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梓太

作品数:100 被引量:969H指数:1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3篇政治法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9篇经济管理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法律
  • 15篇生态
  • 11篇生态环境
  • 11篇污染
  • 11篇环境法
  • 9篇行政
  • 8篇法典
  • 7篇赔偿
  • 7篇气候
  • 7篇气候变化
  • 6篇司法
  • 6篇环境保护
  • 6篇环境立法
  • 6篇公约
  • 6篇海底
  • 5篇生态文明
  • 5篇损害赔偿
  • 5篇权利
  • 4篇深海
  • 4篇深海海底

机构

  • 49篇复旦大学
  • 30篇南京大学
  • 10篇武汉大学
  • 7篇上海财经大学
  • 6篇华东政法大学
  • 6篇中国法学会
  • 5篇华东政法学院
  • 3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政...
  • 1篇安徽省社会科...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海事大学
  • 1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市人民检...
  • 1篇哥伦比亚大学
  • 1篇江苏省人大
  • 1篇江苏省环境保...
  • 1篇南京市中级人...

作者

  • 97篇张梓太
  • 6篇沈灏
  • 4篇陶蕾
  • 4篇张乾红
  • 3篇李晨光
  • 3篇张乾红
  • 2篇王岚
  • 2篇郭少青
  • 1篇吴卫星
  • 1篇张国元
  • 1篇赵运刚
  • 1篇夏凌
  • 1篇刘画洁
  • 1篇张明新
  • 1篇于宇飞
  • 1篇褚莹
  • 1篇程雨燕
  • 1篇李传轩
  • 1篇杜万平
  • 1篇李春林

传媒

  • 7篇南京大学学报...
  • 7篇南京大学法律...
  • 6篇南京社会科学
  • 5篇环境保护
  • 5篇江苏社会科学
  • 5篇法学
  • 4篇法学杂志
  • 3篇江淮论坛
  • 3篇环境导报
  • 3篇法学评论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江海学刊
  • 2篇中州学刊
  • 2篇现代法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化工管理
  • 1篇华东政法学院...
  • 1篇水利经济
  • 1篇法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风险社会语境下的环境法预防原则被引量:28
2012年
风险社会中风险是人们不能回避的问题,包括环境风险,应对环境风险环境法应有所调整。预防为主原则是中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风险社会背景中该原则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面临着困境,因此有必要对该原则进行重构、拓展。在思想理念上将预防原则贯穿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全过程中,从治理污染向预防污染转变,从治理风险向预防风险转变;在表述上将预防为主原则向预防原则转变;在内容上增加以弱势形式规定的风险防范原则。
张梓太王岚
关键词:风险社会环境风险
结构性陷阱:中国环境法不能承受之重——兼议我国环境法的修改被引量:27
2013年
目前我们正处在修改环境法的关键时刻,但将环境法作为单行法进行修改是具有局限性的,因为我国环境法律体系在实践中实施效果不佳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环境法遭遇着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和权力结构等结构性陷阱,由此产生的"以污染防治为中心"、"以沿海为中心"、"以城市为中心"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环境立法特征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因此,环境立法视角的狭隘化是无法让环境法在实践中大有作为的。要突破环境法的发展困境,环境立法应适度法典化,将环境立法置于更为开阔的视域中去。
张梓太郭少青
关键词:环境法修改
市场机制下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若干思考
1996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虽于1995年作了某些修改,但仍有一些应该改善的地方,如应建立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和推行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如排污收费应从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结合收费转变、从单因子收费向多因子收费转变、从超欠量收费向等量收费转变,如建立征收环境税和生态环境补偿费、对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的行为优惠和补赔等经济激励机制.改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张梓太
关键词: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空气污染污染防治
论气候变化立法之演进——适应性立法之视角被引量:12
2010年
简要回顾了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国家气候变化立法的发展进程,包括包含其中的适应性立法之进展。较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因其在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方面所处的劣势,而需承受更大的气候变化之不利影响,其适应需要之满足甚为紧迫,有助于改善其适应能力和适应秩序的政策与法律是十分必要的制度工具。对于拥有庞大人口的发展中的中国而言,适应议题之重要性亦不言而喻,迫切需要系统、融合、协调的适应法律行动。
张梓太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适应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加快推进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立法业已成为巩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成果、将有关政策转变为法律规范以及填补制度性立法缺失的紧迫任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作为一项常态化的救济制度,应在法律层面得到系统式创制,立法的核心内容包括责任机制、纠纷处理机制和资金机制等方面。
张梓太吴惟予
关键词:环境立法生态文明
“排放权交易问题”国际研讨会综述被引量:2
2012年
2012年是《京都议定书》的第一个承诺期(2008年—2012年)的结束年,面对即将来临的后京都时代,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何去何往,这是环境法学界必须艰辛探索的命题,本期就该命题作专题讨论以飨读者。2011年12月,中外学者五十余人会聚复旦大学就碳排放权交易理论进行了深入探讨。河海大学晋海副教授就低碳城市建设的立法问题,复旦大学法学院刘画洁博士就低碳城市建设中的个人碳排放行为的法律规则等问题分别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张梓太曹树青
关键词:排放权交易《京都议定书》应对气候变化城市建设
污染权交易立法构想被引量:60
1998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在立法上应当将部分环境资源视为一种商品,建立污染权交易制度,在总量控制和浓度控制的前提下,逐步对环境资源进行有偿分配,获得该种资源的人如同获得某种商品一样,可以将其推向市场进行交易,交易方式主要通过排污许可证有偿转让的形式进行。
张梓太
关键词:污染权交易
论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文化自觉
2025年
建构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是新时代赋予中国环境法学人的新使命,其关键在于加强中国环境法学研究的自主性,而文化自觉是自主性获得的重要体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历史连续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探寻中国环境法学的传统文化基因,有助于夯实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的文化基础,探索面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当代环境法价值取向,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环境法学的价值引领与注释作用。为此,环境法学研究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彰显文化自信,以“两个结合”为根本原则,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现实途径,建构中国自主环境法学知识体系,扩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现代生态文明的创新空间。
张梓太包婧
关键词:文化自觉传统文化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
环境刑法的法益初论——环境刑法究竟保护什么被引量:6
2001年
环境刑法的法益概念,旨在说明用刑罚手段保护环境于法理上的正当性以及刑法保护环境的着眼点。由于受环境伦理学的影响,环境法学界对环境法益的理解似有偏颇之嫌。笔者试从法益、刑法法益等基本概念入手,结合对环境价值、环境利益的再认识,对环境法益进行理论上的重述,阐明环境刑法益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对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论证环境行政管理秩序的价值及其法益属性,凸显其在环境刑法益中的核心地位,以期为环境犯罪的概念、特征(尤其是行政从属性特征)、实质、种类乃至环境犯罪的构成等理论的展开作一铺垫。
张梓太陶蕾
关键词:环境刑法环境伦理学环境法益环境犯罪环境资源保护
“绿色贸易壁垒”成因浅析被引量:13
1997年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的加快,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重,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张梓太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国际贸易环境标志制度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