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爱东

作品数:85 被引量:583H指数:14
供职机构: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5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细胞
  • 24篇蛋白
  • 21篇流式细胞
  • 20篇蛋白酶
  • 20篇流式细胞术
  • 20篇金属蛋白
  • 20篇金属蛋白酶
  • 20篇基质
  • 20篇基质金属
  • 20篇基质金属蛋白...
  • 18篇胃癌
  • 18篇表达及意义
  • 16篇腺癌
  • 13篇肿瘤
  • 13篇免疫
  • 11篇血管
  • 8篇预后
  • 8篇直肠
  • 8篇胃腺
  • 8篇结直肠

机构

  • 70篇唐山职业技术...
  • 19篇唐山工人医院
  • 12篇河北联合大学...
  • 9篇河北医科大学
  • 9篇唐山市协和医...
  • 5篇遵化市人民医...
  • 4篇唐山市第二医...
  • 4篇唐山市第五医...
  • 3篇唐山钢铁集团...
  • 3篇唐山市妇幼保...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承德医学院附...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阜新矿业集团...
  • 1篇唐山市传染病...
  • 1篇唐山中医医院

作者

  • 83篇刘爱东
  • 23篇庞久玲
  • 8篇李德艳
  • 7篇张志勇
  • 7篇要瑞莉
  • 7篇韩凤艳
  • 6篇刘军
  • 5篇刘悦
  • 5篇张宏伟
  • 5篇王献华
  • 5篇李青
  • 5篇高小英
  • 4篇熊艳杰
  • 4篇许志萍
  • 4篇刘士生
  • 4篇高峰
  • 4篇苏经题
  • 4篇刘忠
  • 4篇刘扬
  • 4篇李双

