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长林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宗白华
  • 2篇中国梦
  • 2篇文化
  • 2篇美感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境界
  • 1篇意境
  • 1篇视域
  • 1篇体道
  • 1篇天道
  • 1篇人道
  • 1篇人格
  • 1篇人格塑造
  • 1篇中西融合
  • 1篇文化精神
  • 1篇文化救国
  • 1篇文化路径
  • 1篇立美
  • 1篇境界

机构

  • 5篇沈阳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刘长林
  • 3篇朱爱军

传媒

  • 3篇美与时代(美...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意境中的美感——试论宗白华美感思想中“合”的精神被引量:1
2015年
宗白华融合了西方式的美感静观与东方式的美感静照,对美感展开了层层递进的分析和推演,开创出中西合璧的美感理论。在美感的发生论中,追求着审美主体的身心合一;在美感的范畴论中,追求着主体人格与审美境界的合一;在美感的致用中,追求着化身为美的基石的境界与美感的合一。美感是通往境界的门户,境界是创造美感的基点,美感的发展取决于境界的高低,境界又是美感的归宿。从对美感起点的探讨到对美感意境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审美理想中全面而深刻的"合"的精神。
刘长林
关键词:宗白华美感意境
宗白华文化救国理念对实现“中国梦”文化路径的当代启示
2016年
"中国梦"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同时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追求美的理想的文化复兴之梦。宗白华的文化救国理念是以复兴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为手段,以审美救赎、精神自由和人格塑造为具体方法,从而实现其美的理想。立足现实,重新审视宗白华的文化救国理念,是为了探索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路径而进行的美学理论的探寻。从而确立"文化复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挖掘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必须"之间的内在联系;突显出个体完满人格的塑造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意义。
朱爱军刘长林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救国人格塑造
论宗白华“合”的美感思想
本文以宗白华哲学、美学思想及研究现状的系统考察为前提,针对宗白华美感思想在学界缺乏整体性论述的现状,对宗白华的美感思想的形成过程与理论建构进行历史性梳理和逻辑性剖析,并最终挖掘出宗白华美感思想“合”的理论特质与灵魂旨归。...
刘长林
关键词:宗白华艺术境界
探寻实现“中国梦”的“立美”路径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中国梦"的美学内涵,探寻实现"中国梦"的"立美"路径,是当下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蕴涵着"立美之维"的"内核",体现着"立美宜人"的意蕴,作为崇高理想的"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升华,体现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境界。文化精神对实现"中国梦"意义重大,培育"立美宜人"的文化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中国梦"是通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立美塑人"——塑造完整的人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构建"立美宜人"的实践样式是在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途径。
朱爱军刘长林
关键词:中国梦文化精神
中西融合视域下宗白华的体“道”之程
2015年
宗白华一生站在中西融合的视域下,徜徉于中西文化之中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求索能够推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理想路径。其体"道"之程大体可分为寻"道"、品"道"、行"道"三个阶段。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之根,宗白华在哲学中展开了对"天道"的终极追问,其目的是为了认识"在"以求"真",进而转入现实性的终极关怀,在文学中开展对"人道"的探索,其目的在于由"善"启"真"。最后,宗白华抓住"天道"与"人道"的整体联系,以人为主体,以艺术为出发点,在"美"中找到实现"天人合一"的行"道"之法。
刘长林朱爱军
关键词:宗白华天道人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