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修兰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6篇克隆
  • 5篇细胞
  • 4篇单克隆
  • 4篇单克隆抗体
  • 4篇抗体
  • 2篇单克隆抗独特...
  • 2篇滴度
  • 2篇独特型
  • 2篇独特型抗体
  • 2篇杂交瘤
  • 2篇杂交瘤细胞
  • 2篇杂交瘤细胞系
  • 2篇细胞系
  • 2篇抗独特型
  • 2篇抗独特型抗体
  • 2篇感染性
  • 2篇病毒
  • 1篇单抗
  • 1篇碘131
  • 1篇碘标记

机构

  • 8篇中国药品生物...
  • 3篇卫生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西京医院

作者

  • 13篇李修兰
  • 8篇李德富
  • 5篇王佑春
  • 5篇林林
  • 5篇冯建平
  • 5篇孟淑芳
  • 3篇姜典才
  • 3篇尹红章
  • 3篇李秀华
  • 3篇李德富
  • 2篇王玉琴
  • 2篇高尚先
  • 2篇袁曾麟
  • 2篇罗玉芳
  • 1篇王翎
  • 1篇乔宏庆
  • 1篇邓敬兰
  • 1篇高光
  • 1篇姚庆英
  • 1篇陈敏

传媒

  • 6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单克隆抗体通...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首都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介素-12p35、p40 cDNA的克隆及在CHO上的表达
1999年
姜典才李修兰尹红章李德富
关键词:CDNA克隆CHO细胞
鼠细小病毒感染性滴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病毒制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鼠细小病毒(MMV)感染性滴度测定方法,并制备高滴度的MMV,为生物制品病毒清除/灭活工艺的验证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分析NB324K细胞接种量、培养时间及病毒吸附时间等参数,建立MMV病毒滴度测定的半数细胞感染剂量法(CCID5)0,并分析其精密性;以A9细胞制备MMV,分析感染复数(MOI)、收获时间及收获样本对病毒滴度的影响,并检测病毒的稳定性。结果NB324K细胞的最佳接种浓度、培养时间及病毒吸附时间分别为5×103个/孔、48h及2h,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精密性较好;A9细胞沉淀中病毒滴度高于上清,且随病毒MOI值的升高而逐渐增加,在MOI为10时,感染后48h收获,病毒滴度最高。制备的病毒液的平均滴度为8.69CCID50/ml,4℃和37℃保存7d及反复冻融5次,稳定性良好。结论已建立了MMV感染性滴度测定方法,并制备了高滴度的病毒,为以MMV为指示病毒进行病毒清除/灭活工艺验证奠定了基础。
孟淑芳林林冯建平李修兰王佑春李德富
关键词:感染性滴度
我国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外源因子污染情况检测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 对我国目前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外源因子污染情况进行检测。方法 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版规定的细胞外源因子检测方法,对我国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进行细菌、真菌、支原体及一般外源病毒污染检测。结果 自2003—2006年3月间共检测了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库细胞79株。结果显示,被检测的79株细胞中,支原体污染细胞10株,污染阳性率为12.7%;外源病毒污染细胞5株,污染率为6.3%;这5株外源病毒污染的细胞中,2株293细胞体外接种至人二倍体细胞后,致细胞形态明显异常;2株Vero细胞接种鸡胚后,致鸡胚全部死亡;1株Vero细胞接种乳鼠及成鼠后第7天,致接种动物全部死亡,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接种待检细胞组小鼠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 目前我国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存在一定程度的外源因子污染。
孟淑芳李修兰冯建平林林郎淑惠王佑春李德富
关键词:污染
大剂量放射性^(131)Ⅰ标记抗人肝癌单抗HAb18制剂的临床前质量控制被引量:2
1995年
目的:对改良Mather氏法标记的大剂量 ̄(131)Ⅰ-HAb18McAb进行了临床前质量控制.方法:用常规检测方法(柱层析法、PAGE电泳法、体外培养细胞结合分析等)检测了三批样品的游离碘率、体外细胞免疫结合率、无菌、热原质及热稳定性实验等.结果:本法标记物样品热原质、无菌、毒性试验均合格, ̄[131]Ⅰ蛋白标记率≥88.3%,游离碘率≤12.6%,细胞免疫结合率>50%,白蛋白非特异标记率<6%,标记物在37℃48h内,游离碘释放率<20%,细胞免疫结合率>40%.结论:本法制备的碘标记物各项安全指标合格.热稳定实验提示超过48h的标记物游离碘及免疫活性变化较大.
仇凯陈志南刘智广陈敏曲萍徐力青隋延仿乔宏庆邓敬兰李修兰王宾陆明
关键词:碘标记碘131
米糠多糖的提取、定性分析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米糠多糖的提取、定性分析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首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姚庆英,姚志萍,马连提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李修兰近年来发现,许多植物多糖都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香菇多糖已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1]。米糠又名米皮糠,中医记载用其治疗噎嗝、脚气,并具...
姚庆英姚志萍马连提李修兰
关键词:抗肿瘤作用米糠多糖
