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琴

作品数:49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强势特色学科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术后
  • 11篇静脉
  • 10篇芬太尼
  • 9篇手术
  • 7篇镇痛
  • 7篇麻醉
  • 6篇食管
  • 6篇食管癌
  • 6篇肿瘤
  • 5篇食管癌根治
  • 5篇食管癌根治术
  • 5篇舒芬太尼
  • 5篇哌啶
  • 5篇哌啶类
  • 4篇休克
  • 4篇血性
  • 4篇失血
  • 4篇失血性
  • 4篇输注
  • 4篇细胞

机构

  • 49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大连大学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群马大学
  • 1篇青岛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石家庄市第四...
  • 1篇解放军105...
  • 1篇京都府立医科...
  • 1篇泰达国际心血...

作者

  • 49篇刘华琴
  • 20篇付建峰
  • 17篇邢玉英
  • 10篇贾丽
  • 10篇刘向东
  • 9篇赵雪莲
  • 9篇仝彤
  • 9篇王士杰
  • 8篇张爱玉
  • 7篇高雁
  • 6篇宋子贤
  • 6篇栾建革
  • 5篇马艳辉
  • 5篇张彦荣
  • 4篇李亮
  • 4篇李云松
  • 3篇安娜
  • 3篇李勇
  • 3篇徐晨光
  • 2篇赵丽娜

