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古正涛

作品数:53 被引量:264H指数:9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中暑
  • 16篇术后
  • 15篇经口
  • 14篇细胞
  • 13篇枢椎
  • 13篇寰枢
  • 13篇寰枢椎
  • 10篇重症
  • 10篇重症中暑
  • 10篇内皮
  • 10篇并发
  • 9篇内皮细胞
  • 9篇并发症
  • 7篇凋亡
  • 7篇入路
  • 7篇细胞凋亡
  • 7篇肺部并发症
  • 6篇手术
  • 6篇术后肺部并发...
  • 6篇经口咽入路

机构

  • 44篇广州军区广州...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广州军区总医...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广东药科大学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作者

  • 53篇古正涛
  • 20篇苏磊
  • 20篇戴建强
  • 11篇郑国栋
  • 10篇李莉
  • 10篇尹庆水
  • 8篇刘志锋
  • 7篇沈鹰
  • 7篇何旋
  • 6篇吴优
  • 5篇邹志敏
  • 4篇王新宇
  • 4篇李超
  • 4篇刘娟
  • 4篇潘志国
  • 4篇邓小玲
  • 4篇郑国栋
  • 3篇邓莉萍
  • 3篇曹才文
  • 3篇吴名波

传媒

  • 8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中华危重病急...
  • 4篇第十一届全军...
  • 3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中国中医骨伤...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现代临床护理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4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活性氧调控Bcl-2、Bax表达参与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31
2014年
目的 观察热打击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内活性氧(ROS)爆发性增高调控Bcl-2、Bax表达对凋亡的影响,探讨重症中暑所致血管内皮损害的发病机制.方法 建立HUVEC热打击模型.将细胞分别置于39、41、43 ℃细胞培养箱中进行热打击2h,然后置于37 ℃、5% CO2细胞培养箱后继续孵育24 h;在43 ℃热打击前以10μmol/L ROS特异性清除剂MnTMPyP预处理lh进行干预.对照细胞仅置于37 ℃、5%CO2细胞培养箱中孵育.应用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酯(DCFH-DA)法及二氢乙啶(DHE)法检测细胞内ROS表达;使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的mRNA表达;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MnTMPyP对热打击后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39℃热打击对细胞凋亡无影响,随着热打击温度增加至41℃、43℃时,细胞存活率呈进行性下降,ROS爆发性增加,Bax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呈温度依赖性,其变化以43℃热打击最为明显[细胞存活率:(46.00±4.00)%比(96.33±1.53)%,t=20.164,P=0.001;ROS(荧光相对值):400.67±12.10比99.33±4.04,t=32.909,P=0.001;Bax mRNA(A值):3.03±0.15比1.00±0.00,t=23.056,P=0.001;Bax蛋白(灰度值):3.97±0.21比1.00±0.00,t=24.684,P=0.001;caspase-3蛋白(灰度值):4.80±0.20比1.00±0.00,t=32.909,P=0.001;Bcl-2 mRNA(A值):0.42±0.30比1.00±0.00,t=33.072,P=0.001;Bcl-2蛋白(灰度值):0.39±0.25比1.00±0.00,t=42.212,P=0.001].MnTMPyP预处理可明显逆转43℃热打击对HUVEC的损害,可明显抑制Bax、caspase-3表达,上调Bcl-2表达[BaxmRNA(A值):2.00±0.20比3.33±0.25,t=7.184,P=0.002;Bax蛋白(灰度值):2.03±0.25比3.23±0.25,t=5.840,P=0.004;caspase-3蛋白(灰度值�
李莉李莉古正涛刘志锋
关键词:凋亡活性氧BCL-2BAX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经口咽前路术后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口咽前路术后合并低钠血症的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10月至2009年8月期间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20例,占40.0%,发生低钠血症的时间以术后2~7d多见,平均5.3d。治疗后低钠血症患者好转19例,占95.0%,无效1例,占5.0%。结论:经口咽前路术后患者常伴有电解质紊乱,其中以低钠血症最为常见,低钠血症常导致术后患者病情加重及复杂化,所以经口寰枢椎术后患者需要常规监测电解质,及时发现血钠的异常并予以纠正,维持内环境的平衡,才能有效地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古正涛戴建强郑国栋吴优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经口咽入路低钠血症
论“百病生于气也”被引量:9
2008年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气学说是贯穿整个理论的一条基线,历代医家均相当重视"气"在人体的生理病理作用。为了有利于指导临床,笔者试以"百病生于气"立论,在学习理解气的相关知识及其与疾病发生和演变关系的基础上,从气的本质及其重要性、气机失调及其危害性以及临证从气论治的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对"百病生于气"作一阐释。
古正涛沈鹰
关键词:百病生于气气机从气论治
异丙酚对重症中暑早期肠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
