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力
- 作品数:32 被引量:125H指数:8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维持的量效关系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1~10岁患儿120例。诱导:2台注射泵分别同时泵注丙泊酚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 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2 mg/kg,泵注结束测量血压、心率后气管插管。维持:依恒速泵注丙泊酚用量的不同分为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4 mg组(B_4组)、5mg组(B_5组)、6 mg组(B_6组)、7 mg组(B_7组)、8 mg组(B_8组)、9 mg组(B_9组)共6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6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6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要达到相同范围内的维持MAP值,随着丙泊酚维持用量逐组增加,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逐组降低,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r=-0.92,P〈0.05),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每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6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MAP稳定指数降低,维持MAP稳定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维持HR平均值均比其HR基础值降低≤10%,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HR稳定指数降低,B_4组、B_5组、B_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显著小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睁眼时间逐组延长,B_4组、B_5组睁眼时间显著短于B_6组、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7,P〈0.05);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_4组、B_5组为Ⅰ级,B_6组、B_7组、B_8组为Ⅱ级,B_9组为Ⅲ级。B_4组、B_5组未发生拔管躁动,B_6组的拔管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
- 康力刘华陈丽吕东森袁承城刘焕结
- 关键词:儿童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维持量效关系
- 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老年人血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从而观察其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手术治疗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测手术前、麻醉1h后、及清醒后血糖值,不用术前药,依诱导及麻醉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随机分为4组(n=30),瑞芬太尼诱导用量分别是5μg/kg(A组)、10μg/kg(B组)、15μg/kg(C组)、20μg/kg(D组);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胺(0.1mg/kg)用量4组相同;A组诱导不用阿托品,其他3组静注阿托品0.008mg/kg。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同时泵注(时间6min),泵注1min后静注阿托品(静注时间10s),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结果 B组、C组、D组插管前血糖比基础值降低率明显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插管1h后血糖比插管前降低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插管1h后HR比插管前降低率明显低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依托咪酯0.3mg/kg配伍诱导气管插管,瑞芬太尼15μg/kg用量抑制应激反应效果达A级,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到20μg/kg,抑制应激反应效果没有进一步明显增强。
- 吕东森郭玉花刘华周骞刘焕结康力罗芬陈丽袁承诚
- 关键词:瑞芬太尼依托咪酯血糖应激反应
- 一种气管插管给药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气管插管给药装置,包括药瓶和喷雾管,所述药瓶上安装有喷雾头,所述喷雾头的输入端连接有吸药管,所述吸药管延伸设置在所述药瓶内,所述喷雾管的一端与所述喷雾头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喷药部,所述喷雾管上设置...
- 陈丽李心怡张晓清吕东森康力
- 全身麻醉苏醒期静注曲马多预防躁动的效果观察
- 2016年
-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入院的200例ASAⅠ-Ⅱ级患者,均行择期上腹部手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静注曲马多1.5 mg/kg,对照组仅给予静注生理盐水2 ml。记录患者苏醒期的躁动情况,麻醉前基础值、术毕、气管拔管时和拔管后10 min时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后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气管拔管时两组心率、MA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重度躁动的比率显著降低(χ2=4.07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的比率分别为10%(10/100)、7%(7/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治疗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效果好,给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周骞吕东森袁承城康力罗芬刘焕结刘华
