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篇教学与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 2000年
- 阅读是一项交际活动。阅读教学中运用语篇分析方法将语言单位放在语篇水平上来理解 ,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发展语言交际能力 。
- 孙丽元
- 关键词:语篇分析语言交际
- 试析心理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被引量:1
- 2001年
- 语言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语教学在着重研究学习主体在语言习得、学习和运 用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的同时,还应对认知、思维、情感、兴趣以及母语迁移等现象进行较为 详细的分析。外语学习有赖于个性心理健康,它对外语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 孙丽元
- 关键词:心理因素外语教学母语迁移情感思维
- 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语用翻译被引量:5
- 2001年
- 语言文化的个性反应了英汉语言所代表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和地域风貌特征等一系列因素的千差万别 ,从而导致了英汉语言中诸多的文化差异。英汉文化差异阻碍着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语用翻译是一种等效翻译 ,它可以从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两方面 ,揭示原作的深层意义 ,保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 孙丽元
- 关键词:文化差异语用翻译语用失误等效翻译语境
- 面向未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教、学、用的辩证关系
- 1999年
- 一、引言 为适应社会对具有运用英语交际能力的大学毕业生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学已从“应试型”教学向培养学生素质的“能力型”教学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自然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间直接的双向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两大主体要素。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 孙丽元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英语课课堂教学活动交际能力教学规律辩证关系
- 外语视听说课教改初探
- 1999年
- 长期以来,我们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始终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占主导地位。学生们在语音室或是在教室对着教师的录音机听材料,做练习,很难把教学内容充分形象地层现在学生面前;教学内容也显陈旧,所用教材即使是最新版本,涉及内容也是二三年前的,无法满足学生们渴望接触最新最活语言的强烈求知欲。教师们上课觉得乏味,学生们听课感到枯燥,教学效果难以尽如人意。上述状况使我们认识到听说课的教改已迫在眉睫。
- 张宪生孙丽元
- 关键词:教改初探英语听说课以教师为中心语言测试课堂教学法
- 对翻译中可接受性问题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
- 2001年
- 翻译不等于创作 ,它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翻译中的可接受性问题既牵涉到译文词语给译文读者的感受是否与原文词语给原文读者的感受完全相同的问题 ,也有该词用在译文中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惯用法问题。可接受性往往表现为不同的程度。
- 孙丽元
- 关键词:可接受性翻译交际
- 语境与英语教学
- 1999年
-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所承载的信息意义,不论是词义、句义还是语篇意义,一般都取决于语言所处的环境即语境(Context),语境是解释语义的必要前提。“没有语境就无所谓语言”。
- 孙丽元
- 关键词:语境语言形式语言交际能力语境研究交际工具交际活动
- 英语教学中的教、学、用
- 2000年
- 在课堂教学中 ,教法、学法影响用法 ,教、学、用三者在教学中相互依存 ,互相促进 ,辩证统一 ,缺一不可。
- 孙丽元
-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认识教学规律
- 从喻体和喻义看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被引量:7
- 2003年
- 比喻性习语在英汉语言中大量存在,但由于两种语言反映的文化不同,使得英汉习语在比喻形象的运用上存在明显差异。文章介绍和比较了三种喻体在各自习语中的使用情况,并提出只有了解和掌握英汉比喻中的这种文化差异,才能在跨文化交际时准确无误地传递隐含在语言里的文化信息。
- 孙丽元
-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比喻喻体喻义跨文化交际
- 刍议英语委婉语的特点及作用
- 2003年
- 在语言运用中 ,人们常使用委婉语把话说得更含蓄 ,使意思表述得更文雅、有礼貌或用委婉、动听的字眼来掩饰人们惧怕、害羞及厌恶的心理。其表达方式是不直接说明其内心的真情实感 ,而是借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语婉转、曲折地表达出来。
- 孙丽元
- 关键词:英语委婉语忌讳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