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巴德纯

作品数:391 被引量:1,01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91篇期刊文章
  • 9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0篇一般工业技术
  • 73篇理学
  • 38篇机械工程
  • 31篇金属学及工艺
  • 2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7篇冶金工程
  • 17篇电子电信
  • 16篇化学工程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电气工程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9篇溅射
  • 37篇磁控
  • 37篇磁控溅射
  • 28篇抽气
  • 26篇真空泵
  • 25篇真空
  • 23篇故障诊断
  • 22篇分子泵
  • 19篇涂层
  • 18篇纳米
  • 18篇光学
  • 15篇化学气相
  • 15篇干泵
  • 14篇真空系统
  • 14篇化学气相沉积
  • 13篇发光
  • 12篇流体力学
  • 12篇计算流体力学
  • 11篇涡轮分子泵
  • 10篇纳米管

机构

  • 361篇东北大学
  • 28篇东北师范大学
  • 28篇中国科学院金...
  • 27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辽宁石油化工...
  • 13篇沈阳航空工业...
  • 9篇沈阳理工大学
  • 9篇中国工程物理...
  • 8篇沈阳华润三洋...
  • 7篇北京航空航天...
  • 7篇辽宁工学院
  • 6篇沈阳药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6篇沈阳航空航天...
  • 6篇沈阳华迅真空...
  • 6篇沈阳广播电视...
  • 6篇爱发科中北真...
  • 5篇北京卫星环境...
  • 5篇沈阳发动机设...
  • 5篇中国科学院沈...

作者

  • 389篇巴德纯
  • 65篇王晓冬
  • 56篇刘坤
  • 55篇杨乃恒
  • 45篇王庆
  • 42篇蔺增
  • 32篇杜广煜
  • 28篇岳向吉
  • 27篇闻立时
  • 26篇李建昌
  • 18篇廖国进
  • 17篇王志
  • 13篇于治明
  • 12篇常学森
  • 11篇王铁
  • 11篇张以忱
  • 9篇姜文全
  • 9篇单麟婷
  • 9篇张健
  • 9篇张国忠

