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知明

作品数:142 被引量:1,103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4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2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3篇地磁
  • 51篇古地磁
  • 29篇地震
  • 25篇裂带
  • 23篇断裂带
  • 22篇盆地
  • 19篇岩石
  • 19篇青藏高原
  • 17篇磁性地层
  • 16篇断层
  • 15篇白垩世
  • 13篇岩石磁学
  • 13篇青藏
  • 13篇汶川地震
  • 11篇龙门山
  • 11篇阿尔金断裂
  • 10篇地震断裂
  • 10篇地震断裂带
  • 10篇汶川地震断裂...
  • 9篇假玄武玻璃

机构

  • 13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南京大学
  • 8篇南方海洋科学...
  • 7篇成都理工大学
  • 7篇中国地质调查...
  • 5篇地质矿产部
  • 5篇中国地震应急...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建筑材料...
  • 3篇静冈大学
  • 3篇神户大学
  • 3篇河北水利电力...
  • 2篇国土资源部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142篇孙知明
  • 70篇李海兵
  • 63篇裴军令
  • 34篇潘家伟
  • 33篇杨振宇
  • 27篇司家亮
  • 25篇赵越
  • 20篇马醒华
  • 20篇刘栋梁
  • 19篇曹勇
  • 16篇王焕
  • 15篇叶小舟
  • 11篇杨天水
  • 9篇许伟
  • 7篇黄宝春
  • 7篇王喜生
  • 7篇邱祝礼
  • 7篇李成龙
  • 6篇仝亚博
  • 6篇张佳佳