2017年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重症中暑小鼠模型肠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2℃热打击组、异丙酚组和脂肪乳组。对照组动物始终置于常温(25±0.5)℃,相对湿度(35±5)%环境下;42℃热打击组置于仿真高温气候舱内,舱内温度(35.5±0.5)℃,相对湿度(60±5)%,记录小鼠直肠温度(Tc),当热打击小鼠Tc达42℃移至常温下复温。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微生物分析仪检测肠道细菌移位率;ELISA法检测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结果:热打击重症中暑小鼠肠粘膜损害明显,各脏器均有明显的细菌移位,以MLN和门V最为明显,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显著升高。异丙酚预处理可显著减轻中暑小鼠肠黏膜损害、减少各脏器细菌移位,也明显抑制了中暑后血浆DAO活性及D-乳酸浓度。结论:异丙酚对中暑肠黏膜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古正涛李莉何旋邹志敏
关键词:异丙酚重症中暑
NF-κB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08年
古正涛沈鹰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NF-KB发病细胞因子诱导调节细胞因子机体免疫调节
经口寰枢椎术后经鼻气管导管前端脱出声门1例分析
2010年
戴建强吴优尹庆水马向阳郑国栋古正涛
关键词:声门
颈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及其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颈髓损伤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的分布特点、耐药情况。方法 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骨科监护病区(OICU)共收治CSCI患者123例,其中完全性损伤32例,不完全性损伤91例,...
戴建强古正涛郑国栋
关键词:颈髓损伤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
文献传递
异丙酚对热打击后内皮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热损伤过程中异丙酚对内皮细胞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线粒体的保护效应。方法采用43℃培养2h后37℃、5%CO2常规培养6h的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热打击模型;实验分为37℃组、37℃+脂肪乳组(阴性对照组)、37℃+异丙酚组、43℃组、43℃+异丙酚组、H2O2+异丙酚组(阳性对照组)6组,其中异丙酚、脂肪乳均于热打击或H2O2作用前先行与细胞孵育。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ΔΨm)以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变化;荧光素-荧光素酶法检测ATP含量;Caspase活性试剂盒检测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热打击后,HUVECs活力明显降低,线粒体功能受损(P<0.05);经异丙酚预处理的HUVECs在热打击后保持了细胞活力,胞内ROS水平较单纯43℃热打击组明显降低(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的细胞占比(JC-1单体所占比例)明显减少(P<0.05),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细胞内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线粒体损伤相关的caspase-9/3所介导的线粒体凋亡通路的激活也被抑制。结论异丙酚在热损伤过程中具有抗氧化损伤、抗凋亡以及线粒体保护作用。
李莉古正涛何旋邹志敏潘志国赵明苏磊
关键词:中暑内皮细胞氧化性应激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痹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对痹证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痹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熏蒸组40例,非熏组40例,其中,80例痹证患者辨证为风寒湿型32例,风湿热型48例,非熏组给予一种非甾体抗炎药、一种改善病情慢作用药及香丹针,熏蒸组在非熏组基础上加中药熏蒸治疗。两组均以20次为一个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比较两组和两型疗效。结果熏蒸组和非熏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整体疼痛、食欲、身寒热感、困重感、小便色量、大便性状、失眠多梦及关节痛等症,熏蒸组总有效率达95%,显效率达72.5%;非熏组总有效率87.25%,显效率12.5%,两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5)。对风寒湿型痹证疗效在总有效率和显效率两方面较非熏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0.01),而对风湿热型的疗效观察中,熏蒸组与非熏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显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中药熏蒸疗法治疗痹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吴名波沈鹰孙维峰黄清春古正涛于水莲
关键词:中药熏蒸疗法痹证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开放性研究的原则,将40例AS患者分为熏蒸组(20例)和非熏组(20例),非熏组给予每日美洛昔康7.5mg、每周甲氨喋呤10mg和每日香丹针20ml静脉滴注;熏蒸组在非熏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熏蒸2号方熏蒸治疗,每次20min,每天1次,连续20d。结果:①熏蒸组与非熏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熏蒸组的显效率明显优于非熏组(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在疼痛指数、压痛指数、关节功能指数、活动障碍指数和晨僵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且,熏蒸组明显优于非熏组(P<0.01)。③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炎症指标(ESR、CRP)均有明显改善(P<0.01),且熏蒸组优于非熏组(P<0.05)。④熏蒸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具有改善AS的临床症状、体征及急性炎症指标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吴名波沈鹰古正涛
关键词:中药熏蒸疗法强直性脊柱炎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