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明阳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心脏
  • 5篇手术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动脉旁路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动脉旁路移植...
  • 4篇移植术
  • 4篇旁路移植
  • 4篇旁路移植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4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三尖瓣
  • 3篇外科
  • 3篇复发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假体...
  • 2篇心脏手术

机构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12篇周明阳
  • 10篇毛斌
  • 6篇华琨
  • 5篇张健群
  • 3篇伯平
  • 3篇孙东
  • 3篇曹向戎
  • 2篇吴强
  • 2篇周元
  • 1篇孟旭
  • 1篇孔睛宇
  • 1篇罗毅
  • 1篇孔晴宇
  • 1篇邵涓涓
  • 1篇李温斌
  • 1篇李继勇
  • 1篇张富恩
  • 1篇赵爽
  • 1篇迟立群
  • 1篇黄国晖

传媒

  • 5篇中华胸心血管...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9
  • 2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苷预处理联合磷酸肌酸钠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腺苷预处理联合磷酸肌酸钠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我院心脏外科60例因"冠心病3支病变"行OPCABG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术前3d给予磷酸肌酸钠(2g/d,连用3d),麻醉后桥血管吻合前给予腺苷预处理(3mg/kg,50~140μg·kg-1·min-1),观察各组手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围术期血浆心肌酶、肌钙蛋白浓度及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情况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后第7天LVEF较术前明显改善(61.27±6.97)vs(55.40±8.21)P<0.05,对照组手术后LVEF改善不明显(54.70±7.61)vs(54.93±7.31)P>0.05,试验组手术后第7天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围术期正性肌力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第12h、24h、48h及72h,试验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血浆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组联合磷酸肌酸钠在OPCABG中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张富恩张健群李继勇曹向戎毛斌孔晴宇迟立群周明阳黄国晖赵爽
关键词:腺苷预处理磷酸肌酸钠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肌保护
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
2021年
目的探讨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行三尖瓣置换术治疗的273例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1.9±13.2)岁(范围:19~66岁)。术前射血分数(42.9±6.4)%(范围:21%~49%),3例射血分数<35%。查尔森合并症指数0分5例,1分6例,2分7例,3分1例,4分5例。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SCORE)Ⅰ评分为(3.6±2.1)分(范围:1~9分),EuroSCOREⅡ死亡概率为(4.91±2.40)%(范围:1.58%~11.60%)、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1.8±1.2)分(范围:0.2~7.1分),简化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为(5.6±2.5)分(范围:1.5~13.4分)。所有患者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原位或房位缝合技术行三尖瓣置换。术后进行门诊随访。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远期生存率。结果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需持续行肾脏替代治疗1例,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6例。院内死亡4例,其中1例死于右心功能不全所致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9年(中位随访时间8年)。随访期间死亡4例,包括心源性死亡2例,因抗凝并发症死亡和肺癌死亡各1例。1、5和10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6.2%、71.4%和64.9%。结论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置换术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结果尚可,发生死亡和并发症风险较高,术前需全面评估其他器官功能情况。
华琨周明阳张良周元彭战杨秀滨毛斌
关键词:三尖瓣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心功能不全
术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对心脏外科手术同期Cox-Maze,Ⅳ房颤消融术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术前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对患有心脏疾病合并房颤的糖尿病患者行心脏外科手术联合Cox-MazeⅣ消融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脏外科手术联合Cox-MazeⅣ消融术的317例心脏外科疾病合并房颤的糖尿病患者。术后随访(37.7±27.7)个月,收集对比房颤复发和临床结局资料。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HbA1c水平与房颤复发之间计量反应关系。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回归分析探索Cox-MazeⅣ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在进行心脏外科手术联合Cox-MazeⅣ消融术时,较高的HbA1c水平显著增加术后房颤的复发率。术前HbA1c<7.4%的患者在12、24、36和48个月时的累积免房颤复发率分别为100%、92.6%、64.3%和62.8%,而对于术前HbA1c≥7.4%的患者,在12、24、36和48个月时房颤复发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3%、75.8%、52.7%和35.7%(P<0.001)。除此之外,术前HbA1c≥7.4%的患者全因病死率显著升高(6.3%对1.7%,P=0.03);心源性病死率显著升高(5.6%对1.1%,P=0.02),再住院率也显著升高(20.4%对5.7%,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bA1c是Cox-MazeⅣ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较高的HbA1c水平可以增加心脏外科手术联合Cox-MazeⅣ消融术患者术后房颤复发率以及不良临床结局事件。
王天光华琨李英健张晋伟周明阳杨秀滨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房颤心脏外科手术房颤复发
17例主动脉弓离断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回顾总结17例主动脉弓离断(IAA)的治疗经验。方法:2002年10月至2008年3月,手术治疗IAA 17例,男性6例,女性11例。年龄4个月至17岁,体质量5~50 kg。A型15例,B型2例。其中分期矫治6例,一期根治11例。结果:全组死亡6例,均为1期手术根治。其中1例死于感染,1例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失访3例,8例随访2个月至4年,均恢复良好。结论:IAA手术效果与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的选择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密切相关,分期手术治疗效果值得肯定。
周明阳张健群毛斌伯平罗毅尤斌
关键词:主动脉弓离断心脏外科手术
三尖瓣再次手术14例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三尖瓣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2002年至2006年,收治14例三尖瓣再次手术病人,其中三尖瓣成形术后再次出现关闭不全12例,三尖瓣置换术后人工瓣膜功能障碍2例。结果再次实施三尖瓣成形术5例,三尖瓣置换术9例。死亡2例,余者治愈出院。10例随访2~40个月,1例心功能Ⅲ级,余者均为Ⅰ~Ⅱ级。结论再次三尖瓣手术治疗效果确切,手术死亡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围术期心、肾功能衰竭有关。
周明阳张健群孟旭李温斌孔睛宇
关键词:三尖瓣三尖瓣闭锁不全心脏瓣膜假体植入再手术
