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昊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精液
  • 3篇精液质量
  • 2篇顶体
  • 2篇顶体酶
  • 2篇顶体酶活性
  • 2篇生物检验
  • 2篇受精
  • 2篇受精率
  • 2篇体外
  • 2篇人工授精周期
  • 2篇周期
  • 2篇微生物检验
  • 2篇精液质量分析
  • 2篇IVF/IC...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婴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妊娠
  • 1篇妊娠率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北京大学...

作者

  • 12篇余昊
  • 5篇刘群龙
  • 5篇钱卫平
  • 4篇文明明
  • 3篇温见翔
  • 3篇郝桂琴
  • 3篇闫津津
  • 2篇周亮
  • 2篇宋博
  • 2篇杨虹
  • 2篇付兰
  • 2篇韩美玲
  • 1篇余光银
  • 1篇杨会林
  • 1篇李璐
  • 1篇李蓉
  • 1篇耿岚
  • 1篇林松
  • 1篇陈娟
  • 1篇陶丽丽

传媒

  • 2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62例次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该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透出液的病原菌培养鉴定结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耐药情况,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及实验室检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该院收治的124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共162次透出液的病原菌分布、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耐药情况。结果 162例次透出液检测中,115例次透出液培养阳性,阳性率71.0%。培养出126株病原菌,其中83株革兰阳性球菌(65.9%),34株革兰阴性杆菌(27.0%),6株真菌(4.8%),2株革兰阴性球菌,1株革兰阳性杆菌。115例次透出液培养阳性的腹膜炎患者中有78例次同步送检涂片革兰染色,其中34例次阳性,阳性率43.6%。在病原菌耐药性方面,48.0%葡萄球菌耐苯唑西林,4.8%链球菌耐青霉素,54.5%肠杆菌目细菌耐第3、4代头孢菌素。结论在该院,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在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诊治中,应重视透出液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应根据病原菌监测情况进行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
杨会林闫津津温见翔陈娟文明明余昊周丽娜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炎病原学
一种抗酸染色阳性质控结核菌蜡块的制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索病理组织切片抗酸染色阳性对照的简便制作方法,确保抗酸染色质控可靠。方法:常规方法是从已证实的结核患者送检组织标本中寻找阳性组织作为对照,但由于能够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菌)的石蜡组织十分少见,因此,我们尝试将培养的结核菌制作成为结核菌蜡块,通过反复实验,找出最优制作方法。结果:经过比对,发现利用胸腔积液培养结核菌24 h,再进一步制作成结核菌蜡块的方法最优。此法菌量充足、分布均匀,观察方便,且一次可以制作大量的结核菌蜡块,效果满意。结论:利用培养的结核菌制作对照组织,可以完美解决抗酸染色阳性对照问题,保障抗酸染色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余光银陶丽丽黄楚强谭骏梁殷晓敏余昊
关键词:抗酸染色结核菌病理组织切片石蜡组织结核患者
环状RNA分子circRNA_103736和circRNA_103737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环状RNA分子circRNA103736和circRNA103737在皮肤鳞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利用CIRC pedia数据库筛选出与皮肤鳞癌相关的环状RNA分子circRNA103736和circRNA103737及其对应基因La蛋白相关家族1(LARP1),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确诊为皮肤鳞癌患者及自身正常皮肤组织30例。应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两种环状RNA分子及对应基因LARP1在其皮肤鳞癌患者和自身对照组的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与自身正常对照组相比,皮肤鳞癌患者组织中LARP1的mRNA及其所对应的环状RNA(circRNA103736和circRNA103737)均有明显程度的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结果提示,能与circRNA103736和circRNA103737相结合的miRNA包括hsa-miR-876-5p等。结论皮肤鳞癌患者的circRNA103736和circRNA103737及其对应基因LARP1的表达上调,两种环状RNA分子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hsa-miR-876-5p来参与皮肤鳞癌的发生。
文明明余昊李璐林松陈小帆
关键词:皮肤鳞癌
存在受精失败风险中应用分半IVF/ICSI治疗的精液参数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分半治疗的患者,探讨体外受精低下及受精失败的精子参数。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1月采用分半治疗的患者47例,按照受精正常和受精失败分为两组,分析精液参数变化。结果两组比较,在不受精组,正常精子形态百分比及精子顶体酶活性低于正常受精组(P〈0.05),分别为(8.33%±3.72%)和(12.01%±7.39%);顶体酶活性低于正常组,分别为42.66±24.84和64.66±35.59。不育年龄、不育年限及精子密度、精子活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常精子形态结合顶体酶活性可估计体外受精的成功率。
刘群龙余昊郝桂琴周亮钱卫平
关键词:受精体外
从几例临床案例中浅谈临床与微生物检验沟通的重要性
随着医学的快速的发展,临床越来越依赖实验室提供的医学数据,这就促就了临床医学检验是当今医学中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虽然微生物检验在国内起步较晚,但是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更是离不开微生物检验,尤其是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因...
杨虹余昊温见翔闫津津文明明韩美玲
精子优化处理后顶体酶活性与IVF受精率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子优化后顶体酶活性变化与体外受精(IVF)受精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对接受IVF治疗的93例不育夫妇男方精液,测定优选处理前精子顶体酶活性,分析其与IVF受精率的相关性.结果:优选前的精子顶体酶...
耿岚李蓉郝桂琴余昊刘群龙钱卫平
关键词:不育患者体外受精顶体酶活性
文献传递
存在受精失败风险的患者中应用分半IVF/ICSI的精液参数比较分析
:通过回顾性分析采用分半治疗的病人,探讨体外受精低下及受精失败的精子参数.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11月采用分半治疗的患者47例,按照受精正常和受精失败分为两组,分析精液参数变化. 结果:两组比较,在不受...
刘群龙余昊郝桂琴周亮钱卫平
关键词:试管婴儿技术精液质量顶体酶活性
ICU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和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内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相关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832例。收集患者的引流液、伤口分泌物、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采集完成后送检验中心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评估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并评估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高危因素。结果 832例患者中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者116例(13.9%),其中有100例感染者为鲍曼不动杆菌全耐药、广泛耐药、多重耐药,占86.2%,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于痰液83株,占71.6%,其次为尿液14株,占12.1%。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患者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激素、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昏迷、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重症监护室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为全耐药、广泛耐药、多重耐药,与患者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应用激素、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昏迷、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
余昊
关键词: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高危因素
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总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的临床意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特应性皮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总IgE水平、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特应性皮炎组血清总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中度显著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过敏原特异性IgE分级均为0级,特应性皮炎组40例为0级,12例Ⅰ、Ⅱ级,8例Ⅲ级及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IgE水平、过敏原特异性IgE水平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升高,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水平呈上升趋势。
余昊张伟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IGE过敏原特异性IGE嗜酸性粒细胞
486个人工授精周期精液质量分析
2015年
目的 通过对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男方精液质量与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生殖中心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治疗的486个周期病例的临床资料.按照WHO第五版精液检查标准进行精液检查,分别按照精子形态率、总活动精子数量、顶体酶活性、女方年龄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精子形态率、总前向运动精子数量、顶体酶活性等指标的差异在临床妊娠率无差异;女方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低于年龄低于35岁组.结论 目前仍认为女方年龄是预测IUI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总活动精子数、正常精子形态率、顶体酶活性对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预测有一定局限性。
刘群龙付兰余昊宋博钱卫平
关键词:精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