- 目的 总结脉络膜前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1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结果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 12例脉络膜前动脉瘤均成功夹闭,术中破裂2例.2例出现一过性轻偏瘫,无死亡病例.随访6~36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1例出现迟发性脑积水行分流手术.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保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支血管是术后无缺血性并发症的关键.
- 郭强于加省何跃陈如东雷霆陈劲草陈坚李龄
- 关键词:脉络膜前动脉脑动脉瘤显微手术
- 复合手术治疗髓内复杂动静脉畸形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治疗髓内复杂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的1例髓内复杂AVM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术中结合荧光引导,显微手术配合血管内栓塞,电凝切断表浅及可以显露的供血动脉,对深部难以显露的供血动脉和畸形团进行栓塞,切除其余可以显露的具有占位效应的大部分畸形血管团。术后DSA造影显示畸形团闭塞满意,病人症状缓解。结论复合手术治疗髓内复杂型AVM安全、有效。
- 丁卫徐昊张所军张华楸陈如东于加省牛洪泉雷霆
- 关键词:复合手术
- Moyamoya病患者颅内出血原因探讨——75例Moyamoya病分析被引量:11
- 2007年
- 目的探讨Moyamoya病(MMD)发生颅内出血的原因。方法收集作者近期收治的2 1例有颅内出血的MM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中报道的5 4例MM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 5例患者中,CT显示MMD患者脑内出血位于脑实质内4 7例,脑室内出血2 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MMD患者均经DSA证实为伴发颅内动脉瘤。结论MMD出血主要位于脑实质内或脑室内,有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应考虑并存颅内W illis环附近主要动脉动脉瘤可能。
- 雷霆李龄于加省何跃陈劲草陈坚
- 关键词:MOYAMOYA病颅内出血动脉瘤
- PTEN及LGI1蛋白在鼠脑缺血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PTEN及LGI1蛋白在脑缺血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不同时间大鼠一侧脑缺血组织中及正常脑组织中PTEN及LGI1蛋白的表达。结果 PTEN在正常组与缺血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26,P<0.01);正常组强阳性率与缺血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0.98,P<0.01);缺血1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7.62,P<0.01);缺血2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80,P<0.05);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LGI1在正常组与缺血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0.57,P<0.01);正常组强阳性率与缺血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28.42,P<0.01,);缺血1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1.90,P<0.01);缺血2h组与缺血4h组强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91,P<0.05);表明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也逐渐增强。在缺血脑组织中PTEN与LGI1有显著相关性(r=0.836,P<0.01)。结论脑缺血组织中存在PTEN及LGI1高表达,两者有显著相关性,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推移,表达逐渐增强。
- 邢洪顺王寿先王喆王增武宋仁兴于加省
- 关键词:PTENLGI1缺血脑组织免疫组化
- 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多途径血管内治疗进展
- 2024年
- 自发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SCS-DAVF)是瘘口在海绵窦及周围的硬脑膜壁的硬脑膜动静脉短路,血管内治疗以栓塞共同流出道海绵窦及引流静脉为主,疗效确切。本文针对其临床表现、动静脉途径塞策略、并发症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李飞王少兵欧阳伟于加省
- 关键词:海绵窦动静脉瘘栓塞并发症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腹腔端脱入盆腔1例
- 2006年
- 何跃于加省陈劲草陈坚雷霆朱炎昌李龄王煜
-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分流管盆腔并发症
- 鞍区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鞍区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鞍区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均经DSA确诊后行显微外科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或结扎颈内动脉后行颅内外搭桥术治疗。结果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7例,同时保留了载瘤动脉的通畅;另1例行颅内外动脉搭桥的病人,术后半个月复查DSA示吻合口血流通畅。结论鞍区动脉瘤易与鞍区肿瘤混淆,对可疑者应及时行DSA检查,确诊后应尽快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 张洪涛范月超王雄伟于加省陈劲草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蝶鞍显微外科手术
- 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与C臂CT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技术与C臂CT结合在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临床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常规DSA、旋转DSA及3D-DSA和其中8例需急诊开颅手术患者的C臂CT资料,通过对47例患者进行术前模拟手术人路,均行翼点入路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将术前DSA模拟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动脉瘤夹闭术,术前3D-DSA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瘤顶指向、瘤颈宽窄,有元仔瘤、载瘤动脉,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和骨性结构的关系,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8例术前行C臂CT患者中6例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及脑室内出血。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39例,4分6例,3分1例,1分1例。结论3D-DSA技术及必要的C臂CT检查和手术模拟对成功夹闭脑动脉瘤有指导意义。
- 郭强于加省何跃陈如东李振强胡威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三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