心脏黏液瘤再次手术23例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总结23例心脏黏液瘤术后复发再次进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1106例心脏黏液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3例为复发后再次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5±10.8)岁,二次手术22例,四次手术1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Ⅰ~Ⅱ级20例,Ⅲ~Ⅳ级3例。设立同期心脏黏液瘤一次手术患者1083例为对照组,比较23例再次手术患者跟一次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日、住院病死率以及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8例(34.8%)首次发病部位位于左心房房间隔,15例(65.2%)首次发病于左心房房间隔以外部位,复发部位:左心房17例(73.9%),左心室2例(8.7%),右心房3例(13.0%),右心室1例(4.3%),再次手术占同期心脏黏液瘤手术比例的2.1%,13例定期复查患者复发时间的中位数为24个月。同期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成形1例,三尖瓣成形1例。平均手术时间(3.9±2.8)h,体外循环(107.6±33.8)min,主动脉阻断(64.9±23.8)min,ICU监护(20.1±16.0)h,呼吸机辅助呼吸(16.9±8.5)h,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0.51±0.10,术后住院(8.3±1.5)天。23例手术均顺利出院,无住院死亡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1~18)年,全因死亡1例(4.3%)。其中,再次手术患者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出院时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后住院日以及住院病死率较一次手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典型心脏黏液瘤术后具有高复发倾向,首次手术后定期复查是早期发现复发以及避免并发症出现的必要手段,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仍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周明阳杨秀滨华琨毛斌张良孙东吴强
关键词:心脏黏液瘤复发心脏手术
应用机械瓣与生物瓣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的比较
2020年
目的探讨应用生物瓣和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连续入选北京安贞医院1993年11月至2018年8月期间273例接受三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置换机械瓣与生物瓣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结果应用机械瓣行三尖瓣置换术的患者106例,应用生物瓣的患者167例,术后随访1~22年,随访(8.2±5.6)年。机械瓣组短期死亡16例(15.1%),生物瓣组短期死亡22例(1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机械瓣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1.9%、77.9%、75.5%,生物瓣组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8.0%、73.1%、65.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结论三尖瓣置换术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依然较高,但无论采用机械瓣还是生物瓣,两者的短期和长期生存率无显著差异。
华琨杨秀滨周明阳张良周元李英建彭战毛斌
关键词:三尖瓣置换术机械瓣生物瓣生存率
高龄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病变患者的外科治疗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总结高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经验。方法2005年至2014年,101例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男82例,女19例,平均(81.4±1.7)岁,左主干狭窄(≥70%)76例,<70%者25例,平均左心室舒张末径(48.2±8.3)cm,心脏射血分数>50%89例,30~50%1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4例,合并室壁瘤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I~Ⅱ级56例,Ⅲ~Ⅳ级45例。加拿大心绞痛分级(CCS)I~Ⅲ级99例,Ⅳ级2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3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6例。结果10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3.9±0.8)h,平均桥血管使用(3.0±1.0)根,ICU监护(50.2±46.0)h,呼吸机辅助呼吸(42.9±68.5)h,二次开胸止血6例(5.9%),二次气管插管5例(4.9%),术后持续透析4例(4.0%),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使用术中3例(2.9%),术后11例(10.9%),围术期心肌梗死2例(2.0%),术后院内死亡8例(7.9%)。中位随访时间6(1~11)年,全因死亡17例(16.8%)。结论尽管高龄、左主干狭窄病变这两种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独立高风险因素同时存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以及围手术期的相关处理仍然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周明阳杨秀滨华琨毛斌张良孙东
关键词:冠心病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式改变156例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15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中术式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心脏跳动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经验。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同一手术组实施的OPCAB术中术式改为体外循环辅助下CABG术病例156例,分析其中原因及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中,左主干狭窄>50%以上49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40%105例,手术方式改变原因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难以控制、以及目标血管无法暴露充分。结论:CABG术中对于部分左主干狭窄病变,严重心功能不全、目标血管难以暴露的患者,体外循环辅助下手术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周明阳张健群毛斌伯平曹向戎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
110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术后复发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总结110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及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8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10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749例(67.7%)、男357例(32.3%)。结果51~70岁患者最多。发病部位依次为:左心房987例(89.2%)、右心房99例(9.0%)、左心室10例(0.9%)、右心室8例(0.7%)。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Ⅱ级1013例、Ⅲ~Ⅳ级93例。合并脑梗死301例、合并周围动脉栓塞57例。肿瘤大小与心脏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症状密切相关(P≤0.05),与周围血管栓塞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住院死亡2例(0.2%)。术后随访306例,随访率27.7%。中位随访时间7(1~18)年,全因死亡1例,23例复发,复发率2.1%。复发病例中,非典型粘液瘤15例(65.2%)、典型粘液瘤8例(34.8%)。复发患者再次手术与1083例非复发患者手术相比,主动脉阻断时间、ICU监护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死亡率、出院时心脏射血分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脏粘液瘤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多为51~70岁,好发于左心房,肿瘤大小可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病例中,非典型粘液瘤多见,通过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周明阳杨秀滨华琨毛斌张良孙东吴强
关键词:心脏粘液瘤心脏手术复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