软琼脂克隆法与裸鼠体内接种法检测细胞致瘤性的比较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比较体外软琼脂克隆法与裸鼠体内接种法检测细胞致瘤性的敏感性及相关性。方法用软琼脂克隆法检测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细胞的致瘤性,并与裸鼠体内接种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的细胞在体外软琼脂中形成细胞集落的能力及集落形态明显不同。肿瘤细胞在体外可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落,而人二倍体细胞及组织工程用细胞在体外不形成或仅形成极少的细胞集落克隆,其集落形成率与细胞代次没有相关性,在裸鼠体内亦不形成瘤。重组CHO细胞经过遗传改造后,有的在裸鼠体内的致瘤性减弱,但体外软琼脂克隆行为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从128至169代次的Vero细胞均可在体外软琼脂中形成不同的细胞集落克隆,高代次细胞的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低代次细胞,但所有检测代次的细胞在裸鼠体内均未形成瘤。结论用软琼脂克隆法检测细胞的致瘤性与裸鼠体内接种法不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敏感性高于裸鼠体内接种法。
孟淑芳林林李修兰冯建平王佑春李德富
关键词:致瘤性
大鼠抗——HB_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建立被引量:4
1993年
用纯化的小鼠单克隆抗—HBs和纯化的大鼠多克隆抗—HBs免疫LOU/C大鼠,取免疫大鼠脾细胞与IR983F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两株(TD_1、TD_2)持续分泌抗—HBs的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抗—Id,Ab_2)杂交瘤细胞系。对TD_2进行了较全面的鉴定,TD_2的Ig类型为IgG,亚类为IgG_(2?),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数为65条。通过ELISA竞争抑制和中和抑制试验表明,TD_2所分泌的Ab_2既能被不同来源的抗—HBs所中和。又能被HBsAg.所竞争,且都呈现剂量依赖关系。将纯化的TD_2IgG免疫同系大鼠,诱导出了具有抗—HBs活性的抗—抗—独特型抗体(Ab_3)。上述结果证实,TD_2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是带有HBsAg表位内影像,具有HBsAg免疫源性的抗—HBs的单克隆抗—Id。
高尚先王玉琴李修兰罗玉芳李秀华高光袁曾麟李德富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乙型肝炎疫苗
SV40感染滴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及高滴度病毒的制备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SV40感染滴度测定方法,制备高滴度SV40,用于生物制品病毒清除/灭活工艺的验证。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细胞感染SV40后出现病变的时间、病变程度及产毒量,确定SV40敏感细胞株。分析维持液、细胞培养时间、病毒吸附时间等对病毒滴定测定的影响,建立SV40滴度测定的方法。并分析病毒感染后不同时间及细胞不同部位SV40滴度的差异,制备大量的高滴度SV40。结果与Vero、Vero76及VeroE6细胞相比,CV-1细胞对SV40高度敏感,细胞病变出现时间最早,病变最明显,产毒量最高。SV40滴度与病毒接种前细胞的培养时间、细胞接种量和维持液无明显相关,但吸附时间对病毒滴度有一定的影响。病毒的最佳吸附时间为120 min。接种病毒后48 h收集细胞沉淀,所获得的SV40滴度最高,平均为8.81 lg CCID50/ml。结论已建立了稳定的SV40滴度测定方法,并制备了高滴度SV40,为病毒清除/灭活工艺验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孟淑芳林林冯建平李修兰王佑春李德富
关键词:SV40细胞病变病毒滴度
Ad-P53癌基因治疗制剂质量分析研究
1999年
采用酶切图谱及PCR法分析了Ad-P53癌基因治疗制剂中P53基因的插入顺序;用PCR及病变法检查产品中是否污染野生型腺病毒;用Westernblot验证P53基因的表达。
姜典才李修兰郑蔚蓬尹红章李德富
关键词:AD-P53基因治疗
PERT-ELISA法用于细胞逆转录病毒检测的再研究
2009年
目的进一步分析PERT-ELISA法在细胞逆转录病毒检测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分析不同细胞培养液及其添加成分对PERT-ELISA法检测结果的影响及检测方法的精密性和检测用试剂的稳定性,将该方法用于不同来源细胞的逆转录酶活性的检测,并通过共培养法对我国金黄地鼠肾细胞中逆转录酶活性是否具有感染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不同细胞培养液及其添加成分逆转录酶活性检测均为阴性,不会影响样本的检测结果。PERT-ELISA法具有良好的试验间精密性及重现性,检测用试剂在保存条件下,至少在1年内可保持稳定。近250株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含有逆转录病毒颗粒的细胞,无论是否具有感染性,均为逆转录酶活性阳性;除部分人淋巴瘤来源的细胞外,大部分人源细胞为逆转录酶活性阴性;8种91株猴肾来源的细胞包括74株Vero细胞均为逆转录酶活性阴性;而鼠源细胞则大部分为阳性,其中20株CHO来源的细胞均为阳性;3株猪源细胞及1株猫源细胞为阳性,而2株水貂细胞、2株牛源细胞及1株犬源细胞均为阴性。被检测的15株组织工程产品用人源细胞逆转录酶活性均为阴性,而我国不同地区来源的金黄地鼠肾细胞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均为阳性。金黄地鼠肾细胞与人2BS细胞共培养后连续传代7次,细胞上清中逆转录酶活性仍为阳性,但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PERT-ELISA法可用于细胞逆转录病毒的检测,但对于阳性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分析其与逆转录病毒或逆转录病毒样颗粒的相关性及是否具有感染性。
孟淑芳李秀华林林冯建平李修兰王佑春李德富
关键词:细胞逆转录酶活性感染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