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一平 作品数:8 被引量:3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无锡市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转铁蛋白与RGD共修饰脂质体用于脑胶质瘤靶向性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构建转铁蛋白与整合素受体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Gly-Asp,RGD)三肽序列共修饰脂质体,并对其脑胶质瘤靶向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RGD修饰脂质体,采用后插入法制备转铁蛋白与RGD共修饰脂质体,观察其形态、粒径、电位。通过U87脑胶质瘤细胞摄取实验以及裸鼠脑组织离体成像实验考察脂质体的脑胶质瘤靶向性。结果所制备的双配体脂质体粒径在RGD/TF-LP为(120.0±8.5)nm,电位为(-5.00±1.15)mV。体外细胞摄取实验表明,U87脑胶质瘤细胞对共修饰脂质体的摄取效率分别是转铁蛋白修饰脂质体和RGD修饰脂质体的2.1倍和2.7倍。肿瘤球摄取实验以及裸鼠脑组织离体成像实验表明共修饰脂质体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以及脑部肿瘤传递能力。结论转铁蛋白与RGD共修饰脂质体具有一定的脑胶质瘤靶向性,是一种潜在的脑胶质瘤给药系统。 邵云 俞向荣 吴一平 姚建社 羊正祥关键词:转铁蛋白 精氨酸 脑胶质瘤 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au蛋白水平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Tau蛋白表达与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 月本院收治的6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将其分为重型组(3~8分,n=32),轻中型组(8~15分,n=34);并按患者入院1个月时Barthel指数将日常生活能力分为预后差组(<41分,n=14)、预后中组(41~60分,n=20)、预后良好组(≥60分以上,n=32)。选择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6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予以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Tau蛋白浓度,并分析其与颅脑损伤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血清Tau蛋白水平均高于同期中轻型组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差组血清Tau蛋白水平高于预后中组及预后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u蛋白与GCS呈显著负相关(r=-0.689),与Barthel指数呈正相关(r=0.6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au蛋白在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其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着良好相关性,可作为临床重要的观察指标。 邵云 吴一平 浦毅关键词:颅脑损伤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 n =50)和对照组( n=50),观察组患者采用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率、疗效和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但是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吴一平 姚建社 邵云 浦毅 羊正祥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外科学 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35例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行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治疗,n=18)与对照组(行显微外科手术,n=17)。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i—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ugi—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i—Meyer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Fugi—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畀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1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14/1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4.752,P:0.021〈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6%(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9,P—o.012〈0.05)。【结论】双微导管技术联合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出血性动脉瘤具有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并发症较少的优点,值得临床使用推广。 缪伟锋 俞向荣 吴一平 羊正祥 浦毅关键词:栓塞 治疗性 载多烯紫杉醇的转铁蛋白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脑胶质瘤的作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以鼠脑胶质瘤细胞C6和鼠脑内皮细胞bEnd.3为模型,研究载多烯紫杉醇(DOC)的转铁蛋白(TF)修饰脂质体(DOC-TF-LP)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LP),后插入法制备TF修饰LP(TF-LP)。荧光定量实验观察C6细胞和bEnd.3细胞对TF-LP和LP的摄取。MTT实验检测不同LP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构建C6细胞肿瘤球模型,观察不同LP对肿瘤球的穿透能力以及对肿瘤球体积的增长抑制能力。结果脑胶质瘤C6细胞对TF-LP的摄取效率是LP的3.2倍(P<0.05);脑内皮细胞bEnd.3对TF-LP的摄取效率是LP的2.6倍(P<0.05)。DOC-TF-LP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大于DOC-LP和DOC游离溶液(P<0.05)。载香豆素-6的TF-LP与肿瘤球共孵育4 h后,TF-LP的荧光强度强于LP。