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若嘉

作品数:4 被引量:8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应急科学考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地震灾害
  • 4篇震灾
  • 3篇宁洱6.4级...
  • 2篇灾害
  • 2篇民众
  • 1篇灾害特点
  • 1篇社会民众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宁洱地震
  • 1篇中学生
  • 1篇汶川MS8....
  • 1篇汶川地震
  • 1篇民政
  • 1篇恢复重建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作者

  • 4篇王若嘉
  • 3篇苏桂武
  • 2篇陈征山
  • 2篇张书维
  • 2篇龚强
  • 2篇吴琼
  • 1篇齐文华
  • 1篇马宗晋
  • 1篇王悦
  • 1篇代博洋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研究
  • 1篇灾害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云南普洱地区中学生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特点的初步研究--以2007宁洱6.4级地震灾害为例被引量:32
2009年
2007年云南宁洱6.4级地震发生4个月后,以该次地震不同烈度区内的4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了当地中学生在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方面的一些特点,得出了以下初步结论:年级越高的学生对地震灾害知识的掌握情况越好。地震烈度越高的地区,学生目前对地震灾害知识的认知程度越高,对问卷中震时和震后表现的回答越积极、合理。对地震灾害的认知和响应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只在灾时自救互救行为方面较为明显。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其响应行为具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性,即认知程度好则响应行为更加积极、合理。媒体和学校教育共同构成了当地学生认知地震灾害及学习基本减灾技能的两大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对该地区中学生进行针对性减灾教育的建议。
王若嘉苏桂武张书维龚强吴琼陈征山
关键词:地震灾害中学生宁洱地震
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灾害中的农村民房恢复重建模式研究——以宁洱镇民政村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灾区的实地考察和走访,结合对相关文献和救灾档案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宁洱镇民政行政村为典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该次地震灾害中农村民房恢复重建的模式,初步分析了这种恢复重建模式的关键环节、优势和面临的困难,并提出了一些改进该模式的建议,以期为今后的地震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齐文华吴琼苏桂武龚强马方毅王若嘉陈征山
关键词:宁洱6.4级地震地震灾害
汶川地震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及其减灾宣教意义--以四川省德阳市为例被引量:73
2008年
以5.12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四川省德阳市为例,借助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初步分析了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一些整体特点,主要结论是:1)灾区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综合水平尚不理想。2)从青少年到老年,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几种能力均先逐渐增强后又逐渐减弱,各方面能力最好的是19~25岁的青年人,少年和老年人最差;在地震灾害认知程度方面,部分中壮年人群明显没有预期的好。3)民众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认知和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4)女性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水平与能力明显不如男性。5)民众的地震灾害知识水平和防震减灾技能掌握程度显著影响着其震时及震后的响应行为和态度,且以后者的影响更为突出。6)广播、电视、报纸特别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各类官方传媒,以及当地政府的针对性宣传是灾区民众获取防震减灾知识的两个主要途径,而学校正规教育则未能如期取得可以显见的优势。灾区民众在汶川大地震发生2个月后所拥有的防震减灾知识中,有相当大的数量是该次地震发生后才刚刚获得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该地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与教育的策略或建议。
苏桂武马宗晋王若嘉王悦代博洋张书维甯乾文张少松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社会民众
宁洱民众认知与响应地震灾害的特点与规律 ——基于2007年宁洱6.4级地震的实证研究
自然灾害作为一种极端的或突然的环境变化,人类如何响应进而有效适应这种变化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而关于普通民众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已有研究不足。为此,本文以2007年6月3日发生的宁洱6.4级地震灾害为实证研究对象...
王若嘉
关键词:宁洱6.4级地震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