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秦平

作品数:451 被引量:4,292H指数:3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42篇期刊文章
  • 10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5篇阴道
  • 88篇子宫
  • 79篇宫颈
  • 70篇宫内
  • 69篇女性
  • 67篇内膜
  • 67篇宫内膜
  • 65篇子宫内膜
  • 63篇细胞
  • 60篇肿瘤
  • 48篇内膜癌
  • 47篇生殖
  • 46篇宫内膜癌
  • 45篇子宫内膜癌
  • 40篇外阴
  • 39篇妇科
  • 37篇生殖道
  • 37篇外阴阴道
  • 36篇乳头
  • 36篇上皮

机构

  • 396篇北京大学第一...
  • 43篇清华大学
  • 17篇北京大学第三...
  • 13篇北京大学
  • 1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1篇四川大学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6篇中华医学会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北京世纪坛医...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山东大学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47篇廖秦平
  • 92篇刘朝晖
  • 45篇赵健
  • 44篇张岱
  • 31篇温宏武
  • 29篇肖冰冰
  • 23篇陈锐
  • 22篇张瑞
  • 21篇张蕾
  • 21篇于丽
  • 20篇张岩
  • 17篇吴文湘
  • 17篇徐阳
  • 17篇张蕾
  • 17篇陈春玲
  • 16篇尚鶄
  • 16篇陈锐
  • 16篇杨欣
  • 14篇左文莉
  • 14篇耿力