DOC游离溶液、DOC-LP和DOC-TF-LP分别使肿瘤体积减小到原体积的80%、65%和38%。结论与DOC和DOC-LP相比,DOC-TF-LP能够更加有效地被脑内皮细胞和肿瘤细胞摄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球生长,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 缪伟锋 吴一平 喻永涛 姚建社 羊正祥关键词:转铁蛋白 多烯紫杉醇 脂质体 脑胶质瘤 单鼻孔或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单鼻孔或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行单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单鼻孔组,将同期于我院行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40例垂体瘤患者纳入双鼻孔组。比较2组患者肿瘤切除情况、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手术指标、并发症、泌乳素(PRL)水平、生长激素(GH)水平等。结果纳入本研究的80例患者术后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2~19个月,平均(16.25±2.64)个月。术前2组视力视野受损均为40例,术后单鼻孔组视力视野明显改善或基本恢复正常者34例,双鼻孔组则为36例;术后2组患者头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2组患者肿瘤总体切除率及垂体微腺瘤、1~2级垂体大腺瘤、3~4级垂体大腺瘤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鼻孔组手术时间较双鼻孔组长,术中出血量较双鼻孔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术后1个月血清PRL、GH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血清PRL、GH水平均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血清PRL、GH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鼻孔及双鼻孔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垂体瘤均具有良好效果,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单鼻孔入路相比,双鼻孔入路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对于瘤体较小的患者可选择单鼻孔入路手术,而巨大、侵袭性垂体瘤则适合选择双鼻孔入路手术。 邵云 浦毅 羊正祥 吴一平 缪伟锋关键词:垂体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 单鼻孔 肿瘤切除率 手术治疗岩斜区脑膜瘤的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总结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的32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预后及随访情况。其中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3例,枕下乙状窦入路19例。结果:肿瘤全切除(gross total resection,GTR)18例;近全切除(near total resection,NTR)8例;次全切除(subtotal resection,STR)(包括海绵窦区残留4例)6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脑干梗塞12例(GTR组10例,NTR组2例);迟发脑内血肿18例(GTR组8例,NTR组6例,STR组4例);脑脊液漏9例(GTR组5例,NTR组2例,STR组2例)。各组并发症率为GTR组15例(83.3%);NTR组6例(75.0%);STR组4例(66.7%)。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恶化23例(71.9%),其中原有症状加重9例,新增症状者14例;神经功能障碍稳定及好转9例(28.1%)。其中GTR组15例(88.9%);NTR组5例(62.5%);STR组2例(33.3%),GTR组和非全切除组(NTR组和ST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P<0.05)。结论:追求全切除的手术策略可能增加并发症,恶化神经功能障碍,从而降低生存质量。因此手术治疗策略的选择需兼顾肿瘤全切率、术后生存质量、复发率三者之间的平衡。 吴一平 孙利华 姚建社 邵云 陈翔 羊正祥关键词:岩斜区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7例,将有发生脑梗死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64例分为A组,无发生脑梗死或者TIA的33例分为B组。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Fuld物体记忆检验(FOM)和快速词汇测验(RVR)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比术前3 d内和术后第1个月、第6个月和第12个月患者的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同时对比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率患者手术前后以及术前有症状和无症状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为(80.17±14.06)%,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为(20.83±6.19)%,术后颈内动脉狭窄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2个月的MMSE评分为(26.96±4.07)分,FOM评分为(18.41±1.18)分,RVR评分为(28.68±4.88)分,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6个月(均P<0.05);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和>85%患者的ΔMMSE、ΔFOM、ΔRVR均显著大于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50%而≤70%的患者,且术前颈内动脉狭窄率>85%患者的ΔMMSE、ΔFOM、ΔRVR,均显著大于颈内动脉狭窄率>70%而≤85%的患者(均P<0.05);TIA患者的ΔMMSE、ΔFOM、ΔRVR均显著大于脑梗死患者(均P<0.05);而B组患者的ΔMMSE、ΔFOM、ΔRVR均显著大于A组患者(均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可有效治疗颈内动脉狭窄,同时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缪伟锋 俞向荣 吴一平 羊正祥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内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