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菊辉

作品数:40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建筑科学
  • 1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混凝土
  • 10篇地震
  • 10篇桥梁
  • 7篇钢筋
  • 6篇预制
  • 6篇氯离子
  • 5篇地震响应
  • 5篇桥梁工程
  • 5篇氯盐
  • 5篇氯盐侵蚀
  • 5篇抗震
  • 5篇钢筋混凝
  • 5篇钢筋混凝土
  • 4篇道桥
  • 4篇匝道
  • 4篇匝道桥
  • 4篇接缝
  • 4篇隔震
  • 3篇地震响应分析
  • 3篇地震易损性

机构

  • 37篇上海理工大学
  • 18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市城市建...
  • 1篇云南大学

作者

  • 40篇张菊辉
  • 15篇管仲国
  • 4篇王伟
  • 4篇梁磊
  • 3篇姜大威
  • 3篇陈杨
  • 2篇彭斌
  • 2篇茹伟
  • 2篇史赛赛
  • 2篇王冬冬
  • 2篇杜杨
  • 2篇熊壮志
  • 2篇汪鹏飞
  • 1篇陈宏
  • 1篇张治国
  • 1篇李涛
  • 1篇吕静
  • 1篇曹双华
  • 1篇刘卫东
  • 1篇于国清

传媒

  • 4篇振动与冲击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3篇混凝土
  • 2篇中国公路学报
  • 2篇建筑材料学报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硅酸盐学报
  • 1篇机械强度
  • 1篇桥梁建设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弹性体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结构工程师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材料导报(纳...
  • 1篇新校园(上旬...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黏结强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被引量:19
2017年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黏结性能直接决定修补后的新老混凝土的黏结强度。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黏结强度由很多因素决定。从新老混凝土界面的粗糙程度、采用的修补材料与界面剂的选择以及界面植筋四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新混凝土强度对新老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性能的影响有限,过分追求新混凝土强度不经济。可在新混凝土里掺加特殊材料,提高受力性能,有效约束开裂。界面植筋效果优良,且为延性破坏,但结合面的黏结性能与植筋率的量化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张菊辉李粤
关键词: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黏结强度影响因素
非规则平行匝道桥部分减隔震体系地震响应与减震机理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非规则平行匝道桥的合理抗震体系问题,研究了部分减隔震体系的地震响应与减震机理.建立结构动力响应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比了采用延性体系、减隔震体系以及部分减隔震体系的桥梁地震响应.结果显示部分减隔震体系能有效降低平行匝道因墩高差异而引起的主梁整体转动效应,并对包括主梁加速度、墩底弯矩、墩柱漂移率以及最不利单桩响应等具有更好的减震功效.基于规则桥梁的单自由度简化方法对3种体系进行了平转动比的定性评估,显示非规则平行匝道桥受多阶振型共同作用明显,进一步的幅频分析显示部分减隔震体系的动力响应在各振型间更趋于平均化.对3种体系各构件性能项以及结构整体的地震冗余度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部分减隔震体系能有效避开导致延性抗震体系和减隔震体系取得最小冗余度指标的参数区域,因而具有最高的冗余度指标.
张菊辉钱逸卿管仲国
关键词:匝道桥减隔震地震响应冗余度
地方大学精品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探究被引量:7
2018年
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的背景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专业教学评估的结果,对现有实验条件进行了梳理,并通过与上海各市属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的综合对比,说明学校为打造精品土木工程高水平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验室建设方向、实验室教学体系构成、实验室队伍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规划四方面阐述了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思路,以推进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为国家和上海市在战略性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张菊辉彭斌
关键词:土木工程学科特色
竹篾帘-混凝土预制构件板以及竹篾帘-混凝土预制构件
本发明从树根生长胀裂路面的基本力学机理出发,考虑竹材具有良好的顺纹抗拉性能,且环保经济可再生,利用竹材的顺纹抗拉能力抵抗树根生长对路面产生的拉裂作用,提供了一种经济、环保、方便施工的竹篾帘-混凝土预制构件,通过预埋这种预...
凌晓政梁磊徐晓洋张菊辉史赛赛熊壮志王冬冬杜杨茹伟
