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立俊

作品数:40 被引量:218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水利工程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泥沙
  • 8篇河床
  • 7篇长江
  • 5篇模型试验
  • 5篇河床演变
  • 4篇鄱阳湖
  • 4篇河段
  • 3篇动床
  • 3篇淤积
  • 3篇水动力
  • 3篇锚地
  • 3篇航道
  • 3篇航道整治
  • 3篇避风锚地
  • 2篇导流
  • 2篇导流堤
  • 2篇动床模型
  • 2篇遥感
  • 2篇遥感分析
  • 2篇输沙

机构

  • 40篇南京水利科学...
  • 7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省水利科...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江苏省水利厅
  • 1篇江苏省交通规...
  • 1篇长江水利委员...

作者

  • 40篇朱立俊
  • 21篇范红霞
  • 20篇王建中
  • 8篇陈槐
  • 5篇王志寰
  • 3篇程年生
  • 3篇尤玉明
  • 2篇肖立敏
  • 2篇洪思远
  • 1篇左利钦
  • 1篇缪国斌
  • 1篇应强
  • 1篇肖洋
  • 1篇赵晓冬
  • 1篇李云
  • 1篇韩玉芳
  • 1篇洪大林
  • 1篇卞锦宇
  • 1篇佘明富
  • 1篇王兆印