传媒

  • 52篇中国妇产科临...
  • 47篇中国实用妇科...
  • 34篇中华妇产科杂...
  • 24篇现代妇产科进...
  • 20篇北京大学学报...
  • 19篇实用妇产科杂...
  • 18篇中国性科学
  • 1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1篇中国妇幼保健
  • 9篇中华围产医学...
  • 9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中国微生态学...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5篇国际妇产科学...
  • 5篇第六届白云会...
  • 5篇第七届中华女...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国抗癌协会...
  • 3篇英国医学杂志...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6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10篇2015
  • 21篇2014
  • 42篇2013
  • 40篇2012
  • 30篇2011
  • 35篇2010
  • 30篇2009
  • 49篇2008
  • 35篇2007
  • 22篇2006
  • 23篇2005
  • 21篇2004
4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阴道来源的乳杆菌生物膜的体外培养研究
目的 1.研究女性阴道来源的乳杆菌是否可以形成生物膜;2.研究阴道来源的乳杆菌形成的生物膜的微观形态。方法 1.实验用阴道乳杆菌的准备:取10μl冻存于.80℃的6种乳杆菌菌种,接种于胰蛋白胨大豆肉汤培养基(TSB培养基...
韦晓昱廖秦平肖冰冰
文献传递
术后化疗对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术后化疗对有高危因素的早期(Ⅰ、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994年1月-2007年6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且术后均辅以化疗的患者(化疗组),40例相同期别及相同高危因素但术后未予化疗者作为对照组,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对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化疗组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94%,对照组为81%,化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化疗组中I〉4个疗程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100%,〈4个疗程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8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及术后有无放疗、术后化疗后是否联合放疗、有无孕激素治疗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化疗是影响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术后化疗可改善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且疗程数应≥4个,但因例数较少,需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温宏武田芬马丽廖秦平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预后
女性生殖道肉瘤的诊断和治疗
2004年
女性生殖道肉瘤是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阴道、宫颈及附件发生肉瘤极为罕见。相对子宫肉瘤的发生较多。
廖秦平
关键词:子宫肉瘤女性生殖道女性生殖系统生肉宫颈阴道
子宫颈癌患者术前血管性介入治疗的价值被引量:13
2006年
温宏武陈秀英朱丽荣刘朝晖廖秦平
关键词:血管性介入治疗癌患者子宫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生殖道恶性肿瘤子宫动脉栓塞
宫颈环形电切术后切缘状态35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1年
目的:分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后切缘状态相关因素,评价切缘阳性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且接受LEEP的患者350例,分析术后切缘阳性及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①350例患者,切缘阳性89例,其中CINⅡ87例,切缘阳性6例(6.90%);CINⅢ250例,切缘阳性77例(30.80%);宫颈癌13例,切缘阳性6例(46.15%)。②LEEP后行子宫全切除术29例和术后再次行冷刀锥切术1例,共有10例患者CIN病变残留,CIN病变残留率:切缘阴性者14.29%(2/14),切缘阳性者50.00%(8/16)。③对242例患者术后随访,12例CIN病变持续或进展。其中8例为切缘阴性患者,4例为切缘阳性患者(2例进展为宫颈浸润癌)。12例中,4例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TCT)检查阳性;10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查阳性,其中8例为HPV16亚型持续阳性。④单因素分析表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z=4.731,P<0.001),切缘阳性是CIN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r=0.378,P=0.039)。LEEP后TCT检查异常、高危亚型HPV阳性以及同一亚型HPV持续感染是CIN病变持续或进展的高危因素(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LEEP后同一亚型HPV持续阳性是CIN病变持续或进展的高危因素(P<0.001)。结论:LEEP后切缘阳性与病变严重程度及CIN病变残留有关,术后同一高危亚型HPV持续阳性应警惕CIN病变持续或进展为宫颈浸润癌。
吴成王美玲董颖吕涛毕蕙赵健李克敏廖秦平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环形电切术切缘阳性人乳头瘤病毒
复方沙棘籽油栓对阴道乳杆菌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了解复方沙棘籽油栓对体外培养的阴道乳杆菌的作用。方法从中国健康妇女阴道分离乳杆菌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沙棘籽油栓,培养一定时间后,统计各组乳杆菌菌落直径。结果在药物浓度较低的三组(0.25 mg/mL、1.0 mg/mL和4.0 mg/mL)中,菌落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药物浓度较高的两组(16 mg/mL、64 mg/mL)中,菌落直径明显较对照组响应时间的菌落直径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乳杆菌在体外培养时,复方沙棘籽油栓可能对其增殖产生一定程度的促增殖作用。
张瑞陈锐桑佳特廖秦平
关键词:阴道乳杆菌体外培养复方沙棘籽油栓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及其他病原体在急性盆腔炎中的检出率被引量:27
2010年
目的:根据急性盆腔炎妇女与正常妇女的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lium,Uu)、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Mh)、生殖支原体(Mycoplasmag enitalium,Mg)检出情况,结合急性盆腔炎妇女衣原体(Chlamydi trachomatis,Ct)及需氧菌的检出率,探讨支原体与急性盆腔炎的相关性。方法:取30例患急性盆腔炎的育龄期妇女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分别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生殖支原体(Mg)的PCR方法检测并以30例正常妇女为对照组,以及盆腔炎组取子宫内膜作衣原体(Ct)的PCR检测、细菌培养、内膜病理检验。结果:急性盆腔炎妇女阴道后穹窿分泌物解脲支原体(60%)、生殖支原体(33.3%)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30%、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盆腔炎妇女子宫内膜解脲支原体(40%)、生殖支原体(33.3%)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妇女(6.7%、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盆腔炎妇女阴道后穹窿、子宫内膜人型支原体(23.3%、23.3%)检出率与正常妇女(10%、6.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盆腔炎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Uu(60%vs40%)、Mh(23.3%vs23.3%)、Mg(33.3%vs33.3%)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阴道后穹窿分泌物与子宫内膜Uu的检出率(30%vs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h(10%vs6.7%)、Mg(6.7%vs6.7%)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送检标本中子宫内膜的5种病原体的检测结果显示,盆腔炎组子宫内膜Uu检测出12例阳性(40%),Mh检测出7例阳性(23.3%),Mg检测出10例阳性(33.3%),Ct检测出9例阳性(30%),需氧菌检测出9例阳性(30%),两种混合感染检测出17例阳性(56.6%),三种混合感染检测出3例阳性(10%)。结论:①解脲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与盆腔炎关系密切;②盆腔炎中解脲支原体的检出率最高,衣原体与细菌也是盆腔炎的重要病原体;③Uu的检测推荐首选子宫�
张岱魏宏廖秦平马京梅
关键词:支原体衣原体急性盆腔炎女性生殖道
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检测Dickkopf-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并比较Dickkopf-1在30例子宫内膜癌(内膜癌组)及34例正常子宫内膜(正常对照组)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表达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结是否转移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Dickkopf-1的高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kkopf-1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关联;Dickkopf-1表达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有关,它有望成为临床上判断子宫内膜癌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伊诺廖秦平薛晓鸥刘敏
关键词:DICKKOPF-1子宫内膜肿瘤子宫内膜
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了解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高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和中分化子宫内膜癌细胞Hec 1B, 分为对照组、雌激素组、雌孕激素联合组、雌孕激素和米非司酮联合组,在24, 48, 72, 96h测定各组细胞生长趋势的变化。结果: 雌激素作用72hIshikawa细胞生长显著高于对照组,Hec 1B细胞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激素作用72h对Ishikawa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 96h后对Hec 1B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雌、孕激素基础上加入米非司酮96h后Ishikawa细胞明显增生, 48h后Hec 1B细胞明显增生。结论:雌激素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孕激素在雌激素基础上抑制内膜癌细胞的生长。米非司酮有拮抗孕激素的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陆叶于丽陈春玲廖秦平
关键词:米非司酮雌激素作用抗孕激素A细胞中分化高分化
输卵管切除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1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性,30岁。因“停经47d,右下腹痛伴阴道流血3d,加重1d”于2011-12—11急诊入本院。病史采集:G1P0,LMP为2011—1025。停经40d时尿hCG(+),3d前出现右下腹隐痛伴少量阴道流血,1d前上述症状加重伴肛周坠胀感。月经史、
马珂温宏武廖秦平
关键词:持续性异位妊娠切除术后输卵管右下腹痛病史采集下腹隐痛LMP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