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遗冰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石墨
  • 2篇微结构
  • 2篇酚醛
  • 2篇复合材料
  • 2篇复合材
  • 1篇性能研究
  • 1篇预成型
  • 1篇石墨粉
  • 1篇石墨化
  • 1篇石墨化度
  • 1篇树脂
  • 1篇树脂基
  • 1篇孔隙
  • 1篇剪切强度
  • 1篇酚醛复合材料
  • 1篇酚醛树脂
  • 1篇酚醛树脂基
  • 1篇复合材料性能
  • 1篇复合模
  • 1篇高温

机构

  • 4篇西安航天复合...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遗冰
  • 3篇胡涛
  • 3篇代丽丽
  • 2篇乔红云
  • 2篇戴小军
  • 1篇程文
  • 1篇乔生儒
  • 1篇杨晓军
  • 1篇蔡义各
  • 1篇李艳
  • 1篇张联
  • 1篇吴小军
  • 1篇陈林
  • 1篇董大州

传媒

  • 1篇纤维复合材料
  • 1篇高科技纤维与...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薄壁复合模压压制工艺对产品界面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两种工艺压制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用碳纤维/酚醛-高硅氧玻纤/酚醛分层复合模压(简称复合模压)绝热层。方案一为分别压制预成型的高硅氧玻纤/酚醛毛坯和预成型的碳纤维/酚醛毛坯,分别机加后再将高硅氧玻纤/酚醛毛坯和碳纤维/酚醛毛坯配合后压制至固化态;方案二为先压制一个预成型态的高硅氧玻纤/酚醛毛坯,机加后将高硅氧玻纤/酚醛毛坯放入模具中,再加入碳纤维预混料进行压制至固化态。对两种工艺方案制备的绝热层产品进行了微观形貌和耐烧能力检测。结果表明,方案一所压制的产品高硅氧玻纤/酚醛和碳纤维/酚醛界面出现了裂痕,方案二所压制的产品高硅氧玻纤/酚醛和碳纤维/酚醛界面结合完好,呈现出齿状结合;700℃烧蚀后,方案一的高硅氧玻纤层和碳纤维层分离,方案二的高硅氧玻纤层和碳纤维层则仍然连接在一起,在烧后界面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合完好。
刘遗冰胡涛董大州代丽丽戴小军
关键词:预成型
高硅氧纤维/酚醛和碳/酚醛复合模压制品界面性能研究
将预成型态高硅氧纤维/酚醛毛坯与碳纤维/酚醛预混料进行模压,制备了高硅氧纤维/酚醛和碳纤维/酚醛复合模压结构制品,研究了复合模压制品界面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高硅氧纤维/酚醛和碳纤维/酚醛复合模压制品的界面规整、结合完好...
刘遗冰杨晓军蔡义各胡涛代丽丽乔红云戴小军
关键词:剪切强度
高温处理过程C/C复合材料微结构演变规律被引量:6
2012年
对热解炭基、热解炭-树脂炭基C/C复合材料进行了1 500、1 800、2 100、2 500℃高温热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激光拉曼光谱仪,对不同热处理温度及未进行热处理的2种C/C复合材料纳米尺度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压汞仪,检测了其微米尺度孔隙缺陷。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微米尺度C/C复合材料的孔隙率逐渐增加,材料中裂纹型孔隙缺陷在热处理过程中,没有沿裂纹尖端的应力集中区域扩展,而是沿裂纹的宽度方向变化;纳米尺度C/C复合材料炭结构向理想微晶结构转变,缺陷逐渐减少,其变化趋势和微米尺度孔隙率的变化很相似。随热处理温度的增加,纳米尺度1-d002与微米尺度孔隙率呈线性关系趋势,并据此获得了用微米尺度孔隙率变化表征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的经验公式。
吴小军乔生儒程文李艳陈林刘遗冰
关键词:C/C复合材料石墨化度
添加石墨粉对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对Novolak酚醛树脂中添加石墨粉制备碳布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考察了250℃后固化处理前后复合材料的微结构、厚度变化以及弯曲行为,并与未添加石墨粉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粉后制备出的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紧密、性能良好,没有分层情况,后固化处理前后的厚度、微结构及弯曲行为与未添加石墨粉的复合材料没有明显的差异。
刘遗冰乔红云代丽丽胡涛张联
关键词:酚醛复合材料石墨粉微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