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林

作品数:40 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艺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艺术

主题

  • 13篇抑郁
  • 8篇抑郁症
  • 8篇解郁
  • 8篇解郁方
  • 7篇百合
  • 6篇地黄
  • 6篇地黄汤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6篇糖尿病并发
  • 6篇黄汤
  • 6篇百合地黄汤
  • 6篇并发
  • 5篇色谱
  • 5篇色谱法
  • 4篇蛋白
  • 4篇液相色谱
  • 4篇液相色谱法
  • 4篇正交
  • 4篇正交试验

机构

  • 36篇湖南中医药大...
  • 32篇湖南中医药大...
  • 8篇湖南省中医药...
  • 2篇湖南省中医药...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市中心医...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华润三九医药...
  • 1篇湖南时代阳光...
  • 1篇湘雅常德医院

作者

  • 40篇唐林
  • 16篇刘检
  • 12篇杨蕙
  • 12篇赵洪庆
  • 11篇王宇红
  • 8篇夏新华
  • 8篇刘林
  • 7篇肖望重
  • 7篇杨磊
  • 6篇蔺晓源
  • 6篇黄莉
  • 5篇孟盼
  • 4篇张水寒
  • 4篇龙红萍
  • 4篇韩远山
  • 4篇王璐
  • 3篇周莉莉
  • 3篇李薇
  • 2篇彭颖
  • 2篇戴冰