传媒

  • 22篇岩石学报
  • 11篇地质学报
  • 11篇地质通报
  • 8篇地球物理学报
  • 7篇第四纪研究
  • 6篇地球学报
  • 6篇中国科学:地...
  • 3篇科学通报
  • 3篇2014年中...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地质
  • 2篇地质论评
  • 2篇地质力学学报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第六届地质构...
  • 2篇第七届构造地...
  • 2篇第五届构造地...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8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1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柴达木地块晚二叠世古地磁结果及其古地理重建
<正>柴达木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长期以来,许多学者从古生物、岩相古地理资料出发,探讨了柴达木地块晚古生代古地理位置和构造归属,虽然取得了一些认识,但仍然没有达到共识。如刘本培等认为晚古生代时期柴达木与华北地块相连或接...
许伟孙知明裴军令潘家伟李海兵赵赵任晓娟
文献传递
川西大邑地区晚白垩世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
作者通过研究证明大邑剖面和雅安飞仙关剖面的古地磁结果代表了川西晚白垩世的古地磁极,并进一步探讨整个川西前陆盆地晚白垩世以来相对邻区的构造运动.
孙知明杨振宇杨天水裴军令马醒华
关键词:古地磁学白垩纪
文献传递
羌塘地块西部晚三叠世灰岩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青藏高原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汇聚-碰撞拼合过程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中部隆升历史及其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羌塘地块古地磁研究对理解上述问题至关重要。通过对羌塘地块西部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系统古地磁测定,获得其高温剩磁分量。但是这一高温剩磁分量未通过褶皱检验,表明为后期重磁化的结果。研究剖面高温特征剩磁平均方向在地理坐标下为Dg=349.3°,Ig=40.4°,κg=45.4,α95=6.5°,相应的古地磁极为76.4°N,311.1°E,dp/dm=4.7°/7.9°。这一古地磁极与羌塘地块早白垩世约110~100Ma的古地磁极在古地磁误差范围内重合,表明其重磁化的时代为早白垩世约110~100Ma。综合分析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古地磁结果,并结合海相地层、蛇绿岩和洋岛等地质证据,显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西段闭合的时间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约110~100Ma。改则地区晚三叠世灰岩的早白垩世晚期重磁化作用与羌塘/拉萨地块西部的碰撞密切相关。
曹勇孙知明孙知明李海兵叶小舟潘家伟刘栋梁刘栋梁
关键词:羌塘地块古地磁重磁化
藏东昌都地区侏罗纪岩石磁组构研究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对藏东昌都地区侏罗纪汪布组、东大桥组和小索卡组红层共71个采点开展了磁组构(AMS)研究。磁组构测试结果表明,早侏罗世汪布组岩石磁线理较磁面理发育,磁化率各向异性度较高,磁化率椭球最小轴K3散布于层面缩短方向,代表了与构造成因相关的磁组构;中侏罗世东大桥组和晚侏罗世小索卡组岩石则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磁化率各向异性度较低,磁化率椭球最小轴K3与层面近垂直,指示了原生沉积磁组构。早侏罗世汪布组地层的磁组构揭示了其构造应力场方向为NE-SW向。中侏罗世东大桥组的磁组构指示了其沉积时的古水流方向为SE向(138.3°),而晚侏罗世小索卡组磁组构指示了其沉积时的古水流方向为NNW向(328.3°)。古水流方向的明显变化揭示了昌都地区从中侏罗世到晚侏罗世沉积物物源发生了相应的转变,表明昌都地区南早北晚的隆升过程。
刘晨光孙知明李海兵曹勇叶小舟叶小舟曹新文李成龙李成龙
关键词:古流向磁组构隆升侏罗纪
豫北地区早古生代古地磁研究的初步结果及其意义被引量:33
1997年
从古生物-古地理研究分析,研究华北地块的古构造位置是分析早古生代全球古地理格局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
杨振宇马醒华孙知明黄宝春周烑秀董金明朱鸿
关键词:早古生代古地磁古地理
滇西兰坪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地磁结果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3
1999年
通过对滇西兰坪盆地白垩系地层的古地磁采样和室内退磁研究,揭示出一组高温特征分量,95%正倒转检验和99%置信度下的正褶皱检验,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对比国际标准地磁极性年表,发现南新组与阿尔比期、赛诺曼期和土仑期相当,而虎头寺组则相当于晚白垩世的三冬期和康尼阿克期.与中国东部的白垩纪古地磁数据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晚白垩世华南与印度支那地块存在明显的纬度差,这一事实说明了印度支那地块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及进一步挤压下,印度支那地块在早第三纪沿红河大断裂走滑千余公里,并伴随着15 -20 的顺时针旋转.
尹济云孙知明杨振宇梁其中
关键词:兰坪盆地白垩纪-第三纪磁性地层古地磁
UAV SfM技术在活动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以青藏高原西北部龙木错断裂为例
2024年
为探讨搭载与未搭载实时动态差分技术/动态后处理技术(RTK/PPK)模块的无人机平台通过运动恢复结构(SfM)方法处理获得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质量差异,以及建立不同无人机平台野外数据采集和室内数据处理过程的快速流程,利用大疆经纬M 300 RTK无人机(搭载禅思L1激光雷达(LiDAR)和测绘相机)与大疆精灵4 Pro无人机(搭载可见光相机)分别对青藏高原西北部龙木错断裂上1处位错阶地进行了数据采集,获得了该处高分辨率、高精度DEM数据和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数据。对比结果显示,M 300 RTK无人机平台L1负载系统获得的LiDAR和SfM地形数据精度接近,两者在约100 m的飞行高度获得的DEM数据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均方差分别为0.135 m、0.111 m和0.201 m、0.180 m;无RTK模块的精灵4 Pro无人机获取的DEM数据虽然绝对精度较差(水平和垂直方向均方差分别为1.707 m和249.280 m),但其反映的相对地形与实际地形接近,经过地面控制点校正后精度可以达到分米级。研究表明,RTK SfM技术克服了使用地面控制点的局限性,为活动构造研究领域微地貌测量提供了更高精度、更高效率的解决方案。当对测区的绝对三维坐标要求不高,仅需相对的地形起伏时,未搭载RTK模块的无人机也能够在无地面控制点约束的情况下满足地貌位错测量基本需求。
江晨轶潘家伟张丽军李海兵李海兵Marie-Luce Chevalier孙知明苏强
关键词:无人机摄影测量
中中新世以来阿尔金断裂走滑未造成柴达木盆地整体旋转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柴达木盆地南八仙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部分上油砂山组磁极性序列,认为该剖面时代为7.5~9.0Ma。从320块样品的古地磁数据分析,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在95%置信度下通过倒转检验(B级),说明这组高温分量很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其特征剩磁方向为:地理坐标下为Dg=358.5°,Ig=40.5°,k=28.5,α95=4.2,层面坐标下为Ds=1.0°,Is=41.5°,k=34.0,α95—3.8;相应的极位置为λp=75.9°N,φp=270.5°E,dp=2.8°,dm=4.6°。通过与同时代柴达木盆地及邻区的古地磁极对比,说明中中新世以来柴达木地块整体上没有经历明显旋转运动,阿尔金断裂活动致使肃北等毗邻断裂带地区发生了构造旋转。
裴军令周在征李海兵孙知明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古地磁阿尔金断裂磁性地层中新世
断裂岩岩石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9年
断裂岩的岩石磁学研究可以揭示地震断裂作用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对于探讨地震断裂作用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断裂岩岩石磁学最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及所在研究团队在龙门山断裂带获得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断裂岩的岩石磁学研究进展。大量研究发现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通常具有磁化率值或剩磁强度异常特征。顺磁性矿物在摩擦热或流体作用下形成新的铁磁性矿物是断层泥和假玄武玻璃高磁化率值或高剩磁强度的主要原因;地震断裂摩擦熔融作用中形成的单质铁是假玄武玻璃中高磁化率值或高剩磁强度异常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蠕滑断裂和出露于浅地表的断裂带中可见一些具有低磁化率值异常的断层泥,原因可能是流体作用或断裂带未经历高温摩擦热。断裂岩的岩石磁学研究为地震断裂带的应力应变、形成温度、摩擦热效应、流体作用、形成深度和氧化还原特征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可用于分析地震断裂的孕震和发震环境。综合岩石磁学测试和微米至纳米尺度的超显微学研究,并辅助地震断裂岩的摩擦实验、高温热模拟实验等研究可以更好地获得断裂岩的岩石磁学信息。
张蕾李海兵孙知明曹勇
关键词:假玄武玻璃断层泥岩石磁学
哥德堡事件在湖泊沉积物中的记录被引量:18
1994年
本文报道了作者1991─1992年在江苏省高淳县固城湖沉积物岩芯中所取得的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结果揭示出两个反极性事件,其中位于12.5m左右深度、年龄为10307—9727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可能是哥德堡事件(12000aB.P.前后)在该沉积物中的记录,其年龄上的差异可能是因测年误差所致;另一位于5.5m左右深度、年龄为7085—7005aB.P.的一次反极性事件,在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资料中尚无相应年龄的反极性事件可以与之对比,只有朱日祥等在北京房山地区泥炭层中所揭示出的一个年龄为4980─4770aB.P.的反极性漂移与之接近,但两者是否为同一事件的反映,甚或该事件本身是否真实存在,目前都还不能肯定,有待今后进一步工作加以证实。
马醒华孙知明胡守云
关键词:湖泊沉积磁性地层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