- 关键词:曲马多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所致2种控制性降压幅度与理想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在固定2种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复合气管插管全麻控制并维持2种降压幅度时2种降压幅度与降压中血糖数值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210例,患者诱导用药均相同。依全麻维持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性降压幅度的不同分为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5%组(D_(0-5)组)和降低>5%~10%组(D5-10组)。依瑞芬太尼用量不同[60,55,50,45,40,30μg/(kg·h)],D_(0-5)组再分为R_(60)D_(0-5)组、R55D_(0-5)组、R50D_(0-5)组、R45D_(0-5)组、R40D_(0-5)组、R30D_(0-5)组,D5-10组再分为R_(60)D5-10组、R55D5-10组、R50D5-10组、R45D5-10组、R40D5-10组、R30D5-10组。R50D_(0-5)组和R45D5-10组每组各30例,其他组每组各15例。每例患者均在被告知手术日期的前1 d早晨检测空腹血糖作为基础血糖值,在全麻维持中降压达标后30min和60 min各检测血糖1次,2次的平均值作为维持血糖值。控制性降压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12组全麻维持中MAP均达到控制性降压的预设范围,患者均无术中知晓。R45D5-10组、R50D5-10组、R55D5-10组、R_(60)D5-10组、R50D_(0-5)组、R55D_(0-5)组、R_(60)D_(0-5)组中维持血糖比基础血糖降低发生率均为100%,而其他组血糖降低发生率均低于100%;上述7组及R45D_(0-5)组全麻维持中不用肌肉松弛药体动发生率为0,而其他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体动发生。2种降压幅度的瑞芬太尼用量与维持血糖比基础血糖降低发生率呈正相关(r=0.93和r=0.86,P均<0.05)。R45D5-10组、R50D5-10组、R55D5-10组、R_(60)D5-10组、R50D_(0-5)组、R55D_(0-5)组、R_(60)D_(0-5)组全麻维持效果均达Ⅰ级,R40D5-10组达Ⅱ级,R40D_(0-5)组达Ⅲ级,R30D_(0-5)组、R30D5-10组均达Ⅳ级。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能达到理想全麻维持效果,与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有关,也与瑞芬�
- 刘华陈丽王珊周骞康力刘焕结张东旭
- 关键词:血糖瑞芬太尼丙泊酚控制性降压
- 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与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观察比较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静脉复合全麻过程中,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MAP与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MAP全麻维持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择期手术需实施全麻的中青年患者390例,随机分为13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维持麻醉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RB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维持MAP(简称BR法)2种方法。RB法设6组,瑞芬太尼泵速分别为60μg/(kg·h)(R_(60)组)、55μg/(kg·h)(R_(55)组)、50μg/(kg·h)(R_(50)组)、45μg/(kg·h)(R_(45)组)、40μg/(kg·h)(R_(40)组)、30μg/(kg·h)(R_(30)组),丙泊酚起始泵速3 mg/(kg·h),调节丙泊酚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10%(含15例降〉0~5%和15例降〉5%~10%)。BR法设7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_(10)组)、8 mg/(kg·h)(B_8组)、7 mg/(kg·h)(B_7组)、6 mg/(kg·h)(B_6组)、5 mg/(kg·h)(B_5组)、4 mg/(kg·h)(B_4组)、3 mg/(kg·h)(B_3组),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控制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0~10%(含15例降低〉0~5%和15例降低〉5%~10%)。13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min停止。结果 12种方法均能达到把维持MAP控制并维持在比其基础MAP降低〉0~10%的效果,2种方法中各组的HR随着MAP的降低而被动降低,降低的HR对阿托品的增加心率作用敏感,麻醉中按需静注适量阿托品能把HR维持在55次/min以上。2在达到同一控制范围的维持MAP时,BR法各组(除B_6、B_7、B_8组间瑞芬太尼用量相近外)与RB法各组均表现为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现负相关(r=-0.91和r=-0.94,P〈0.05);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关;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
- 刘华袁承城吕东森周骞康力刘焕结罗芬
- 关键词:瑞芬太尼丙泊酚全麻维持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老年人血压、心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依托咪酯静脉麻醉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因择期ASAⅠ或Ⅱ级手术治疗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120例。无术前药,依诱导及麻醉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随机分为4组(n=30),即5μg/kg(A组)、10μg/kg(B组)、15μg/kg(C组)、20μg/kg(D组)。各组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胺(0.1 mg/kg)用量相同,分别测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MAP、HR值;A组诱导不用阿托品,其他3组静注阿托品0.008 mg/kg。依托咪酯、瑞芬太尼同时泵注(时间6 min),泵注1 min后静注阿托品(静注时间10 s),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结果插管前B组、C组、D组的MAP降低幅度显著小于A组(P<0.01),降低幅度均在10%以内;插管后C组、D组的MAP升高幅度显著小于A组、B组(P<0.01),升高幅度均在10%以内;插管后C组、D组的HR升高幅度显著小于A组(P<0.01),升高幅度均在5%以内。结论与依托咪酯0.3 mg/kg配伍诱导气管插管,瑞芬太尼15μg/kg用量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达A级,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到20μg/kg,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没有进一步明显增强。
- 吕东森郭玉花刘华周骞刘焕结康力罗芬袁承诚
- 关键词:瑞芬太尼依托咪酯血压