传媒

  • 7篇中成药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草药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药药理与临...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8篇2024
  • 7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百合地黄汤激活AMPA受体改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小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的机制
目的 :探明百合地黄汤通过激活AMPA受体发挥抗焦虑抑郁药效的机制.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诱导小鼠的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施加高、中、低剂量(16、8、4g/kg)的百合地黄汤干预.采用高架十字迷宫评价小鼠焦虑样行为,...
赵洪庆唐林刘洋姜嘉琪吕蕤丹刘检龙红萍王宇红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焦虑抑郁AMPA受体突触
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焦虑抑郁药效评价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 优化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并初步评价其抗焦虑抑郁药效。方法 在Plackett-Burman实验基础上,以多糖得率与多糖含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提取时间、加水量、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并验证。将40只ICR小鼠分为对照组、文法拉辛组[阳性对照,13.5 mg/(kg·d)]和百合地黄汤多糖高、低剂量组[5.28、2.64g/(kg·d),以生药量计],每组10只(雌雄各半)。药物组小鼠灌胃相应药液,对照组小鼠灌胃水10 mL/kg,每天1次,连续7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评价最优工艺所制提取物对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的改善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对小鼠脑组织中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结果 百合地黄汤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为加25倍量水,提取1.5 h,醇沉浓度70%。3次验证实验的多糖得率、多糖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10%、0.62 mg/mg,与预测值(36.14%、0.65 mg/mg)的相对偏差分别为8.40%、4.62%(RSD<2%,n=3)。所得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物能显著增加小鼠进入开放臂的次数比例及开放臂停留时间比例、自主活动总距离及中心区域活动距离,并显著缩短其强迫游泳实验、悬尾实验不动时间(P<0.05或P<0.01);可显著升高小鼠脑组织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除外)、γ氨基丁酸水平,并显著降低谷氨酸(百合地黄汤多糖低剂量组除外)水平(P<0.05或P<0.01)。结论 优化的百合地黄汤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多糖提取物具有明显的体内抗焦虑抑郁作用。
唐林赵洪庆杨蕙刘检何怡然李莉张水寒
关键词:百合地黄汤多糖PLACKETT-BURMAN设计抗焦虑
基于信息熵理论正交试验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提取工艺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优选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苦杏仁苷转移率、升麻素苷转移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转移率、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及信息熵理论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荆防小儿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10倍量,提取时间为1.0 h,回流提取2次。结论本研究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为荆防小儿口服液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唐林彭颖雷昌乔勇朱坤夏新华
关键词:正交试验信息熵
基于mTOR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对DD海马NVU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基于mTOR介导的线粒体自噬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神经血管单元(NVU)中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分离、纯化和培养SD大鼠海马神经元(Ne)、星形胶质细胞(As)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并分别进行细胞鉴定。采用Transwell小室及高糖联合皮质酮干预构建DD海马NVU细胞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GluR2阻断剂组、mTOR阻断剂、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清组、GluR2阻断剂+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清组和mTOR阻断剂+左归降糖解郁方含药血清组。采用CCK-8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Hoechst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荧光检测自噬标志物LC3-Ⅱ、SQSTM1、Parkin及mTOR途径关键蛋白(GluR2、AMPK、mTOR)表达水平。结果:左归降糖解郁方能提高模拟DD环境下NVU中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P<0.01),减少海马神经元凋亡,降低自噬标志物LC3-Ⅱ、SQSTM及Parkin水平(P<0.05,P<0.01),并显著抑制mTOR通路中GluR2、mTOR表达下调及AMPK表达上调(P<0.05,P<0.01)。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线粒体自噬介导的DD海马NVU神经元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提高细胞活力及抗凋亡的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途径有关。
刘检刘林唐林杨蕙韩远山王宇红
关键词:神经血管单元
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左归降糖解郁方对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胰岛素抵抗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二甲双胍0.18 g/kg+氟西汀1.8 mg/kg),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低剂量组(20.52、10.26g/kg),另设健康大鼠为对照组。各组大鼠ig给药28 d后,采用血糖仪及ELISA法检测空腹血糖及外周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旷野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胰岛素受体磷酸化蛋白(p-IR)、磷酸化的胰岛素受体底物-1(p-IRS-1)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海马磷酸化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显著升高并伴随明显的外周胰岛素抵抗,其在旷野实验中的活动次数显著降低、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延长;蛋白检测结果表明大鼠脑内p-IR、p-IRS-1、p-PI3K、p-Akt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高剂量组大鼠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外周胰岛素抵抗水平减轻,其在旷野实验中的活动次数显著增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显著缩短,而海马内p-IR、p-IRS-1、p-PI3K、p-Akt表达显著升高。结论左归降糖解郁方可有效调节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改善动物脑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杨蕙刘检唐林蔺晓源罗薇絮韩远山刘林孟盼王宇红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
