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艳峰

作品数:37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蜡泌物
  • 8篇超微
  • 7篇超微结构
  • 6篇蚧虫
  • 6篇蜡蚧
  • 5篇挥发物
  • 4篇日本龟蜡蚧
  • 4篇瓢虫
  • 4篇微生物
  • 4篇龟蜡蚧
  • 3篇电镜
  • 3篇电镜观察
  • 3篇原子
  • 3篇扫描电镜观察
  • 3篇茉莉酸
  • 3篇茉莉酸甲酯
  • 3篇蚧科
  • 3篇草履蚧
  • 3篇成虫
  • 2篇单个原子

机构

  • 33篇山西大学
  • 2篇稷山县林业局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3篇张艳峰
  • 26篇谢映平
  • 21篇薛皎亮
  • 5篇牛秀萍
  • 3篇王旭
  • 3篇熊琦
  • 3篇高英
  • 3篇刘卫敏
  • 2篇张天才
  • 2篇张鹏飞
  • 2篇彭国良
  • 2篇郭龑强
  • 2篇巩莎
  • 2篇田芬
  • 2篇王军民
  • 2篇张毅
  • 2篇李刚
  • 2篇李伟
  • 1篇刘娜
  • 1篇王茜

传媒

  • 3篇山西农业科学
  • 3篇四川动物
  • 2篇林业科学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Entomo...
  • 1篇植物检疫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第七届全国昆...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茉莉酸甲酯诱导柿树挥发物对红点唇瓢虫吸引力的持续效应被引量:5
2012年
为明确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柿树(Diospyros kaki Linn.f.)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对蚧虫的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stri)吸引力的持续效应,应用3种剂量(20、100μL和200μL)的MeJA处理柿树,通过"Y"型嗅觉仪测试瓢虫的行为反应,并采用顶空收集和气质联用(GC/MS)分析挥发物的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MeJA可以诱导树体挥发物成分发生改变,对瓢虫产生吸引力,其持续效应可达1d以上。而不同剂量的处理组之间存在差异,高剂量组中萜烯类物质含量最多,在处理后3h瓢虫的趋性最强,相应的α-蒎烯含量高达34.05%。处理3~5d后吸引力显著下降,α-蒎烯等化合物的含量也逐渐减少。因此,茉莉酸甲酯的连续应用可以招引更多的瓢虫来控制蚧虫。
张艳峰薛皎亮巩莎王旭谢映平
关键词:红点唇瓢虫柿树茉莉酸甲酯挥发物
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虫体挥发物的趋性反应被引量:4
2016年
为明确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在取食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过程中虫体挥发物的作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的趋性行为反应,并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日本龟蜡蚧(卵、若虫、成虫)的挥发性气味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日本龟蜡蚧各龄期均有趋性,其中对成虫的趋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日本龟蜡蚧虫体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10种烷烃类、8种烯烃类、9种醇类等47种组分。选取其中两种含量较大的组份1-辛烯-3-醇和1R-α-蒎烯进行单组份趋性试验,结果表明1-辛烯-3-醇在浓度为10-4g/m L和10-5g/m L、1R-α-蒎烯在浓度为10-5g/m L和10-6g/m L时对异色瓢虫具有明显吸引效应,其中10-4g/m L的1-辛烯-3-醇和10-5g/m L的1R-α-蒎烯引诱率分别达到73.65%和76.4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异色瓢虫的引诱剂奠定了基础。
李伟张艳峰谢映平牛秀萍
关键词:异色瓢虫日本龟蜡蚧挥发物趋性反应
Observation of the Morphology during Development of Encyrtus sasakii (Hymenoptera: Encyrtidae) in the Body of its Host Scale Insect Eulecanium kuwanai被引量:2
2007年
