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书维

作品数:47 被引量:626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 20篇经济管理
  • 17篇社会学
  • 9篇哲学宗教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公共管理
  • 9篇政府
  • 7篇群体性
  • 7篇群体性事件
  • 7篇助推
  • 7篇公共管理学
  • 6篇信任
  • 6篇政治
  • 6篇政治信任
  • 6篇理学
  • 5篇民众
  • 5篇集群行为
  • 4篇动机
  • 4篇公共
  • 4篇公共服务
  • 4篇公共服务动机
  • 4篇管理学
  • 4篇管理学视角
  • 3篇地震
  • 3篇心态

机构

  • 42篇中山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兰州大学
  • 2篇仲恺农业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重庆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作者

  • 47篇张书维
  • 6篇周洁
  • 5篇王二平
  • 2篇景怀斌
  • 2篇王若嘉
  • 2篇苏桂武
  • 1篇许志国
  • 1篇陈征山
  • 1篇李纾
  • 1篇马宗晋
  • 1篇诸彦含
  • 1篇王悦
  • 1篇代博洋
  • 1篇张宁
  • 1篇徐岩
  • 1篇龚强
  • 1篇岳经纶
  • 1篇吴琼
  • 1篇朱亚鹏
  • 1篇张宁

传媒

  • 6篇公共行政评论
  • 4篇心理学报
  • 4篇心理科学进展
  • 3篇公共管理评论
  • 2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行政管理
  • 2篇公共管理学报
  • 2篇公共管理与政...
  • 2篇国家治理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地震地质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大学学报...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灾害学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甘肃行政学院...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共服务动机的曲线效应:个体-组织匹配的调节作用
2023年
公共服务动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在现有研究中存在争议,对公共服务动机的强调会给职业倦怠带来怎样的影响?本研究从工作需求-资源理论与个体-组织匹配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公共服务动机与职业倦怠间的曲线关系模型。基于我国460名公共部门从业者的问卷数据分析发现:二者呈现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个体-组织匹配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公共服务动机的两面性,拓展相关理论;并为公共部门更好地激励员工提供实践启示。
张书维张晓会张金凤
关键词:公共服务动机职业倦怠
社会许可的理论机制与实践逻辑——一个关于环境邻避项目的混合研究
2024年
社会许可是受项目影响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对于该项目的持续接受和支持程度,如何在邻避项目中获得社会认可已成为困扰公共治理的重要难题。引发冲突的因素复杂多样。本文基于行为公共管理学的社会许可概念,将获得邻避项目的社会许可作为研究目标,从社会公平视角出发考察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获得社会许可中的关键作用。基于B县垃圾焚烧项目案例和心理学实验(N=820)分析发现,作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重要维度,社会公平对于社会许可具有核心影响。具体而言,决策过程的程序公平和执行过程的分配公平均可助推社会许可,而政府信任和风险感知起到双重调节作用。研究还显示,公众获得感的增强是获得社会许可的长效机制。因此,社会公平需要和与之匹配的个体主观认知相辅相成,才能最终化解邻避冲突,实现社会许可。本研究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数据支持。
张书维张子露邹伟
关键词:社会公平
群际威胁与集群行为意向:群体性事件的双路径模型被引量:34
2013年
群体性事件是当下我国典型的集群行为。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情境设计的方法,考察了民众面临的群际威胁通过群体效能和群体愤怒的中介作用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双路径模型,及群体认同对该双路径模型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群体效能和群体愤怒均是群际威胁(现实威胁和认同威胁)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中介变量。且现实威胁通过群体效能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强于其通过群体愤怒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认同威胁通过群体愤怒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强于其通过群体效能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中介作用。2)群体认同是群际威胁影响集群行为意向的调节变量,群体认同的调节效应通过群体效能和群体愤怒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扩展了集群行为的双路径模型,并为政府预防和化解群体性事件提供思路。
张书维