- 阿托品对成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静脉诱导气管插管时血压、心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观察阿托品对成人瑞芬太尼、依托咪酯(水剂)静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接受择期手术治疗需气管插管全麻的成年人,随机分为A、B、C、D、E 5组。不用术前药,5组诱导时瑞芬太尼用量分别是10μg/kg、10μg/kg、15μg/kg、15μg/kg、15μg/kg,5组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胺(0.1 mg/kg)用量相同,A组不用阿托品,B、C组用阿托品0.007 mg/kg,D组用阿托品0.008 mg/kg,E组用阿托品0.01 mg/kg。结果①插管前:B组、C组、D组的MAP降低幅度小于A组(P<0.01),E组升高1.19%;A组HR降低14.29%,B组、E组HR增加10%以上,D组HR增加8.63%,C组增加2.79%。②插管后:C组、D组、E组的MAP升高幅度小于A组(P均<0.01),D组、E组的MAP升高幅度小于B组(P均<0.05)。③C组抑制插管反应效果特级,D组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Ⅰ级,其他3组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Ⅱ级。结论对ASAⅠ级或Ⅱ级的无高血压成年患者实施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使用依托咪酯、瑞芬太尼配伍诱导中,使用阿托品既能减少诱导后血压、心率降低的幅度,又不影响抑制插管反应的效果,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 刘华康力吕东森袁承诚刘焕结周骞罗芬
- 关键词:阿托品瑞芬太尼依托咪酯气管插管
- 全麻中调节瑞芬太尼剂量实现4种幅度控制性降压的效果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在中青年择期手术患者全麻维持期间,观察恒速输注丙泊酚4 mg/(kg·h),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实现4种幅度控制性降压的降压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7月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收治的择期手术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的ASAⅠ级或Ⅱ级中青年患者80例,全麻维持中随机分为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组(A组)、降低>5%~10%组(B组)、降低>10%~15%组(C组)、降低>15%~20%组(D组)4组,每组20例。4组全麻诱导用药方法相同。全麻维持均为恒速输注丙泊酚4 mg/(kg·h)不变,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起始剂量60μg/(kg·h)]在15 min内把维持MAP降低到预设目标范围,持续到术毕前5 min停药,结束控制性降压。结果①当瑞芬太尼平均用量分别是51.68μg/(kg·h)(A组)、53.73μg/(kg·h)(B组)、72.93μg/(kg·h)(C组)、81.66μg/(kg·h)(D组)时,全麻维持中的MAP比其基础MAP降低分别是2.63%,7.37%,13.17%,18.54%。4组均达到降压目标范围。但D组部分患者出现降压封顶效应,降压封顶效应发生率为10%,其他3组均未出现降压封顶效应。C、D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多于A、B组(P均<0.05)。4组降压达标的瑞芬太尼用量范围分别是41.54~62.18μg/(kg·h)(A组)、44.11~90.00μg/(kg·h)(B组)、35.24~116.68μg/(kg·h)(C组)、34.82~139.4μg/(kg·h)(D组)。D组出现降压封顶效应的瑞芬太尼用量范围是80.00~123.00μg/(kg·h),平均用量101.5μg/(kg·h)。降压幅度与瑞芬太尼用量呈正相关(r=0.97)。②4组间清醒睁眼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降压幅度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7);瑞芬太尼用量与睁眼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4组全麻维持中血糖均比其基础血糖降低,但均在正常值范围;4组均未出现拔管躁动、呛咳、术中知晓;4组全麻维持效果均达Ⅰ级。结论在丙泊酚4 mg/(kg·h)恒速不变的状态下,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均能够达到4种预设降压目标,瑞芬太尼用量与降压幅度呈正相�
- 陈丽王珊刘华吕东森康力袁承城邝永燕
- 关键词:全麻控制性降压降压效果
- 3个年龄段全麻中瑞芬太尼、丙泊酚最佳配伍维持剂量间量效关系比较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比较老年、中青年、儿童患者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的瑞芬太尼、丙泊酚最佳配伍量效关系,找出3个年龄段全麻维持效果相同时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的差异,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已按照科研计划实施的老年、中青年、儿童全麻患者资料,将3个年龄段各自全麻维持效果最佳的一组分别定为老年组(L组,15例)、中青年组(Z组,30例)、小儿组(X组,20例)。全麻诱导:L组泵注依托咪酯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Z组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X组泵注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全麻维持:L组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麻醉中MAP(简称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0~10%)左右;Z组和X组均是恒速泵注丙泊酚5 mg/(kg·h),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麻醉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3组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降压。结果 3组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达到Ⅰ级,3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维持MAP平稳指数比基础MAP平稳指数均在36.70%~68.30%;3组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清醒躁动及术中知晓病例出现。X组实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L组和Z组(P均<0.05),L组实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X组和Z组(P均<0.05)。结论 3个年龄段达到同样的全麻维持效果Ⅰ级时,儿童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多于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丙泊酚用量少于儿童和中青年患者。儿童、中青年患者应采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的麻醉用药方法,老年患者应采用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的麻醉用药方法。
- 陈丽刘华康力王珊袁承城吕东森
- 关键词:中青年人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