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强

作品数:20 被引量:112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神经损伤
  • 4篇手术
  • 3篇神经再生
  • 3篇疗效
  • 3篇康复
  • 2篇多节段
  • 2篇植骨
  • 2篇植骨材料
  • 2篇神经移植
  • 2篇松解
  • 2篇屈肘
  • 2篇屈肘功能
  • 2篇人工骨
  • 2篇周围神经
  • 2篇磷酸三钙
  • 2篇节段
  • 2篇肩袖
  • 2篇骨材料
  • 2篇关节
  • 2篇复合人工骨

机构

  • 12篇泰安市中心医...
  • 11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上海市第三康...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宁波市第六医...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20篇刘强
  • 5篇王德国
  • 4篇陈德松
  • 3篇张月东
  • 3篇梁茂华
  • 3篇王军
  • 3篇贾杰
  • 3篇张开刚
  • 2篇毛克亚
  • 2篇唐佩福
  • 2篇王继芳
  • 2篇陆小锋
  • 2篇杨凯
  • 2篇夏波
  • 1篇方有生
  • 1篇王传杰
  • 1篇吴毅
  • 1篇陈琳
  • 1篇徐冬艳
  • 1篇王凤

传媒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工业控制计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199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得宝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评价得宝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 48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于术后 2、4、6周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得宝松组在各时间点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潜伏期、诱发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 ,有髓神经纤维数和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等的恢复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得宝松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结构和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刘强陈德松方有生陈琳彭峰
关键词:得宝松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糖皮质激素
锁定加压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胫骨Pilion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总结比较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与解剖钢板在胫骨Pilion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5月~2010年3月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及解剖钢板治疗的胫骨Pilion骨折47例。LCP组25例,男20例,女5例,年龄19~61岁,平均37岁。按AO分型:A型13例,B型7例,C型5例。解剖钢板组22例,男19例,女3例;年龄23~64岁,平均39岁。按AO分型:A型11例,B型6例,C型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参照Mazur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均随访10个月以上,LCP组随访10个月~4年,平均25.2个月。解剖钢板组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6.5个月。两组均骨折愈合,LCP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恢复工作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总数优于解剖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P及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效果,但LCP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加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是治疗Pilion骨折的有效手段。
刘强王德国张月东王军张开刚
关键词:骨折固定术锁定加压钢板解剖钢板
McLaughlin法治疗中青年肩袖撕裂6例报告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加强对中青年肩袖撕裂的认识 ,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6例中青年肩袖撕裂患者的临床及手术前后情况 ,观察McLaughlin法肩袖修复加Neer氏前肩峰成形术的疗效。结果 :应用McLaughlin法肩袖修补加Neer前肩峰成形术治疗中青年病人6例 ,术后随访 3~ 2 0个月 ,恢复情况 :4例优 ,2例良。结论 :中青年肩袖撕裂多由创伤暴力引起 ,肩袖退变轻 ,早期手术 (McLaughlin法肩袖修补加Neer前肩峰成形术 )远期效果良好 ,应积极手术治疗。
官士兵史其林陈德松刘强顾玉东
关键词:肩袖撕裂前肩峰成形术中青年人手术指征手术方法
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脊柱多节段椎板间融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背景:因受到理化性质的局限,单一使用一种人工材料难以满足临床植骨融合手术的要求,因此使用2种以上材料制备的复合人工骨更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目的:应用Micro-CT评价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新骨的形成及材料降解。方法:取36只新西兰大白兔(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去除T4-8椎体上、下关节突关节、双侧椎板和横突,将β-磷酸三钙/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植于T4-8椎体左侧椎板后外侧(实验组),自体骨植于T4-8椎体右侧椎板后外侧(对照组)。术后4,8,12周末取出整段胸椎,进行Micro-CT扫描,观察两侧融合块的形态学变化,分析实验组总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材料体积分数。实验方案经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511007)。结果与结论:①术后4周末,双侧植骨区可见少量骨赘附着于椎板、模突及关节突关节,实验组人工骨结构形态清晰可见,仅在人工骨周围形成少量新生骨;术后8周末,双侧植骨区已形成大量骨赘,融合块成为贯通整个运动节段的整体,实验组新生骨已对植骨材料形成包绕;术后12周末,双侧植骨区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增粗增大,较8周末时强壮许多,融合块外形已呈柱状,上、下关节突关节已融入融合块,实验组可见大量新骨包绕人工植骨材料,人工骨支架的结构已见崩解,实验组所形成的融合块明显要比自体骨侧大;②随着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骨矿物质含量、组织矿物质含量及骨体积分数均逐渐减少;③结果表明,在兔胸椎多节段后外侧植骨融合模型中,人工骨能够获得稳定融合,人工骨材料在植入体内后逐渐降解,降解速度与新骨长入速度匹配。