政府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2009年召开的以“欧洲和美国未来的治理”为主题的第五届跨大西洋对话会议提出了“在公共信任下降的今天,公共部门能否重建它的合法性”的问题。直到2016年6月结束的第十二届跨大西洋对话,围绕这一问题的探讨还在继续,只不过将背景限定在“危机时代”。公共信任的实质是政治信任,即民众对于政府或政治制度所抱有的信心。简单来讲,就是民众相信政府会制定符合民众利益的政策并提供其预期的政策结果。政治信任下降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不管在现实之中抑或在虚拟的互联网场域内,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高居不下,公民的抗争形式日趋多样。可见,如何“取信于民”是世界各国都需要正视与解决的重大治理问题。从这一背景来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式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时准确地把握住了时代脉搏和国际潮流。
张书维
关键词:信任度政府民众利益跨大西洋政治信任
“助推”生育政策:信息框架影响生育意愿的调查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21年
当前我国已迈入低生育率国家的行列,提高生育水平成为当务之急。在其他宏观或客观因素短时间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助推"作为一种全新的行为公共政策干预工具,或能另辟蹊径,为提高生育意愿打开局面。本文遵循"助推"思想,通过两个调查实验(N=277+556),探索信息框架(包括政策框架与新闻框架)对于生育意愿的助推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失而倍得"政策框架,"得而不失"政策框架更有助于提高生育意愿;新闻框架调节政策框架与生育意愿的关系,家庭导向的宣传立场相对于国家导向的宣传立场,能够更显著地增强政策框架对生育意愿的作用。"落袋为安"的政策框架效应与"家庭导向"的新闻框架作用给完善生育政策、鼓励生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张书维谭小慧梁歆佚朱亚鹏
关键词:生育意愿生育政策新闻框架助推
管理失误与群体性事件
群体性事件指部分民众与党政部门或强势社会集团的对抗性冲突。本研究考察了发生在2008年和2009年的8起群体性事件,侧重分析事件发生地的社会和公共管理背景。通过比较民众与官员对当地公共问题的态度和归因,结果表明,对当地公...
王二平张书维周洁冯江平李永娟陈毅文
关键词:管理失误群体性事件纠错机制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被引量:73
2008年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苏桂武马宗晋王若嘉王悦代博洋张书维甯乾文张少松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社会民众
行为社会政策:“助推”公共福利的实践与探索被引量:34
2019年
行为社会政策是基于人的行为特点而设计,使用"助推"作为政策工具来执行的社会政策。它是行为科学在社会政策范畴的应用,其原理在于洞察人们做选择时的行为偏好,以隐性且非明显经济刺激的方式谋求公众利益。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出发,基于自愿性和信息性的统一,可将行为社会政策中的助推策略分为增加策略、减少策略和转换策略;三大策略被用于再住院率、儿童健康、社区养老、入学资助、就业问题、器官移植和精准扶贫等民生领域,帮助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提高公共福利。作为一种新兴的方法和技术,助推并非万能,需要政策制定者对症下药、精确识别、权衡使用,规避"行为官僚",才能真正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社会利益最大化。
张书维梁歆佚岳经纶
关键词:社会政策助推
行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题、方法与反思——基于2016—2021年SSCI/CSSCI来源期刊及JBPA相关文献的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行为公共管理学历经五年的快速发展,逐渐在公共管理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本文在政民互动双轮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行为—公民体验—学科探讨”三齿轮模型,对2016年至2021年SSCI/CSSCI来源期刊中含“行为公共管理学”的论文和在Journal of Behavioral Public Administration专业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进行了研究主题的系统梳理,同时分析和归纳了这些论文所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设计)。总体发现是:行为公共管理相关研究呈现出“主题多样化、方法定量化”的特点。其中,政府行为聚焦公共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层面和政策对象行为中的政策与倡议层面,而公民体验的研究则聚焦公民态度层面;研究设计以定量研究特别是调查实验和问卷调查为主。最后本文反思了既有文献的不足,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张书维刘星
关键词:政府行为
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信息通信技术与街头官僚问责制:理论述评与模型构建
2024年
拥有自由裁量权的街头官僚广泛介入公共事务故需要问责制,但因街头环境的特殊性而长期存在问责困境。数字时代信息通信技术(ICT)被寄予厚望,但未聚焦街头官僚问责制,反而引发ICT对街头官僚自由裁量权的“限权—赋权”争论。本文首先回顾李普斯基对街头官僚问责制的定义,其群际关系与行为模式取向要求区分问责主体、关注街头官僚的感知和行为,归纳街头官僚可问责性的事实可能性与价值适当性。其次在述评宏观技术与制度视角、中观组织与ICT类型,以及微观“政府端—公民端”感知问责与应对/问责行为三个层面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行为公共管理视角下数字时代街头官僚问责制的分析模型。最后进行未来研究展望,以期夯实数字时代街头官僚问责的微观基础。
张书维张梓丙王戈
关键词:信息通信技术街头官僚问责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