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克亭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麻醉
  • 2篇导管
  • 2篇血压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疼痛
  • 2篇全身麻醉
  • 2篇高血压
  • 2篇高血压患者
  • 1篇蛋白
  • 1篇地平
  • 1篇丁卡因胶浆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稀释
  • 1篇硬膜外导管
  • 1篇硬膜外麻醉

机构

  • 8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周克亭
  • 7篇刘志群
  • 5篇朱小兵
  • 4篇郭能起
  • 2篇吴论
  • 2篇邹伟伟
  • 1篇郑伟
  • 1篇戚志超
  • 1篇李秋宏
  • 1篇彭学强
  • 1篇刘鉴

传媒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7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对内分泌和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 )。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2min、进腹探查时、术中2h和插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值。结果 A组血压、心率较B组稳定(P <0 .0 5 ) ,A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而B组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影响小,麻醉较理想。
李秋宏吴论周克亭刘志群
关键词: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内分泌
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在高血压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在高血压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的60例高血压患者(ASAⅠ~Ⅱ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舒芬太尼+托烷司琼+生理盐水,B组采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托烷司琼+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术后4、8、24、48 h不同时段的VAS评分、镇静评级以及恶心呕吐评级,记录各时点的PCA有效/实际按压次数比值、动脉收缩压、心率以及镇痛药消耗量。结果 B组术后8、24、48 h的VAS评分、PCA有效/实际按压次数比值及动脉收缩压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4、8、24、48 h镇静程度达2级或以上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予以自控镇痛,能够明显减少舒芬太尼的剂量及不良反应,降低围术期高血压的发生。
周克亭郭能起朱小兵刘鉴萧志恒
关键词: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高血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血清神经生长因子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择期全麻手术老年患者100例,ASA I^II级。于术前1 d和术后6 h、1 d、3 d、7 d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S100β蛋白、NGF,记录各时点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术后早期发生POCD 17例。与非POCD者比较,POCD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NGF升高(P均<0.05),术后各时点MMSE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NGF水平变化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r=0.70,P<0.05。结论血清NGF水平与老年全麻手术患者POCD有关,早期监测血清NGF水平有利于预测POCD的发生。
周克亭郭能起朱小兵刘志群
关键词:术后认知障碍神经生长因子S100Β蛋白全身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无痛结肠镜检查病人麻醉过程及恢复的意义。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病人80例,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下进行结肠镜检查。分为BIS监测组(Ⅰ组)与常规监测组(Ⅱ组),每组40例。静脉给予芬太尼1#g/kg、异丙酚0.5mg/kg负荷量后,异丙酚的维持量Ⅰ组根据BIS值(45~60)调节,Ⅱ组仅根据临床体征调节。记录异丙酚用量,术中反应,结肠镜检查时间,留观时间及不同时点的MAP、HR、SpO2、BIS值。结果:两组间一般资料及麻醉前MAP、HR、SpO2、BIS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异丙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留观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P<0.01)。MAP在麻醉诱导入睡后和插镜时两组均有下降,但Ⅰ组降幅低于Ⅱ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BIS监测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病人,对于预防麻醉药用量不足或逾量,减少血液动力学改变,避免术中肢动与知晓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麻醉安全,减少并发症。
周克亭刘志群
关键词:结肠镜检查脑电双频指数
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途径给药对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三醇不同途径给药对骨折患者术前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86例骨折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62例,分别采取静脉滴注、肌内注射、口服三种方式进行临床给药,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在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段的动、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各类机体指标以及镇痛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B组给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优于C组(P<0.05);A组患者给药后10 min及30 min、B组给药后30 min HR明显低于同时点C组(P<0.05);A组给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C组(P<0.05)。结论当酮咯酸氨丁三醇以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时,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给药途径,可有效发挥出其镇痛、抗炎的作用。
周克亭刘志群朱小兵郭能起
关键词:酮咯酸氨丁三醇给药途径术前疼痛
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实施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评价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对硬膜外阻滞实施中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脊椎一硬膜外联合阻滞的择期手术患者300例,年龄18~64岁,体重41~78kg,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00):普通聚氯乙烯硬膜外导管组(A组)、进口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B组)和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组(C组)。常规行脊椎-硬膜外联合阻滞,各组置人相应的硬膜外导管。记录硬膜外置管通畅情况、置管时感觉异常、回抽见血或脑脊液、穿刺误入血管、注药遇阻、拔除硬膜外导管难易情况、拔管后出血、术后感觉异常及术后1周内硬膜外血肿的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硬膜外置管时感觉异常、回抽见血或脑脊液、注药遇阻和术后感觉异常的发生率降低(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可降低置管损伤神经及血管的发生机率,其效果与进口钢丝加强型硬膜外导管相似。
戚志超朱小兵刘志群吴论彭学强邹伟伟周克亭郑伟
关键词:麻醉硬膜外手术中并发症
控制性降压复合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复合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用于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出血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30例随机分为两组:控制性降压复合AHH组(A组)麻醉成功后将硝酸甘油5mg溶于5%葡萄糖溶液50ml中,微泵输入速度为3~6μg/(kg.min),在15min内使动脉血压缓慢降至原水平的(65±5)%,最低不低于60mmHg,同时于手术前快速输入6%羟乙基淀粉15ml/kg及复方乳酸钠8ml/kg使血容量增加约25%,术中维持动脉压在65~70mmHg,内固定结束后停用硝酸甘油。对照组(B组)麻醉成功后输复方乳酸钠10ml/kg后行手术。分别记录AHH前(T0)、AHH完毕(T1)、术毕(T2)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两组病人T2时的HR均极显著高于同组T0(P<0.01),B组T2时的HR极显著高于同时段的A组;A组MAP在T1极明显低于同组T0(P<0.01),与B组同时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B组MAP在T2极明显低于同组T0(P<0.01),与A组同时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CVP在T1极显著高于同组T0(P<0.01),与B组同时段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的出血量、输血量均极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控制性降压复合急性高容血液稀释能安全有效地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出血量和输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周克亭刘志群邹伟伟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全髋关节置换术
上肢手术后患者不同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
2007年
周克亭刘志群
关键词:疼痛
尼卡地平复合丁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6年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复合丁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50例老年高血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尼卡地平组(B组)、丁卡因胶浆复合尼卡地平组(C组)。记录入室前(T_0)、术毕即刻(T_1)、拔管前(T_2)、拔管时(T_3)、拔管后1 min(T_4)、拔管后5 min(T_5)血压和心率,并计算RPP(HR×SBP)。结果 A组的血压、心率及RPP在T_0、T_3、T_4均较T_1时升高,B组各值在T_2较T_1明显升高,T_3较T_1明显下降(P<0.05)。T_2时,A、B组的血压、心率及RPP明显高于C组及T_3、T_4,A组各值高于B、C组(P<0.05);T_5三组各值与T_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尼卡地平复合丁卡因胶浆涂抹气管导管是防止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管期间循环动力学波动的有效方法。
周克亭郭能起朱小兵
关键词:尼卡地平丁卡因胶浆血流动力学老年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