传媒

  • 13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实用疼痛学杂...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江苏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胸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不同血浆靶浓度对胸手术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瑞芬太尼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将40例择期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R6组、R8组(均n=20),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6、8μg/L;记录患者食管超声探头放置成功后安静平卧时(T0)、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开始后5min(T1)、7min(T2)、10min(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率(HR)、体循环血管阻力(TSVR)、血流加速度(ACC)、血流峰速度(PV)、左室射血时间(LVET)和脑电双频指数(BIS)值。结果:R6组HR略有下降,CO、SV、ACC、PV、TSVR、LVET无明显改变;R8组血浆靶浓度的瑞芬太尼引起MAP、CO、HR和TSVR明显降低,SV增加,LVET明显延长,PV、ACC无明显改变。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0min内患者意识状态无改变;6μg/L比8μg/L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较小。结论:血浆靶浓度8μg/L的瑞芬太尼引起明显血液动力学波动;瑞芬太尼减慢心率和扩张血管可能是其影响血液动力学改变的主要机制。
邢玉英赵聚钊刘华琴张爱玉付建锋王士杰
关键词:芬太尼血液动力学现象心率
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麻醉的效果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靶控输注(TCI)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中段癌根治术患者30例,ASA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F组),每组15例。麻醉诱导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 mg/L,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6、6μg/L,2组分别TCI异丙酚及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麻醉维持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不变,停止TCI异丙酚,持续吸入七氟醚,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0.7~1.5MAC,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监测患者围术期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观察麻醉苏醒情况,记录术后Ramsay镇静评分及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随访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RF组比较,SF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手术结束至呼吸恢复、呼之睁眼、气管拔管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较长(P<0.05)。SF组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2例;RF组诱导时给与麻黄碱6 mg 4例,麻醉苏醒期出现烦躁3例。2组术后镇痛期间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但RF组追加曲马多例数多于SF组。结论舒芬太尼TCI时需要提前较长时间停药,而瑞芬太尼TCI可控性优于舒芬太尼,适用于麻醉维持。但舒芬太尼镇痛作用强,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优于瑞芬太尼。
贾丽马艳辉邢玉英刘华琴栾建革吴洁宋子贤王士杰
关键词:药物释放系统舒芬太尼哌啶类七氟醚
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后兔两侧肺损伤程度的比较
2011年
目的比较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后左右肺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探讨单肺通气的最佳潮气量。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侧肺机械通气(OLV)实验组(B组,C组,D组),每组8只。对照组潮气量(VT)=10ml/kg,呼吸频率(RR)=50次/min,双肺机械通气(TLV)3h;OLV实验组VT分别采用15ml/kg,10ml/kg,6ml/kg,OLV(左侧)2h后改TLV1h。结果 A组各时间点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在OLV开始后,B、C、D组的PaO2各个时间点均较A组低(P<0.05)。在恢复TLV后1h时,只有C组PaO2接近机械通气前水平。肺损伤评分A组左右侧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三组间比较表现为C组最低(P<0.05)。结论 OLV可以导致肺损伤,相对于15ml/kg组和6ml/kg组,10ml/kg潮气量组的肺组织损伤最轻。
高秀泽石莉刘华琴邢玉英
关键词:肺通气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的镇静作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的镇静作用。方法选取睡眠状况自评量表评分10~30分的健康志愿者46名,性别不限,年龄22~28岁,体重指数18.5~2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3):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和神门穴30 min,C组仅连接刺激仪不给予电流。安静平卧10 min(T0),记录BIS值、HR、SpO2和MAP,电刺激期间每隔10 min(T1,2)记录数据,电刺激结束后15 min内每隔5 min(T3-5)记录数据。随后观察是否进入睡眠,第2天随访睡眠状况及是否发生有关并发症。结果与T0时比较,E组T2-5时BIS值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3,4时BIS值降低(P<0.05)。2组刺激期间及试验当晚睡眠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HR、SpO2和MAP均在正常范围,无试验有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健康志愿者可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
胡涛张凤姣付建峰赵雪莲刘华琴裴焕爽周超戎元元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志愿者清醒镇静
改良Cordis圈套器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回收失败时,使用改良Cordis圈套器进行滤器回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28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并回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56例;年龄16-87岁,平均(48±8.1)岁。患者均首先采用Cordis圈套器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对于回收失败者采用改良Cordis圈套器进行下腔静脉滤器回收。观察改良Cordis圈套器进行滤器回收的临床效果及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28例患者中,98例采用Cordis圈套器成功回收,30例回收失败患者采用改良Cordis圈套器后,全部成功回收。使用Cordis圈套器与改良Cordis圈套器患者术中、术后均无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Cordis圈套器克服了Cordis圈套器支撑力弱的缺点,对被血栓包埋的回收钩有切割作用,为Cordis圈套器回收失败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解决方法。
刘向东赵家宁李云松李亮刘华琴张彦荣张英泽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静脉血栓形成置入回收
