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
- 作品数:20 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普通课题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采用长距离PCR检测黏液样/圆细胞型脂肪肉瘤新鲜标本中特异性染色体易位
- 2007年
- 目前用于检测软组织肿瘤染色体易位的技术方法各有特色,其中长距离PCR技术仅适用于新鲜标本,但可扩增基因断裂点周围长至10余kb的DNA片段,从而可以检测出内含子上断裂点的位置,确定融合基因类型,并可进一步用于分析染色体断裂点基因组DNA序列,以确定是否有某些特征序列参与了染色体易位的发生。
- 向华王坚久冈正典朱雄增
- 关键词:PCR检测脂肪肉瘤标本细胞型黏液样
- 腹膜后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例发生于腹膜后的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收集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10岁,男性,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全身放射性痛。超声、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示右肾上腺占位。术前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节细胞神经瘤。术中见腹膜后腔有四个瘤体,相互有黏连,其中最大瘤体与右肾上腺黏连。三个较大瘤体镜下由神经纤维束(Schwannian基质)和成熟的神经节细胞组成;最小瘤体镜下由Schwannian基质、不同分化程度的神经节细胞及小圆细胞组成,后者呈片状及Homer-Wright玫瑰花环样排列,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小圆细胞Chromogranin A(CgA)、Synaptophysin(Syn)弥漫阳性,CD99、S-100蛋白阴性,核增殖指数高(Ki-67>25%)。术后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于术后9个月肿瘤复发死亡。结论多发性复合型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临床罕见,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判断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张秀明滕晓东向华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腹膜后肿瘤多发性
- 长期甲氨蝶呤服用致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国外文献报道:长期服用甲氨蝶呤与淋巴瘤存在一定关联.现报道1例.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5岁,因咳嗽气急2个月,右胸痛6 d于2008年8月入院.既往有RA病史22年,11年前开始服用MTX 7.5 mg qw至今.
- 吴丹丹向华汪慧英刘进
- 关键词:甲氨蝶呤类风湿关节炎肺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 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和成人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和成人囊性肾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分析5例NEST和4例囊性肾瘤,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5例MEST均为女性,中位年龄45岁;囊性肾瘤中男性3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41岁;临床表现为腰痛或血尿。大体观察:MEST界清无包膜,切面未见明显出血坏死,其中3例呈实性,1例呈囊实性,另1例呈多囊性其间为厚的纤维分隔;囊性肾瘤有包膜,切面呈多囊性,囊壁薄,无实区和坏死区。镜下观察:MEST由不等量增生、囊性扩张的腺上皮与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间质细胞混合组成,两种细胞成分无明显异形,2例局部衬覆子宫内膜样或输卵管样上皮;囊性肾瘤为多房囊腔组织,囊壁薄,内衬单层上皮。免疫表型:9例上皮细胞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均呈阳性表达;NEST间质梭形细胞波形蛋白(5/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5)、结蛋白(4/5)、CD10(5/5)、ER(4/5)和PR(4/5)呈阳性表达,HMB45、CD34、CD117和S-100蛋白呈阴性;囊性肾瘤间质成分波形蛋白(4/4)、SMA(4/4)、结蛋白(1/4)阳性,ER(3/4)和PR(1/4)少量细胞阳性,CD10、HMtM5、CD34、CD117和S-100蛋白呈阴性。结论(1)MEST和囊性肾瘤均是少见的肾脏肿瘤,大多为良性。(2)MEST间叶细胞呈不同程度的平滑肌或肌纤维母细胞分化;2例有Mtillerian管上皮分化特征。(3)MEST和成人囊性肾瘤在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上有很多相似性,可能为位于同一肿瘤谱系两端的肿瘤。
- 向华丁伟刘芳任国平王照明朱雄增
- 关键词:肾肿瘤肾疾病囊性
-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IgG4的表达观察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分析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IgG4的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诊断为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的病例9例,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51 ~77岁,中位年龄66岁.对其临床资料、手术标本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总结分析.结果 组织学表现为颌下腺小叶结构保存,致密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大量淋巴滤泡反应性增生,腺泡不同程度萎缩,小叶间隔明显纤维化,静脉炎及闭塞性静脉炎形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病变组织中IgG4及IgG阳性的浆细胞均明显增加,每一高倍视野内分别平均为186个和261个,IgG4/IgG为0.71.其中3例患有系统性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结论 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是一种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确诊后应排除是否存在涎腺外的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并密切随访,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良好.
- 孙柯王丽君姚洪田向华丁伟
- 关键词:涎腺炎免疫球蛋白G慢性硬化性颌下腺炎
- 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被引量:8
- 2022年
-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准确、规范的病理诊断对胃肠间质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至关重要。中国抗癌协会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病理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胃肠间质瘤协作组、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和软组织学组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病理分会,组织专家结合国内外有关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原则,编写了本临床实践指南,旨在提高我国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水平和规范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 《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编写专家委员会喻林梅金红向华侯英勇王坚
-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临床实践指南肿瘤病理病理诊断间叶源性肿瘤
- 肾包膜下原发性上皮样平滑肌瘤一例报告
- 2012年
- 患者,女,45岁。体检发现右肾占位性病变2周于2008年3月27日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发现。CT检查见右肾上极包膜下一界限清楚、均质的肿块,大小5.0cm×2.5cm;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见右肾上极低回声团块,界清,内见血流信号。全麻下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为肾低度恶性肿瘤或副神经节瘤。大体标本,
- 向华王坚张秀明王丽君姚洪田
- 关键词:肾包膜下上皮样平滑肌瘤原发性右肾切除术肾占位性病变冰冻切片诊断
- 脂肪肉瘤的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被引量:7
- 2003年
- 向华王坚朱雄增
- 关键词:脂肪肉瘤细胞分子遗传学免疫组织化学病理
- 泌尿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原发性原始神经外胚层瘤(primitive neuroeetodermal tumor,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泌尿系统原发性PNET患者资料。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9、32和75岁。2例原发于肾脏,1例原发于膀胱。2例肾肿瘤大小分别为7.7cm×6.2cm和12.6cm×9.4cm,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边界尚清,内部回声欠均匀。膀胱肿瘤大小为10.0cm×10.0em,影像学检查提示膀胱壁不规则增厚,其内密度不均匀。2例肾肿瘤行肿瘤根治术,膀胱肿瘤行血块取出术及肿瘤活检术。结果光镜下,瘤细胞为形态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被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实性片状或巢状,并形成假菊形团或Homer—Wright菊形团,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标记:3例肿瘤CD99、突触素和波形蛋白均为阳性。1例肾肿瘤Ki67阳性率〈5%,另I例80%阳性。3例病理诊断均为PNET。例1肾肿瘤患者未行化疗,于术后14个月复发死亡;例2肾肿瘤及例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予以化疗,分别于术后4、6个月死亡。结论泌尿系统原发性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软组织肿瘤,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标记。目前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加放、化疗。
- 高琪琪向华郑玉龙任国平王坚
-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膀胱
- 肾恶性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恶性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ES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发生于右肾的恶性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由不等量增生、囊性扩张的腺上皮与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混合组成,上皮成分无异型。梭形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核分裂象较多见,浸润性生长,累及肾实质。免疫表型:上皮成分表达细胞角蛋白(CKpan)及上皮膜抗原(EMA)。梭形细胞成分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CD99及bcl-2,局灶表达WT-1及EMA,而CK、CD117、S-100、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Melan-A、Syn、CGA、HMB45、结蛋白(Desmine)、ER、PR和CD10等标记均阴性。结论肾恶性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熟悉其临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向华张秀明
- 关键词: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