梁茂华毛克亚夏波刘强唐佩福王继芳
关键词:Β-磷酸三钙植骨材料复合人工骨脊柱融合多节段MICRO-CT
PBL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实习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康复治疗实习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教师深入理解康复医学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潜心进行研究,更多地用自己在临床工作中的体会、心...
朱玉连刘强徐一鸣赵娟徐冬艳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康复治疗实习带教康复教育
软脂酸对体外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软脂酸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Wistar大鼠髓核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0、100、200、400、800μmol/L)软脂酸共培养24 h,及以800μmol/L软脂酸共培养不同时间(0、12、24、36、48、60 h);流式细胞仪检测髓核细胞的凋亡率,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检测蛋白多糖(aggrecan)、Ⅱ型胶原(CollagenⅡ)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共培养24 h后,800μmol/L的软脂酸刺激对髓核细胞凋亡影响最大,Aggrecan及CollagenⅡ基因表达最低(P<0.01);800μmol/L软脂酸刺激对髓核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时间逐渐增强,在36 h时基本达到高峰(P<0.01),Aggrecan及CollagenⅡ基因表达在24 h时最低(P<0.01)。结论软脂酸呈浓度和时间依赖诱导髓核细胞凋亡,高浓度软脂酸对髓核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更强。
张月东王玫刘强赵建
关键词:软脂酸髓核细胞凋亡
穴位冲击波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5年
目的 观察肩三针中能量冲击波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对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62例肩袖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训练和关节松动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肩三针穴(肩髃、肩贞和肩髎穴)用中能量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Constant-Murley量表(Constant-Murley scale, CMS)评分、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ale, UCLASS)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前,两组CMS、VAS及UCL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MS、VAS及UCLA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CMS、VAS及UCLA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MS中疼痛、肌力和活动的单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UCLASS中减轻疼痛、促进肌力提高和患者满意度单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6%,总有效率为93.5%,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肩三针中能量冲击波可提高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可进一步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提高肩关节功能。
刘强刘强王传杰李秀明王念宏胡瑞萍
关键词:穴位疗法肩袖损伤针灸器械肩贞
背阔肌移位重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屈肘功能56例报告被引量:1
2004年
刘强王凤梁久金常辉王德国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屈肘功能背阔肌挤压伤松解切割伤
基于虚拟现实的心理旋转系统在临床康复中的可用性研究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究虚拟现实(VR)心理旋转系统在临床康复中的可用性和特征参数。方法:招募15例健康受试者、10例脑损伤患者和4名治疗师进行VR心理旋转系统的可用性测试,健康受试者另外接受传统E-prime心理旋转测试。分别采用系统可用性量表(SUS)、模拟器不适感量表(SSQ)和半结构式访谈收集系统的可用性得分、晕动症程度和主观反馈。结果:VR心理旋转与传统E-prime心理旋转相比,平均反应时(t=0.424,P=0.680)与正确率(t=1.865,P=0.6)无显著性差异,且具有相似的反应时-旋转角度变化趋势。健康组SUS为(77.0±11.4)分,患者组SUS为(60.0±12.3)分,可用性处于“Good”水平。健康组与患者组SSQ平均得分为10.22分和6.73分,VR晕动症不明显。半结构式访谈表明系统整体可用性较好,但硬件、反馈、训练等模块需继续完善。结论:基于VR的心理旋转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用性,有潜力给临床康复带来全新的运动想象评估与训练形式。
朱啸宇王鹤玮朱庭安吴中凡陈瑶项育枝刘强贾杰陆小锋
关键词:虚拟现实心理旋转可用性
肌肉能量技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刘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