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晓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科技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哈尔滨市青年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氩弧
  • 4篇熔覆
  • 4篇氩弧熔覆
  • 3篇熔敷
  • 3篇氩弧熔敷
  • 2篇原位合成
  • 2篇原位自生
  • 2篇实践教学
  • 2篇组织及性能
  • 2篇显微组织
  • 2篇磨损
  • 2篇耐磨
  • 2篇耐磨性
  • 2篇教学
  • 2篇合金
  • 2篇TICP
  • 2篇TIC颗粒
  • 2篇TIC
  • 1篇镀铝
  • 1篇原位合成TI...

机构

  • 11篇黑龙江科技学...

作者

  • 11篇史晓萍
  • 7篇孟君晟
  • 6篇王振廷
  • 5篇王永东
  • 3篇徐家文
  • 2篇张鹤
  • 2篇刘荣祥
  • 1篇钱兵羽
  • 1篇孙俭峰
  • 1篇李学伟
  • 1篇胡海亭
  • 1篇葛升平
  • 1篇陈洪玉
  • 1篇赵霞
  • 1篇高建

传媒

  • 2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学报
  • 1篇经济师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中国表面工程
  • 1篇实验室科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淬火介质对稀土低合金铸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11年
对稀土低合金铸钢材料采用水淬存在开裂、油淬存在成本高等问题,通过实验研制了一种介于水和油之间且性能稳定、配制简单、价格低廉的淬火介质。结果表明,对稀土低合金铸钢材料,用聚乙烯醇溶液为淬火介质,得到了板条马氏体+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材料的平均硬度为55.7HRC,耐磨性最好,可以代替淬火油。该介质安全实用,生产成本低,使试件耐磨性良好。
葛升平史晓萍徐家文
关键词:淬火介质磨损
大工程背景下材料类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改革模式探讨
2011年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分析了目前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高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
孟君晟王振廷史晓萍孙俭峰
关键词:材料类专业实践教学
ZL104合金氩弧熔敷原位合成TiCp/Al基复合涂层组织及耐磨性被引量:5
2011年
以Al粉、Ti粉和C粉为原料,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在ZL104合金表面原位合成了TiC增强Al基复合材料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复合涂层的组织进行了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氩弧熔敷过程中可以充分反应合成TiC颗粒;TiC颗粒呈球状分布,颗粒尺寸约为1.5μm,均弥散分布于熔敷层中。熔敷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可达660 HV0.2,涂层耐磨性较基体提高近7倍。
孟君晟史晓萍王振廷王永东胡海亭
关键词:氩弧熔覆原位合成耐磨性
高校实验室开放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阐述了实验室开放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作用和意义,结合本校实验室开放的形式,总结了热处理实验室和数码金相实验室在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分析了在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使实验室开放这项系统工程能够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陈洪玉徐家文高建张鹤史晓萍李学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氩弧熔覆(WC+SiC)/Ni基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以WC、SiC和Ni60A粉为原料,采用氩弧熔覆技术在Q345钢基体表面制备出WC+γ-Ni5Si2增强Ni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和滑动磨损试验机对复合涂层的显微组织、相构成、硬度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相构成为WC、γ-Ni5Si2和γ-Ni,WC以颗粒状析出,由于氩弧熔覆时加热温度高,导致SiC分解,使Si与Ni在高温下形成了γ-Ni5Si2;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涂层最高硬度可达1200 HV0.2,是基体金属的4倍以上;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能,耐磨性比基体提高了11倍。
史晓萍孟君晟刘荣祥王永东
关键词:氩弧熔覆显微组织磨损
氩弧熔敷原位合成TiC_p/Al基复合涂层组织及性能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在ZL104合金表面原位合成了TiCp/Al复合材料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显微硬度计,研究了熔敷层的显微组织及性能.结果表明,(Ti+C)含量在30%以下时,复合材料涂层组织由TiC颗粒和块状的Al3Ti组成;当(Ti+C)含量在30%以上时,氩弧熔敷过程中可以充分反应合成TiC颗粒;在所形成的TiCp/Al复合材料层中,TiC颗粒尺寸细小,约为1.5μm;经氩弧熔敷后的TiCp/Al复合材料层中TiC分布均匀,熔敷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熔敷层硬度从基体到表面呈梯度分布,涂层的显微硬度达到650 HV0.2,较基体提高近7倍.
孟君晟史晓萍王振廷王永东
关键词:氩弧熔敷原位合成TIC
氩弧熔敷原位自生TiCp/Ni60A复合材料组织和耐磨性被引量:5
2009年
利用氩弧熔敷技术在16Mn钢表面原位合成TiC增强Ni基复合材料耐磨涂层。采用XRD、SEM等手段分析涂层的组织,测试涂层的室温干滑动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其室温干滑动磨损机制为显微切削磨损,熔敷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TiC颗粒均弥散分布于熔敷层中,涂层有较高的硬度,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性。
孟君晟王振廷史晓萍徐家文
关键词:氩弧熔敷原位自生TIC颗粒
热浸镀铝球墨铸铁氩弧重熔工艺被引量:2
2012年
为强化热浸镀铝层的耐磨性能,将球墨铸铁经780℃热浸镀铝后进行氩弧重熔处理,分析重熔工艺参数对重熔层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对热浸镀铝层和氩弧重熔层组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热浸镀铝层经氩弧重熔处理后,组织改善,由原来富铝层和扩散层转变为重熔层和过渡层。氩弧重熔工艺参数对重熔组织裂纹率、熔深、表面硬度影响较大,重熔电流增大或电弧扫描速度减小时,重熔层裂纹率下降,熔深增加,硬度升高。在重熔电流为70~120 A时,重熔层和过渡层硬度最高可达8.430和8.820 GPa。氩弧重熔处理能明显提高热浸镀铝层的显微硬度。
赵霞史晓萍张鹤
关键词:球墨铸铁热浸镀铝氩弧重熔显微组织
材料专业人才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基于PMⅡ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3年
结合新时期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针对材料专业提出了"大工程"(Project)背景下多层次(Multi-level)、创新性(Innovativeness)、个性化(Individuation)的实践教学模式(简称PMⅡ实践教学模式),简述了该模式的总体思路及培养理念,并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基本措施。通过该模式的运行,旨在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王振廷孟君晟史晓萍王永东钱兵羽
关键词:实践教学
氩弧熔覆原位自生(Fe,W,Cr)_(23)C_6/γ–Ni基复合熔覆层组织与耐磨性能被引量:1
2008年
以W粉、C粉和Ni60A粉为原料,采用氩弧熔覆工艺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出原位自生(Fe,W,Cr)23C6增强Ni基复合熔覆层。借助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显微硬度计及滑动磨损试验机对复合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硬度、耐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熔覆层与基体呈冶金结合,无裂纹、气孔等缺陷,涂层显微硬度的最大可达1213HV,耐磨性比Q235钢提高18倍,在室温干滑动磨损试验条件下具有优异的耐磨损性能。工业试验表明使用该技术在16D、24D叶轮表面制备的耐磨熔覆层,可使其使用寿命提高3倍以上。
史晓萍刘荣祥
关键词:氩弧熔覆原位自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