传媒

  • 91篇真空
  • 69篇真空科学与技...
  • 36篇东北大学学报...
  • 8篇真空与低温
  • 5篇2004全国...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物理学报
  • 4篇机械设计与制...
  • 4篇第八届全国真...
  • 3篇功能材料
  • 3篇沈阳工业大学...
  • 3篇中医药学刊
  • 3篇材料研究学报
  • 3篇真空科学与技...
  • 3篇沈阳航空工业...
  • 2篇稀土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金属学报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表面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7篇2020
  • 14篇2019
  • 5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20篇2015
  • 21篇2014
  • 42篇2013
  • 23篇2012
  • 21篇2011
  • 9篇2010
  • 20篇2009
  • 18篇2008
  • 32篇2007
  • 21篇2006
  • 28篇2005
3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镀金刚石微磨具磨损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微磨削加工中磨粒的微观作用机理对研究微磨具的整体磨损和微磨具使用寿命的预测十分重要。分析电镀金刚石微磨具的磨损机理,针对微磨削区的复合作用过程与微磨具磨损形式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几何与数学建模。通过考虑最小切屑厚度与尺寸效应等因素后提出并建立了微磨具磨粒微观磨损的数学模型,为了验证此模型的有效性,针对钠钙玻璃材料进行了不同磨削参数下的微磨削试验,分析微磨具磨损前后的磨头直径、磨损与破碎磨粒所占磨粒总数的比例和加工后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工后的试件表面质量越好磨损越缓慢;随着微磨削试验的进行,微磨具磨头直径经历了快速急剧减小和缓慢稳定减小两个阶段。磨损和破碎磨粒所占比例与磨损速度随主轴转速与进给率增大而增大,磨损和破碎磨粒的比例整体呈线性增长趋势。为提高微磨具的加工性能和延长微磨具的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参考和试验依据。
温雪龙巩亚东程军巴德纯
爪型转子CAD/CAM的研究
本文采用多数加工中心控制系统的上位机上最流行的CAD/CAM软件MasterCAM,设计了爪型干泵的最核心部分——爪型转子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和加工方法.利用VC++6.0和二次开发工具ObjectARX自行开发的参数化...
刘坤谢元华巴德纯
关键词:干泵数控机床
文献传递
DyAl薄膜真空扩散渗及时效处理对烧结NdFeB磁性和耐蚀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的方法,在烧结NdFeB磁体表面制备DyAl合金薄膜,对镀膜样品进行了真空扩散渗(800℃×6h)和时效处理(900℃×2.5h+490℃×5h),研究其耐热性和耐蚀性。经过真空扩散渗及时效处理,磁体的内禀矫顽力Hcj提高14.7%,磁体PCT失重从26.155 mg/cm2降低为1.731 mg/cm2,动态极化曲线显示Dy、Al元素的扩散改变了基体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结果表明,DyAl薄膜扩散进入NdFeB表层基体中,提高了磁体的耐热性和耐蚀性。
孙宝玉巴德纯房也段永利杨彬岳向吉
关键词:烧结NDFEB磁体磁控溅射
ISIGHT在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7年
为了实现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的水力性能提高,基于ISIGHT软件平台,集成MATLAB,GAMBIT和FLUENT软件,以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的几何形状参数为优化变量,以导叶流道的进出口总压损失和空化性能为目标,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sⅡ),提出一种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多目标及自动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某电站的模型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后导叶流道的进出口总压损失减少10.4%,导叶上的最低静压力上升17.8%,从而为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的设计提供了合理有效的途径。
文哲男巴德纯邓文娟岳向吉
关键词:混流式水轮机活动导叶多目标优化设计计算流体力学
基于CFD的滚动转子压缩机排气阀片性能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基于已验证的滚动转子压缩机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型,获得阀片工作的周期性气体载荷,并利用Workbench软件对排气阀片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和疲劳寿命预测.分析阀片及阀背板的几何参数对阀片通流面积和寿命的影响,分析得到阀的通流面积和疲劳强度与阀片厚度、阀片特征升程有关.在特定工况下,取阀片厚度为0.305 mm,阀片特征升程为2.5 mm,兼顾阀片的通流面积和疲劳寿命,得到较理想的性能结果.在此基础上,优化了阀背板型线,优化后的阀片通流面积增加8.63%,最大应力减小107.4 MPa.研究结果对滚动转子压缩机排气阀片的设计提供了有效参考和评价方法.
邓文娟张英莉丁佳男巴德纯
关键词:有限元
真空热处理炉风机叶轮叶片进出口角变化对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
2022年
为实现真空热处理炉的高效运行,本文以某型真空热处理炉风机为对象,研究风机叶轮叶片入口角和出口角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对风机流体域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不同叶轮叶片入口角和出口角时叶轮内压力分布及速度矢量变化、风机出口处风速及风速均匀性,得出优化的叶片入口角和出口角参数。针对优化前后的叶轮进行测试,探究真空热处理炉冷却效率的变化及节能降耗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当叶片入口角为36°,出口角为54°时,风机蜗壳出口处风速和风速均匀性较好,满足真空热处理炉的工艺要求;通过优化风机叶轮叶片进出口角,真空热处理炉风冷系统性能显著提升,整机冷却效率提升15.6%,整机能耗降低14.3%;双侧出风结构的真空热处理炉,出口关闭侧蜗壳内会出现局部高压区,应尽可能降低高压区域对叶轮出口处的影响。
王桂鹏黄豫兴曲绍芬高光伟谢元华刘坤巴德纯
关键词:真空热处理炉离心风机数值仿真
基于灰色原理与现场数据的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计算被引量:1
2008年
针对汽车零部件可靠性问题,从轻量化和强度安全性的角度出发,采用灰色原理建立了基于现场应力数据的汽车零部件可靠性计算方法,并通过VB编程实现.分析了传统应力测试与评价方法的苛刻要求及计算的不精确.讨论了灰色原理计算标准差的方法、正态分布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等效正态变换的方法.结论为:本方法可以克服传统方法的苛刻要求;本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将强度对数正态分布转换为等效正态分布,具有广泛代表性.
王铁周淑文王庆巴德纯
关键词:可靠性汽车零部件现场数据
真空速凝技术制备钕铁硼永磁体工艺的发展被引量:4
2012年
本文从制造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工艺和设备两个方面概述了真空速凝技术(SC)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主流技术,提出了速凝工艺与先进的氢爆(HD)、气流磨(JM)、低氧操作工艺(LOP)相结合的理论和大容量、多功能速凝炉的研发将成为未来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技术与设备的发展方向。
房也巴德纯孙宝玉娄树普
关键词:钕铁硼真空炉
单级水蒸汽喷射泵抽气模型的修正被引量:3
2005年
11从研究单级水蒸气喷射泵计算模型出发,对前人的三种典型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得出各自的计算误差,继而对各自的实用性进行评价.在对奥·芳夫计算模型的进一步计算分析中发现计算曲线存在非单调的情况.用回归软件进行回归处理后,得到计算曲线偏离实际部分的修正式.修正后的计算模型可用于单级水蒸气喷射泵的设计,是多级泵优化设计的基础.
王晓冬巴德纯王庆廖国进于治明杨乃恒
关键词:水蒸汽喷射泵
TiO_2双层薄膜电极与背反射共构DSSC制备及表征
2013年
提出并设计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结构.该结构是在DSSC的光阳极上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备由尺寸不同的纳晶粒子构成的双层纳米晶TiO2薄膜,并在DSSC对电极的背面置放一层镀银反光膜.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电子衍射仪(XRD)等手段分析了双层纳米晶TiO2薄膜的结构和形貌.通过实验,获得了双层纳米晶TiO2薄膜的最佳膜厚,分析了镀银反光膜的反光率.研究结果表明:在AM1.5、光强100 mW/cm2的模拟太阳光下测试,这种新型结构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分别为0.75 V,11.17 mA/cm2和0.523;光电转换效率达到4.38%,比相同条件下传统的三明治型结构提高了2.41%.
丛伟巴德纯王贺权韩恩相
关键词:光阳极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