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成林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胰腺
  • 6篇胰腺癌
  • 6篇腺癌
  • 3篇切除
  • 3篇肿瘤
  • 3篇疗效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效果
  • 3篇高压症
  • 3篇RRM1
  • 3篇ERCC1
  • 2篇胰切除
  • 2篇胰切除术
  • 2篇胰腺癌细胞
  • 2篇胰腺癌细胞株
  • 2篇胰腺肿瘤
  • 2篇切除术
  • 2篇鞣花酸
  • 2篇细胞
  • 2篇细胞株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东南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马鞍山十七冶...
  • 1篇南京鼓楼医院

作者

  • 12篇卢成林
  • 10篇包善华
  • 9篇谢敏
  • 8篇潘一明
  • 5篇仇毓东
  • 5篇程浩
  • 2篇曹亚娟
  • 1篇李刚
  • 1篇王健
  • 1篇许碧云

传媒

  • 3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21
  • 6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的关系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壁组织中血管内皮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门脉和脾脏血流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方法:36例接受联合断流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前行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门静脉和脾静脉直径(D)及平均流速(V),计...
潘一明程浩卢成林曹亚娟包善华仇毓东谢敏
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IPH)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IP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脾脏肿大(11例),腹水(7例),反复呕血、黑便(6例),合并有免疫系统疾病(5例)。辅助检查提示:所有患者肝功能基本正常,且无肝硬化表现;脾功能亢进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0例;血管异常8例。4例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特异性改变。5例行手术治疗,3例行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和(或)硬化剂治疗,1例行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2例行内科保守治疗。结论:临床上对于肝功能正常、无肝硬化表现,尤其是合并有免疫系统相关性疾病的门脉高压症患者,应高度怀疑IPH的可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PH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病理学结果仍是IPH必要的诊断依据。外科手术、内镜下治疗、介入方法都可用于IPH患者的治疗。
程浩卢成林潘一明包善华谢敏
关键词: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免疫性疾病
鞣花酸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 观察鞣花酸(EA)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鞣花酸诱导PANC-1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鞣花酸(0、2、4、6、8 μ g/ml)干预PANC-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h)后,...
程浩卢成林潘一明唐日波包善华仇毓东谢敏
关键词:鞣花酸胰腺肿瘤环氧化酶-2核因子-ΚB
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断流术的39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42例,女性155例,年龄12 ~79岁,中位年龄48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后因素.通过门诊复查、电话随访、信函回访等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进行单因素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 397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死亡8例,顺利出院389例.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8岁)(X2=4.559,OR=2.048,P=0.033)、术前内镜下红色征(X2=4.959,OR =2.129,P=0.026)及未保留门奇侧支静脉(X2=13.348,OR=5.122,P=0.000)是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后因素.截止至2015年10月,共有370例患者获得随访,失访率为6.8%.随访时间0~21.5年,平均随访时间(5.7±4.6)年,随访期内与研究疾病相关的死亡103例.术后1、3、5、10、15、20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3.6%、86.9%、80.1%、59.3%、54.1%、38.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男性)、年龄(≥48岁)、术前上消化道大出血(单次≥500 ml)、病毒性肝炎、未保留门奇侧支静脉是可能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8岁)(X2=9.850,RR=1.904,P=0.002)、术前上消化道大出血(单次≥500 ml)(X2=34.402,RR=3.273,P=0.000)、病毒性肝炎(X2=7.573,RR=2.525,P=0.006)、未保留门奇侧支静脉(X2=5.905,RR=1.889,P =0.015)是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保留门奇侧支静脉的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及提高远期生存率.
曹亚娟潘一明包善华卢成林许碧云谢敏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断流术
RRM1、ERCC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吉西他滨介入化疗效果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核苷酸还原酶亚单位M1(RRM1)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吉西他滨介入化疗效果的关系。  方法:(1)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
卢成林
关键词:胰腺癌化疗效果
文献传递
鞣花酸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观察鞣花酸(EA)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凋亡的影响,探讨鞣花酸诱导PANC-1凋亡的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鞣花酸(0、2、4、6、8μg/ml)干预PANC-1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后,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取0、2、4、6 μg/ml的鞣花酸干预PANC-1细胞48 h后,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环氧合酶-2(COX-2)和核因子-κB (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鞣花酸对PANC-1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不同浓度组、不同时间组间增殖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加药组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不同浓度的鞣花酸干预PANC-1细胞48 h后,细胞形态发生典型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8 ±0.99)%、(20.70 ±2.32)%、(39.68 ±0.69)%,与对照组凋亡率[(0.62±0.23)%]比较,不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0/G1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8.98±2.36)%、(60.80±1.40)%、(72.82 ±0.59)%,与对照组[(42.78±O.74)%]比较,不同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COX-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鞣花酸可抑制胰腺癌细胞PANC-1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下调COX-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有关.
程浩卢成林潘一明唐日波包善华仇毓东谢敏
关键词:鞣花酸胰腺肿瘤环氧合酶-2核因子-ΚB
术中消融在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包善华卢成林程浩潘一明仇毓东谢敏
胰腺癌RRM1、ERCC1蛋白表达及其与吉西他滨化疗效果的相关性
2015年
胰腺癌是人类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隐匿、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有关资料表明,胰腺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其中位生存期不足6个月,5年存活率〈1%。多年来,传统的胰腺癌化疗包括单用吉西他滨或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文献报道,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受有关。本研究检测胰腺癌RRM1、ERCC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吉西他滨介入化疗效果的关系。
卢成林潘一明包善华谢敏
关键词:ERCC1吉西他滨化疗效果RRM1胰腺癌消化道恶性肿瘤
胰高血糖素瘤两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两例胰高血糖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两例患者都曾因糖尿病、消瘦、舌炎、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等症状就诊于内分泌科及皮肤科,影像学检查提示胰尾占位。两例均行胰体尾及脾脏切除术,术后血糖控制有效,相应伴随症状消失,其中1例患者于术后3年复查CT提示肝脏占位,再次入院行肝右后叶切除、肝左叶肿瘤局部切除及胆囊切除术。结论:胰高血糖素瘤相关临床症状较多,早期诊断较困难,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外科手术切除仍是其治疗的有效方式。
卢成林潘一明包善华谢敏
关键词:胰高血糖素瘤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糖尿病
中段胰切除术在胰腺体部良性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胰腺分段切除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1])认为胰腺良性病变应首选胰腺分段切除术,以有效地保存剩余胰腺的外分泌功能。本研究采用中段胰切除术对50例胰腺体部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聂鲁愚包善华卢成林谢敏王健
关键词:胰腺良性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