复方木鸡颗粒联合顺铂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复方木鸡颗粒联合顺铂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HepG2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将其消化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木鸡颗粒高、低(10、5 mg/mL)剂量组,顺铂组(1 mg/mL)和复方木鸡颗粒(5 mg/mL)联合顺铂(1 mg/mL)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采用Hoehc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联合激光共聚焦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aspase-9)、细胞色素C氧化酶(Cyt-C)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方木鸡颗粒10、5 mg/mL组及顺铂组、联合组的细胞活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0.01),而Bax、Caspase-9、Cyt-C蛋白显著上调(P<0.05、0.01),且联合组在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调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作用效果最佳。结论复方木鸡颗粒可显著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其与顺铂联合起到协同增效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人肝癌HepG2细胞内抑凋亡蛋白Bcl-2,上调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9、Cyt-C表达水平有关。
胡超肖幸华唐林刘检
关键词:复方木鸡颗粒肝癌细胞增殖细胞色素C氧化酶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乳痛软坚片挥发油包合工艺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优选乳痛软坚片中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收得率为指标,比较饱和水溶液法与研磨法;结合单因素试验法,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对研磨法包合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研磨法优于饱和水溶液法,其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β-CD(g)与挥发油(m L)投料比为10∶1,加水量3倍,研磨时间2.5 h。结论优选的包合工艺合理、稳定可行。
唐林夏新华周莉莉杜阳
关键词: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挥发油Β-CD包合
云南萝芙木与催吐萝芙木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利血平测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建立萝芙木属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利血平的含有量。方法样品80%乙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05%三乙胺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采用UPLC-Q-TOF进行色谱峰组分鉴定。通过相似度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云南萝芙木与催吐萝芙木的总体质量评价。结果15批样品HPLC指纹图谱中有15个共有峰,对其中11个共有峰进行成分鉴别。相似度0.83~0.97,表明该药材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模式识别技术均发现不同批次药材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主要分为2类,最后进一步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云南萝芙木与催吐萝芙木质量差异的2种主要成分,分别为利血平、萝芙木碱。结论该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可系统、全面地评价萝芙木属药材的质量。
唐林肖望重刘检龙红萍吴笛王宇红
关键词:指纹图谱HPLC化学模式识别
臭牡丹不同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及其对裸鼠移植瘤中EMT相关蛋白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比较臭牡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结果,采用乙酸乙酯、石油醚萃取、大孔树脂纯化方法,将臭牡丹苯乙醇苷类、黄酮类、萜类成分进行分离提取并纯化。建立CCK8、划痕试验、Transwell侵袭小室经典的抗肿瘤药理模型,检测臭牡丹三大活性部位对人肺腺癌A549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通过建立A549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各组裸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蛋白(p-GSK-3β)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苯乙醇苷部位以类叶升麻苷和异类叶升麻苷为对照,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苯乙醇含量为88.93%;黄酮类部位以芦丁为对照,紫外分光度法测得黄酮含量均值为60%;萜类以齐墩果酸为对照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石油醚部位萜类成分含量为50.99%。CCK8法测得臭牡丹苯乙醇苷、黄酮、萜类成分的IC50平均值分别为0.125、0.46、1.43 mg/ml。划痕试验测得臭牡丹苯乙醇苷、黄酮、萜类成分的24 h愈合率分别为14.6%、16.9%、19.9%;48 h愈合率分别为22.4%、20.4%、29.7%,均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ranswell侵袭小室试验显示各药物干预组的穿膜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1),0.4 mg/ml黄酮组与0.15 mg/ml苯乙醇苷组尤为显著。体内实验中,模型对照组瘤组织中的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增强(P<0.01),E-cadherin、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臭牡丹0.2 g/kg组能下调瘤组织中的β-catenin、Vimentin蛋白表达(P<0.05),上调GSK-3β、p-GSK-3β(P<0.05)蛋白表达。结论:臭牡丹苯乙醇苷、黄酮、萜类成分均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苯乙醇苷部位、黄酮部位对A549细胞体外抑制作用均明�
余娜唐林谢壮鑫周厚元唐皓李顺祥朱克俭
关键词:抗肿瘤
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CD300f/GLUT1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基于白细胞单免疫球蛋白样受体3(CD300f)/葡萄糖转运体1(GLUT1)信号通路介导小胶质细胞糖代谢,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70只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单次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38 mg/kg)复制大鼠糖尿病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CD300f阻断剂组、CD300f激动剂组、二甲双胍+氟西汀组(二甲双胍0.18 g/kg+氟西汀1.8 mg/kg)和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低剂量组(20.52、10.26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予28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加孤养复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其中,二甲双胍+氟西汀组与左归降糖解郁方高、低剂量组在造模第2周后连续灌胃相应药物,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连续14 d;CD300f阻断剂组、激动剂组则进行海马区微量注射给药,分别注射髓系细胞触发受体抑制因子(CLM1,2μg/kg)和免疫球蛋白Fc段表面蛋白(Fcγ,5μg/kg),每周1次。干预结束后,采用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大鼠抑郁样行为;生化分析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葡萄糖、乳酸含量及腺苷二磷酸(ADP)/三磷酸腺苷(AT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胰岛素、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海马组织CD300f、GLUT1、突触相关前膜蛋白3(RIMS3)、突触后膜相关蛋白102(SAP102)平均荧光强度;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D300f、GLUT1、RIMS3、SAP102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尼氏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总活动路程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海马组织葡萄糖、乳酸含量及ADP/ATP升高、胰岛素水平降低、5-HT和DA水平下降,海马组织CD300f、GLUT1、RIMS3、SAP102平均荧光强度及蛋白相�
刘检唐林赵洪庆姜帆刘林胡超
关键词:抑郁症海马神经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