Observed and compare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various instars of Encyrtus sasakii Ishii parasitized in Eulecanium kuwanai Kanda. Microphotographs were taken of the bodies. Study shows that: Encyrtus sasakii Ishii reproduces annually and overwinters as pupa in their host. Besides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resulting from development, the 1st and 2nd instar larvae have long breath pedicles in the end of abdomen, and with the larva molting during development, the exuvia accumulate at the end of the body, form a hollow sac called caudal sac that cover the breath pedicle during 3rd and 4th instar larvae. The scutulis of females are yellow, and foreside of wings is light fumed with a dark blotch covered by dense black thick hairs. While the males are black brown, the wing is light in color without a dark blotch.
谢映平傅晓虹薛皎亮张小民张艳峰
关键词:HYMENOPTERAENCYRTIDAEMORPHOLOGY
褐软蚧蜡泌物超微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褐软蚧(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泌蜡腺体、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半透明蜡壳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年轻雌成虫背面蜡质是由许多不连续的蜡片层层叠加构成的;老熟雌成虫体壁硬化,其上分布的小孔分泌小颗粒状蜡质;二者腹面气门路上的五格腺产生的蜡丝带状分布,构成蚧虫呼吸的通道。
张艳峰
关键词:蜡泌物超微结构
一种直接获得单个原子成像的探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背景单个原子成像的获得方法,具体为一种直接获得单个原子成像的探测方法。本发明解决了单原子成像时因背景信号强导致探测难的问题。一种直接获得单个原子成像的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由石英制成的方体玻璃真空气室;构...
郭龑强张鹏飞张艳峰李刚王军民张天才
日本松干蚧(同翅目:松干蚧科)发育过程中形态、习性及天敌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日本松干蚧各龄期在我国3个气候区的发生时间、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天敌昆虫,为有效监测日本松干蚧发育和种群动态、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日本松干蚧在我国的分布现状,选择辽宁省抚顺市(LNFS)、山东省青岛市(SDQD)和浙江省金华市(ZJJH)作为3个气候区的代表,于2011—2013年,在日本松干蚧危害的林区布点,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室内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日本松干蚧在3个气候区1年都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但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ZJJH种群3月上旬开始出蛰,SDQD和LNFS种群4月下旬—5月上旬才出蛰,LNFS种群在10月份进入越冬期,而ZJJH种群在12月才开始越冬。2)日本松干蚧雌雄两性在不同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和泌蜡特点,初孵化的1龄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虫体表面未分泌蜡质;1龄若虫固定寄生后,开始分泌白色蜡丝,隐蔽于树皮缝隙下;2龄若虫的触角、眼和足均消失,虫体表面具有薄的蜡质层,称"珠形期";春季2龄若虫大量取食后,虫体膨大部分暴露,可见虫体表面蜡质,为"显露期";雄性3龄若虫具有发达的触角和足,初期爬行灵活,寻找化蛹场所,随后虫体表面的蜡腺分泌白色蜡丝,形成蜡茧;在蜡茧内经历预蛹和蛹期2个阶段;雄成虫头部具有1对长的触角和1对复眼,胸部具1对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腹部的第7腹节背面有成簇的柱状管腺分泌白色的长蜡丝,腹部末端具交配器;雌成虫与3龄雄若虫形态相似,但胸部和腹部肥大;雌成虫初期体表泌蜡不明显,交尾后,分泌蜡丝形成卵囊。3)日本松干蚧的天敌昆虫已记录14科59种,其中半翅目的花蝽科、脉翅目的草蛉科和鞘翅目的瓢虫科是主要类群。【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描述了日本松干蚧各龄期的发育过程和形态特征变化,特别是2龄若虫珠形期和�
刘卫敏谢映平薛皎亮张艳峰田芬杨钤吴俊唐喜军耿以龙张英伟赵常胜
关键词:日本松干蚧天敌昆虫
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英文)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甘草胭脂蚧Porphyrophora sophorae Arch.是一种典型的土栖性蚧虫。本研究旨在了解该虫触角的结构及其对土栖环境的适应性。【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以及触角感受器进行了观察。【结果】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由9节组成,各触角节粗而短,各节间连接紧密,使触角形态呈现出较为粗壮的特点。在触角上分布着4种感受器29~48个,包括2~5个B9hm氏鬃毛,5~12个无孔毛形感受器,10~15个腔锥形感受器和11~22个多孔钉形感受器。根据各感受器的结构特点,判断它们分别具有自体感受、触觉感受、温湿度感受和嗅觉感受的功能。触角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的3个节上,分别是:柄节,具2~4个B9hm氏鬃毛;第3鞭节,分布有6~10个腔锥形感受器;第7鞭节(即顶节),大多数的感受器都分布在这一节的端部,包括3~8个腔锥形感受器,4~11个无孔毛形感受器和11~22个多孔钉形感受器。而在触角的其他节上几乎没有感受器分布。【结论】甘草胭脂蚧雌成虫触角有着许多不同于其他蚧虫触角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与其土栖性的生活方式相适应的。
王旭谢映平张艳峰刘卫敏王全亮
关键词:超微结构
沙里院褐球蚧蜜露对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侵染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蚧虫在取食和发育过程中排泄大量蜜露,通过研究蜜露对病原真菌侵染蚧虫的影响,可为应用病原真菌防治蚧虫提供科学依据.于2007年4月自山西省太原市苹果树上沙里院褐球蚧Rhodococcus sariuoni Borchsenius雌虫虫体表面采取蜜露,用化学分析方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化学成份;将蜜露稀释为10%、20%、30%、40%、50%共5个浓度,对蜡蚧轮枝菌(Verticillium lecanii)的两个菌株No.V3.4504和No.V3.4505进行培养,比较其对菌株胞外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该蚧虫蜜露包含可溶性糖(占69%)、水分(占26%)和18种氨基酸.当蜜露稀释浓度为10%时,菌株No.V3.4504的蛋白酶活性最大,为(4.45±0.18)U/mL;随着蜜露浓度增加,蛋白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在蜜露浓度为20%时,菌株No.V3.4505的蛋白酶活性出现最大值,为(8.5±0.71)U/mL;随后,蛋白酶活性持续降低.两菌株几丁质酶的活性与蛋白酶活性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氨基酸Ala、Met、Gly、Pro,发现加入Met使菌株No.V3.4504和No.V3.4505的蛋白酶活性分别增长了256.9%和215.7%.表明低浓度的蜜露和培养基中加入适当Met能提高蜡蚧轮枝菌对蚧虫的侵染力.
薛皎亮彭国良谢映平张艳峰韩珍珍
关键词:蜜露昆虫病原真菌蜡蚧轮枝菌侵染力几丁质酶
蚧虫泌蜡机制与应用外源信号分子的生物防治研究
蚧虫是蚧总科Coccoidea昆虫的总称,全世界记录7355种,在分类上属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Hemiptera,分属于25科。除了白蜡虫(蚧科)和紫胶虫(胶蚧科)的蜡泌物作为生物资源外,其余大多数种类是农林、果树...
张艳峰
关键词:蚧虫生物防治
蚧虫蜡泌物的化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7
2004年
总结了国内外对蚧虫蜡泌物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内容包括蜡泌物形成介壳的主要类型 ;蜡泌物的化学研究方法及已涉及的种类 ;蜡泌物的主要化学组成 ,并对 5类物质 ,即蜡、烃类、树脂或萜类、色素类、内蜜露作了重点叙述。最后 ,讨论了研究蚧虫蜡泌物的化学成分具有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包括蜡泌物作为生物资源的利用 ;以蚧虫作为农林、果树和花卉业的重要害虫 ,针对蜡泌物的特点研制相应的新型杀虫剂 ;利用蜡泌物的化学信息素对天敌的诱导作用 ,开展蚧虫生物防治 ;利用蜡泌物作为化学分类性状的应用等。
谢映平薛皎亮张艳峰郑乐怡
关键词:蜡泌物蚧虫化学分类萜类生物资源化学信息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