罕见腹腔巨大肿物患者剖腹探查术麻醉处理1例
2019年
患者,男性,年龄36岁,身高165 cm,体重75 kg,因"乏力嗜睡8个月,发现腹腔肿物7个月"入院。查体:腹部膨隆,腹围106.5 cm,腹壁静脉暴露,左下腹部可触及约40 cm×40 cm包块,双下肢呈现明显指凹性水肿。CT结果示:1.腹部含脂性巨大肿块(脂肪肉瘤?);2.右肺下叶部分膨胀不全。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腹部可见弥漫分布的巨大肿物,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推挤周围相邻肠管及脏器,部分分界不清;双下肢血流缓慢;左房增大,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低,左心舒张功能减低,心动过速,心包积液。术前血红蛋白为75.6 g/L,总蛋白为53.9 g/L。住院期间患者腹围快速进行性增加。诊断为腹腔巨大肿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
刘华琴周肖肖岳之峰胡涛付建峰
关键词:剖腹探查术脂肪肉瘤右肺下叶腹壁静脉
夜间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评价夜间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75岁,BMI 18~24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20):对照组(C组)和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3组)。D1-3组于术日当晚和术后1 d时21:00开始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0.1、0.2和0.3μg·kg-1·h-1(速率为4 ml/h),至次日晨6:00结束;C组输注生理盐水。于术前、术后2和7 d时记录患者睡眠时间段、夜间觉醒次数;于术前1 d和术后7 d时测试认知功能;于术前1 d、术后2和7 d时16:00及相应次日8:00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计算每日8:00与相应的前一日16:00血浆皮质醇浓度的差值。结果与C组比较,D2,3组POCD发生率降低(P<0.05)。与C组、D1组和D2组比较,D3组术后2 d时夜间觉醒次数减少(P<0.05)。与C组和D1组比较,D2,3组术后2和7 d时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值降低(P<0.05);与D2组比较,D3组各时点血浆皮质醇浓度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输注右美托咪定0.2或0.3μg·kg-1·h-1可减少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
刘华琴仝彤张婧张子文李伟靖胡涛徐红萌付建峰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手术后并发症肿瘤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术后镇痛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术后镇痛对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本院2023年6月至11月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胃肠肿瘤手术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0):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对照组(C组)。2组术后均行PCIA,E组PCIA药物配置方案:艾司氯胺酮0.5 mg/kg、地佐辛0.5 mg/kg、右美托咪定1.5μg/kg和氟比洛芬酯1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PCIA药物配置方案:地佐辛0.5 mg/kg、右美托咪定1.5μg/kg和氟比洛芬酯10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于术前1 d、术后2 d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HADS)评估焦虑(HADS-A评分)和抑郁(HADS-D评分)情况。采用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估术后早期恢复质量;记录术后VAS评分、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最终纳入78例患者,E组39例,C组39例。与C组比较,E组术后HADS-D评分和抑郁发生率降低,QoR-15评分升高,VAS评分降低(P<0.05),术后HADS-A评分和焦虑发生率、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1例患者术后1 d出现幻视,术后2 d即缓解。2组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 mg/kg艾司氯胺酮术后镇痛可缓解胃肠肿瘤患者术后抑郁症状,增强镇痛效果,改善术后早期恢复质量。
高洁张茜戎元元胡涛高雁檀碧波付建峰刘华琴
关键词:氯胺酮镇痛病人控制抑郁胃肠肿瘤
人格因素对老年患者胃肠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评价人格因素对老年患者胃肠外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胃肠手术的老年患者58例,性别不限,年龄65 ~ 7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前1d对患者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P量表评分<50分,采用2&#215;2两因素析因设计,试验因素为性格内向或外向(因素A)、神经稳定性(因素B),A1和A2分别为性格内向(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E量表评分<50分)和性格外向(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E量表评分≥50分),B1和B2分别为神经稳定性好(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N量表评分<50分)和神经稳定性差(艾森克人格问卷测试N量表评分≥50分).按各因素不同水平排列组合,将患者分为4组:A1B1组(n=8)、A1B2组(n=10)、A2B1组(n=26)和A2B2组(n=14).于术后7d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记录POCD发生情况.结果 A1B1组、A1B2组、A2B1组和A2B2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0、0、15%、57%,A2B1组POCD发生率高于A1B1组和A1B2组,A2B2组POCD发生率高于其它3组(P<0.05).因素A与因素B均对POCD的发生有影响(P<0.01),且二者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结论 性格外向和神经稳定性差的非精神质患者POCD的发生机率较高.
刘华琴周超宋子贤付建峰
关键词:人格老年人手术后并发症
不同面罩通气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评价不同面罩通气压力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75例,年龄18~60岁,BMI 18~24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5):10 cmH2O组(P10组)、15 cmH2O组(P15组)和20 cmH2O组(P20组)。3组于麻醉诱导期间分别给予10、15和20 cmH2O的面罩通气压力。于面罩通气前(T0)和面罩通气180 s(T1)时超声测量仰卧位胃窦上下径及前后径,计算胃窦部横截面积(CSA),记录严重胃肠胀气发生情况;T1时记录各组低氧血症的发生情况、潮气量和PETCO2;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胃肠胀气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10组比较,P15组和P20组严重胃肠胀气、术后胃肠胀气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低氧血症发生率降低,P20组T1时潮气量升高(P<0.05);与P15组比较,P20组严重胃肠胀气发生率升高(P<0.05),低氧血症、术后胃肠胀气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T1时PETCO2、T0和T1时胃窦部C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10~15 cmH2O面罩通气压力较为适宜,可保证氧供并减少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刘华琴许美利李品仝彤杨漪付建峰
关键词:喉面罩正压呼吸腹腔镜检查手术中并发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