传媒

  • 8篇山东医药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广东医学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唐山职业技术...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北京医学
  • 2篇承德医学院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西部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2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21篇2011
  • 10篇2010
  • 11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腺癌中MMP-7的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结直肠癌中MMP-7、VEGF-D、VEGFR-3和D2-40的表达,探讨三者的关系以及MMP-7对淋巴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4例结直肠癌和7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MMP-7、VEGF-D、VEGFR-3和D2-40标记的淋巴管密度(MLVD)的表达,比较两种组织中蛋白表达的差异,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MMP-7、VEGF-D、VEGFR-3和MLVD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高于黏膜组织(P<0.001),MMP-7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体积、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D、VEGFR-3和MLVD的表达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直肠癌中MMP-7和VEGF-D、VEGFR-3、MLV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均P=0.01)。而且MMP-7和VEGF-D、VEGFR-3、MLVD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中MMP-7的高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中的淋巴管生成有促进作用,联合检测MMP-7、VEGF-D、VEGFR-3 MLVD的表达对判断其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吴桂丽胡月明刘爱东吴晨鹏张志勇
关键词:MMP-7VEGF-DVEGFR-3D2-40
非小细胞肺癌中Smad4与p53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Smad4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NSCLC各种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0例NSCLC组织及60例距离肿瘤10 cm以上的正常肺组织中Smad4与p53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观察其表达差别。结果 Smad4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而p53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Smad4的低表达、p53的高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胸膜侵犯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p53的表达与NSCLC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Smad4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下降及p53的表达升高可能与NSCLC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术后常规检测Smad4及p53,对判断NSCLC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闫继东张志勇任淑华吕铮刘爱东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肿瘤免疫组化SMAD4P53预后
儿童特发性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特点与年龄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不同来源的特发性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特点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特发性室性早搏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按来源部位随机分为左室型组及右室型组,每组患儿为45例。使用Century times MIC-12H Holter system记录,Lown分级Ⅱ级室性早搏总数5000~10 000/24 h,对其HRV时域分析指标PNN50、rMSSD、SDSD、SDNN、SDANN及年龄、平均心率、室性早搏总数、室性早搏QRS时限对比研究。结果左室型组较右室型组HRV时域分析指标PNN50、rMSSD、SDSD、SDNN、SDANN降低,年龄减小、室性早搏QRS时限缩窄及平均心率增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RV时域分析指标、QRS时限、来源部位与年龄呈正相关。室性早搏总数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发性室性早搏患儿自主神经平衡调节受损,室性早搏来源部位与年龄有相关性。
李丽庞保东刘爱东李青马俊利
关键词:儿童动态心电图
老年烧伤后康复期患者抑郁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和皮质醇表达的关系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烧伤后康复期老年患者抑郁情况,关注抑郁评分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皮质醇(Cor)的关系。方法选取102例烧伤后康复期的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7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程度,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观察组血清中BDNF、MIF和Cor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抑郁评分、BDNF、MIF和Cor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同抑郁程度患者血清中BDNF、MIF和Cor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抑郁评分与BDNF、MIF和Cor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烧伤后康复期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抑郁情绪,血清中BDNF、MIF和Cor的异常表达对促进患者抑郁的进展可能有一定价值。
马征刘爱东庞久玲刘丹高小英刘悦
关键词:烧伤抑郁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皮质醇
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5
2007年
目的检测胃癌中上皮性黏附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胃癌标本中E-cadherin的表达。结果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在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之间E-cadherin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可能是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刘爱东刘士生许志萍庞久玲
关键词:胃肿瘤流式细胞术
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6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帕利哌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IL-1β和TNF-α试剂合均购自安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 ISA法)进行检测,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血清中IL-1β和TNF-α的变化,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1,2,4,8周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775、2.7594、3.0347和3.1969(P<0.05或0.0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血清IL-1β和TNF-α的表达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利哌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明显,对血清中IL-1β和TNF-α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刘忠王立娟李雅忠刘爱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IL-1ΒTNF-Α
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被引量:6
2011年
背景:与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发生机制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信号传递通路研究多集中在体外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上,而在组织中的相关研究少见报道。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蛋白的表达。方法:取自2004/2008唐山市工人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患者,瘢痕疙瘩54例,增生性瘢痕42例。选取同期45例因非感染手术切除的正常瘢痕组织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4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瘢痕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正常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明显则高于正常皮肤组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与之相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负相关。由此推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组织中异常表达,二者可能具有协同负向作用,共同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刘军徐刚刘爱东
关键词: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基质金属蛋白酶13转化生长因子Β1流式细胞仪
结直肠腺癌中肠周淋巴结检出数目与PTEN关系的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结直肠腺癌肠周淋巴结检出数量、淋巴结转移数量与 PTEN 的关系,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01例结直肠腺癌患者检出的肠周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与术后组织中 PTEN 的表达相关性。结果101例患者检出淋巴结数量为1~72枚,平均17枚。伴有淋巴转移者47例占46.53%,转移淋巴结数量为1~15个。淋巴结检出数量≤12个者35例,其中 PTEN 的阳性率为14%(5/35);淋巴结检出数量﹥12个者66例,其中 PTEN 的阳性率为33%(22/66)。有淋巴结转移患者 PTEN 的阳性率为15%(7/47),无淋巴结转移患者 PTEN 的阳性率为37%(20/54),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癌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与 PTEN 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r =0.46,P =0.0392),转移淋巴结数量与 PTEN 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 =-0.49,P =0.0410)。结论结直肠腺癌中检出淋巴结数量和转移的淋巴结数量均与 PTEN 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TEN 作为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可能对肿瘤发生和进展时肠周淋巴结的反应性改变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影响。结直肠腺癌术后患者积极关注肠周淋巴结检出数量和 PTEN 的表达,可能对判断生物学行为有重要意义。
刘爱东宋旭东董丽儒熊艳杰张宏伟李双冯莉李倩向聚才佟树文王献华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免疫组化淋巴结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环氧化酶-2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年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环氧化酶-2(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以105例胃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34例胃黏膜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MP-3和COX-2的表达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MP-3和COX-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MMP-3和COX-2在胃癌中的表达均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胃癌中MMP-3和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MP-3和COX-2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促进作用,二者具有协同作用,MMP-3和COX-2的联合检测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李德艳刘爱东高峰
关键词:胃癌基质金属蛋白酶-3环氧化酶-2流式细胞术
EIF3h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判断的意义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检测胃腺癌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h(EIF3h)的表达,分析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以95例胃腺癌作为观察组,以7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EIF3h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中EIF3h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EIF3h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癌结节、Ki67增殖指数和Lauren分类密切相关。而与年龄、性别无关。生存分析显示EIF3h的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胃腺癌组织中EIF3h高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术后检测EIF3h的表达对判断胃腺癌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刘爱东宋旭东张宏伟李双熊艳杰董丽儒王献华
关键词:胃腺癌预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