氯盐侵蚀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的预测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本研究基于可靠度分析理论,从结构使用寿命的定义、结构寿命预测分析方法以及表征混凝土结构耐久能力的参数三个方面,对氯盐侵蚀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寿命预测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重点突出耐久性参数在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和寿命预测中的重要作用,相应的结构耐久性健康监测及其检测理论和方法还需完善,混凝土结构在裂缝存在下的寿命预测研究尚未成熟,裂缝的影响特性还需进一步明确。
张菊辉方成
关键词:氯离子可靠度分析钢筋混凝土
考虑闭合筋的新旧混凝土界面抗剪试验及仿真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预制结构与现浇部分形成的新旧混凝土界面的抗剪性能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准确分析界面各分项剪力及应力状态,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考虑新旧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并基于剪切-摩擦抗剪机理,采用内聚力-弹簧复合模型模拟了界面受力。基于前期设计制作的4组8个Z型直剪试件开展静载试验,从界面荷载-相对位移关系与破坏形态2个方面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验证,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了3组界面钢筋试件的界面正应力和剪应力沿界面高度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界面配筋率、钢筋屈服强度对开裂荷载及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加载过程中,各试件界面正应力沿高度非线性分布,界面中部应力较小;除两端应力集中区域,各阶段界面剪应力绝对值均大于正应力;峰值荷载下,剪应力均值为正应力的3.7~8.7倍,界面钢筋直径越大,对界面应力分布影响越大;增加混凝土强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显著提高开裂荷载,建议新混凝土较旧混凝土提高2~3个等级;增加配筋率可带来更高的界面抗剪承载力,但对开裂荷载的影响不如混凝土强度大;界面钢筋的屈服强度对试件的抗剪承载力影响有限,使用高强钢筋较难提供更高的界面抗剪承载力。
张菊辉李蓓赵玉川牛朝乾管仲国
关键词:桥梁工程界面抗剪试验及数值分析新旧混凝土
U筋交错搭接纵向接缝压杆宽度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杆拉杆模型的U筋交错搭接纵向接缝压杆宽度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首先,U筋交错搭接接缝构造;其次,U筋锚固长度的确定;最后,接缝承载能力以及压杆宽度的确定;包括修正的压杆拉杆模型和压杆宽...
周良张菊辉陆元春沙丽新黄帅管仲国卢兴
规则连续梁桥地震易损性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基于位移延性比探讨规则连续梁桥在不同损伤状态下的结构性能控制指标;基于OpenSees平台采用纤维模型建立结构动力分析模型,选取100条强震记录通过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计算结构地震易损性曲线。研究不同墩高、支座形式及配箍率对结构地震易损性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梁桥的地震易损性受延性发育程度影响较大,发生中等与轻微破坏概率较相近,对严重破坏有较好的耐损性;结构耐损性随墩高的增大而增加;采用板式橡胶支座可显著提高矮墩桥梁的耐损性,对高墩则有限;配箍率对结构早期损伤影响较小,对防倒塌能力影响较大。
张菊辉管仲国
关键词:地震易损性梁式桥墩高配箍率支座
镀锌高强钢丝脱钝的电化学研究
2024年
基于电化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氯离子浓度混凝土模拟液中镀锌高强钢丝钝化膜的脱钝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测试的进行,镀锌高强钢丝阴极出现越来越剧烈的析氢反应,其腐蚀速率在5%~7%NaCl模拟液中达到峰值;随着氯离子浓度的提高,镀锌高强钢丝的容抗弧半径呈现出先缓慢减小再急剧降低的变化趋势;钢丝发生点蚀后,生成的腐蚀产物将覆盖钢丝表面,抑制氯离子进一步侵入;钢丝脱钝机理表现为钢丝表面钝化膜受氯离子侵蚀破坏,以ZnCl_(2)的形式扩散到钝化膜表面,与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ZnCl_(2)·4Zn(OH)_(2)·H_(2)O等腐蚀产物;引起钢丝锈蚀的临界NaCl质量分数为4%,超过此界限,将加速钢丝钝化膜的破裂,加快腐蚀的发生;根据不同氯离子浓度模拟液中镀锌高强钢丝阻抗特性建立的双时间常数等效电路模型(b)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
李蓓张菊辉何嘉成迟琳管仲国
关键词:氯离子浓度电化学阻抗谱耐蚀性能
立交匝道桥地震响应及合理抗震体系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以上海嘉闵高架桥为依托,分析了不同曲率半径、地震输入方向对立交匝道桥地震响应的影响,指出小曲率半径下的匝道桥地震响应较为复杂,地震最不利输入方向与墩柱切线、法线方向仍存在20°~30°的偏差,墩底弯矩偏低约10%~20%,大曲率半径下则可简化为直线桥。基于新规范体系,评估了立交匝道桥在两级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指出匝道桥较容易满足 E1地震下的强度要求,在 E2地震下,顺桥向固定墩以及横桥向高墩均会进入屈服,其中矮墩固定墩较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对直线匝道桥分别采用延性抗震体系与减、隔震体系进行设计,并评估其适用性,指出单独采用任何一种抗震体系都难以满足结构性能要求,建议高墩区采用延性抗震体系,矮墩区采用减隔震体系。
张菊辉管仲国
关键词:匝道桥曲率半径抗震体系减隔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