传媒

  • 6篇水科学进展
  • 6篇泥沙研究
  • 5篇水利水运工程...
  • 3篇海洋工程
  • 2篇水运工程
  • 1篇水文
  • 1篇力学学报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中国水利
  • 1篇西北水资源与...
  • 1篇东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利水电技术...
  • 1篇第八届全国水...
  • 1篇第六届全国泥...
  • 1篇中国水利学会...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中国科协20...
  • 1篇第六届全国水...
  • 1篇江苏省海洋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河水深遥感研究及其在水利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Landsat-TM资料和实测河床地形数字高程模型,经图像处理及统计分析,建立了内河水深遥感半经验半理论的比值模型,得到分段水深遥感模型x=Aln(△Vi/△Vi)-B。该模型能反演内河水深及水下地形的变化,...
朱立俊尤玉明李士鸿喻国华
关键词:河床演变水深遥感数字高程模型
文献传递
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思考被引量:35
2020年
河湖健康评价是河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并实现从“有名”到“有实”转变的重要保障。近期,水利部出台了《河湖健康评价指南(试行)》,提出了河湖健康新概念,从生态系统结构完整性、生态系统抗扰动弹性、社会服务功能可持续性三个方面建立了河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价我国河湖健康状况、快速辨识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提供了技术手段。针对该指南,从河湖健康评价体系构建的背景、原则、指标选取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等方面进行解读,为帮助各省、市、自治区、各级河湖长进一步了解和使用指南、组织河湖治理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李云李春明王晓刚谢忱耿雷华朱立俊卞锦宇王智源
关键词:指标体系
二维粒子图像测速实验中三维涡旋可测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现今二维粒子图像测速(PIV)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PIV测量结果对紊流及水流和泥沙相互作用机理的理解,分析了二维PIV中三维涡旋的可测性。结合涡旋识别的旋转强度方法、坐标旋转定理和紊流经典Burgers涡模型,推导得出:二维PIV能否检测出三维涡旋,主要受涡旋环量和旋涡与测量平面之间的倾角两个因素影响,且仅当涡旋环量大于某一特定值(为倾角的函数)时,三维涡旋才可以被测量出。利用广泛使用的直接数值模拟(DNS)槽道紊流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了该条件下倾角和环量的相关曲线与拟合方程;结合环量概率密度累积分布可知,在常规二维PIV实验中,涡旋被测量出的概率越大,相应的倾角也越大,其中以90%、50%和10%的概率被测量出的三维涡旋与测量平面间分别呈20°、11°和5°的倾角。
陈槐朱立俊范红霞王建中王志寰
关键词:粒子图像测速直接数值模拟涡旋倾角环量
近50年来赣江流域水沙年内分配变化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基于赣江外洲站近49年(1960~2008)月径流量及42年(1966~2007)月输沙量实测资料,采用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完全调节系数、集中度(期)、肯德尔秩次相关检验法对赣江水沙年内分配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外洲站除80和90年代输沙量呈“双峰型”分布以外。其余各年代径流量、输沙量年内分配均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6月到达峰值。②赣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集中度与不均匀程度变化呈逐年代递减趋势,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内分配都趋于均匀态势。集中度、不均匀程度逐年下降与水库兴修、水土保持、人工采砂等因素有关。③赣江外洲站汛期与非汛期径流量变化趋势平稳,输沙量呈下降趋势,汛期径流量、输沙量波动幅度明显大于非汛期。
张颖宋成成肖洋张汶海朱立俊
关键词:月径流量不均匀性集中度集中期
柔性导流坝坝体拉力及稳定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描述了柔性坝坝体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基于力学机制分析和力矩平衡原理给出了单宽浮力的一般表达式。以钱塘江萧山杭州湾出海码头附近的河床及潮流为原型,建立了1∶40正态水槽模型,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坝体形态条件下坝体底部拉力的变化情况,指出柔性坝底部拉力的大小与浮筒的大小、坝体长与水深的比值直接相关,得到了沙毯、沙枕束锚块柔性坝的起动流速及维持锚定系统稳定所需沙枕的尺寸和数量。柔性坝在不同潮位和不同流速情况下的整体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浮筒、坝高以及锚定系统选择适当,柔性坝能起到柔性、悬浮、活动和导流的作用,并能在一定的水流条件下保持稳定。作为一种创新工程措施,柔性坝结构可行性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并经工程实践检验,以期不断完善。
王建中范红霞朱立俊
关键词:稳定性模型试验导流坝
辽东湾绥中海岸演变及悬沙分布特征的遥感分析被引量:26
2000年
本文利用辽东湾绥中地区 2 2个年度 ( 1975~ 1997年 )的多时相卫星资料 ,分析绥中海岸自芷锚湾至狗河口约 3 0 km岸线的动态特征、近岸泥沙运动特点和悬浮泥沙的分布状况。所得结果表明 ,该段海岸近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近岸悬浮泥沙浓度较小 ,一般在 10~ 5 0 m g/ L范围 ,是建设大中型海港码头的可选优良岸段。此外 ,通过遥感图象处理并结合现场调查 ,分析了近期近岸输沙特征和已建码头突堤堤根岸线淤涨特征 ,指出绥中沿岸输沙的主要方向是自西向东。
朱立俊尤玉明
关键词:遥感图像处理悬浮泥沙海岸演变
全文增补中
梅山水道避风锚地潮流泥沙数值计算被引量:6
2014年
在地形及水文测验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梅山水道附近海域平面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模型经水流泥沙运动相似验证后在典型大、小潮水文条件下进行了工程方案计算,分析研究了梅山水道潮汐通道封闭后其附近海域潮流动力及泥沙冲淤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梅山水道潮汐通道涨、落潮量占周边其他水道比例较小,工程的实施未改变周边海域整体潮流场结构及海床冲淤基本平衡的格局,工程后拟建南、北两堤近堤附近海域海床因流速减小形成缓流、回流区,从而使泥沙产生累积性淤积,附近水利设施的运行将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范红霞王建中朱立俊
关键词:潮流泥沙
三维全景成像声呐系统在水下细部结构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4
2015年
鉴于三维全景成像声呐系统的技术优势,介绍了其组成部分、工作原理、技术要点和应用范围,并将其应用于泵站、码头桩柱、崩岸岸坡等典型实例的现场检测中。结果表明,该系统成像速度快、图像清晰、监测效率高,能准确展示探测目标的水下三维结构,可有效规避采用潜水员探摸的安全风险和传统声呐扫描效果差的缺陷。同时,该系统还能够在含沙量大、能见度低的水域环境中工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推广性。
杨志王建中范红霞朱立俊洪思远
关键词:声呐水工建筑物
造床流量法中变指数m值的确定被引量:2
2007年
通过对造床流量法变指数值的确定方法进行研究,并结合长江中游周天河段的水流泥沙特性,分析不同方法确定下的m值对该河段造床流量确定的影响,表明变指数m对使用造床流量法确定河段的造床流量影响较大,因而必须慎重确定。
肖立敏朱立俊范红霞
长江对鄱阳湖倒灌影响的微模型模拟被引量:2
2019年
微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规模小、试验周期短和经济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研究大范围和复杂系统的江湖关系问题,但国内应用实例较少,其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研究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倒灌规律的需要,探讨了江湖倒灌微模型应遵循的相似律和微模型设计方法,提出了微模型阻力相似及模型物理量测控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平面比尺1∶6 500、垂直比尺1∶150的长江-鄱阳湖-“五河”尾闾微模型。经实测水文资料验证,该模型在水位、流速及长江对鄱阳湖倒灌时间和倒灌流量等方面与原体具有较好相似性,所用模型设计和模拟方法为进一步推广微模型试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等大尺度和复杂水沙运动问题提供了参考。
王志寰朱立俊朱立俊王建中范红霞陈槐
关键词:鄱阳湖江湖关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