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克

作品数:14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白血
  • 8篇白血病
  • 5篇细胞
  • 5篇基因
  • 5篇急性
  • 3篇蛋白尿
  • 3篇血红蛋白
  • 3篇血红蛋白尿
  • 3篇血红蛋白尿症
  • 3篇阵发
  • 3篇阵发性
  • 3篇阵发性睡眠性
  • 3篇阵发性睡眠性...
  • 3篇睡眠性
  • 3篇睡眠性血红蛋...
  • 3篇克隆
  • 3篇克隆性
  • 3篇基因表达
  • 3篇红蛋白
  • 2篇多态

机构

  • 1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熊本大学

作者

  • 14篇李克
  • 8篇郝玉书
  • 7篇王立
  • 7篇孟庆祥
  • 4篇晁恒军
  • 4篇陈桂彬
  • 4篇邵宗鸿
  • 4篇卞寿庚
  • 3篇唐克晶
  • 3篇王建祥
  • 3篇秘营昌
  • 3篇张益枝
  • 3篇薛艳萍
  • 2篇冯宝章
  • 2篇张泓
  • 2篇赵明峰
  • 2篇钱林生
  • 1篇杨天楹
  • 1篇李莉
  • 1篇赵耀忠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国外医学(输...
  • 2篇白血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vi1和MDS1-Evi1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Evi1、MDS1Evi1基因表达及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31例MDS、11例MDS转化的急性髓系白血病(postMDSAML)和34例原发性AML(denovoAML)患者的Evi1及MDS1Evi1基因表达。结果:8名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未测到Evi1转录本,其中3名有MDS1Evi1表达,但表达量较低(MDS1Evi1/GAPDH<0.1)。8例RA中1例、13例RAEB中8例、9例RAEBt中6例有Evi1表达,RAEB和RAEBt患者Evi1表达率高于RA(P<0.05)。8例RA中5例、13例RAEB中9例和9例RAEBt患者中5例有MDS1Evi1表达,表达量较高(MDS1Evi1/GAPDH>0.1)。MDS转化为AML5例,其中4例随病情进展Evi1表达量增加。postMDSAML患者Evi1、MDS1Evi1表达率显著高于denovoAML(P值均<0.05)。Evi1和MDS1Evi1表达阳性的MDS患者祖细胞集落形成数低于Evi1和MDS1Evi1阴性者。结论:MDS?
徐开林王立郝玉书邵宗鸿孟庆祥李克陈桂彬秘营昌唐克晶王玲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表达EVIL
具有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表型的B淋巴细胞株的建立被引量:12
2000年
目的建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和正常人的B细胞株,用以研究PNH。方法用EB病毒感染PNH患者和正常人的B淋巴细胞,感染后的B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细胞表型,然后用免疫磁珠分选CD55-、CD59-B淋巴细胞,并用极限稀释法对分选后的细胞进行克隆,克隆后的细胞株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重排带,验证其克隆性。结果建立了2株分别来自于2例PNH患者的CD55-、CD59-B细胞株;作为对照,同时建立了2株分别来自于2名正常人的B细胞株。结论可用EB病毒感染B细胞来建立PNH患者的B细胞株。
李克邵宗鸿川口辰哉张友山赵明峰王立郝玉书中熊秀喜
关键词:血红蛋白尿阵发性PNH细胞表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及缓解后的强烈化疗被引量:2
1996年
1989年2月至1994年10月单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用ATRA15天后改用化疗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41例。除早期(服用ATRA10天之内)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死亡5例外,其余36例中,34(94.4%)例获得完全缓解(CR),其中用ATRA15天后改用化疗诱导的13例中达CR11例,该13例患者在改用诱导化疗后均未加重出血,诱发DIC。34例缓解患者中有26例接受了6~12疗程的缓解后强烈化疗,不进行维持化疗。其3年和5年的无病生存率均为58.8%±13.3%。结果提示服用ATRA15天再化疗诱导APL是安全的,不诱发DIC;缓解后强烈化疗可提高无病生存率;
孟庆祥秘营昌卞寿庚薛艳萍赵耀忠李克李睿秦铁军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急性白血病
X 连锁基因多态性分析在血液学中的应用
1997年
X连锁基因多态性分析在血液学中的应用李克综述郝玉书审校血液病克隆性分析始于本世纪70年代,20年来,各种分析方法不断出现,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时至今日,造血细胞克隆性分析方法已成为血液学工作者一件有力的工具,它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及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
李克
关键词:血液病多态性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MDM2基因表达的研究
1996年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中MDM2基因表达的研究孟庆祥晁恒军王立王建祥郝玉书钱林生李建波李克MDM2基因是p53基因的拮抗基因,人类MDM2基因定位于12号染色体(12q13-14),编码分子量为9万的多肽,该多肽与p53蛋白结合,使后者失去抑制肿瘤发生发展...
孟庆祥晁恒军王立王建祥郝玉书钱林生李建波李克
关键词:白血病髓细胞MDM2基因基因表达
应用 X 连锁 HUMARA 基因多态性分析血细胞群的克隆性被引量:3
1997年
目的:探讨血细胞克隆性分析的方法。方法:采用PCR和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X连锁人雄激素受体(HUMARA)基因在我国女性中的杂合率以及该基因甲基化位点与X染色体灭活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采用HUMARA基因多态性为标志分析了20名正常女性和30例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未治患者的血细胞克隆性。结果:我国女性HUMARA基因的杂合率为88%,并且其甲基化方式与X染色体灭活稳定相关,17名杂合子正常女性中15名为多克隆性造血,2名呈现假性单克隆造血。27例杂合子AML患者均为单克隆性造血。结论:X连锁HUMARA基因多态性是一个很实用的克隆性标志,可用于血细胞的克隆性分析。
李克王立郝玉书晁恒军孟庆祥冯宝章唐克晶卞寿庚
关键词:克隆性多态性X连锁白血病
MDM2 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分析MDM2基因mRNA表达增高的原因。方法:用Southern印迹杂交、点杂交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研究41例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和两个相关的白血病细胞系MDM2基因的扩增和mRNA表达。结果:发现51.2%的患者MDM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所有患者及两个细胞系均未发现有MDM2基因扩增。结论:可能在急性白血病中p53基因可由于MDM2基因mRNA的过度表达而抑制其蛋白的生物活性。MDM2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白血病的FAB分型以及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疾病的预后有关。
晁恒军王立王建祥郝玉书孟庆祥李克冯宝章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癌基因MDM2染色体核型预后
Krev-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
1997年
Krev-1基因在白血病中表达的研究孟庆祥王立郝玉书王建祥卞寿庚薛艳萍晁恒军李克Krev-1cDNA是在恢复为贴壁生长的v-K-ras转化的NIH3T3细胞中发现的,它可能是通过其产物SmgP21拮抗ras癌基因产物ras-P21的作用而发挥抑癌效应...
孟庆祥王立郝玉书王建祥卞寿庚薛艳萍晁恒军李克
关键词:白血病基因表达聚合酶链反应
HAD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40
1995年
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50例,作者采用HAD方案诱导化疗,缓解后以HAD、EA、MA或冉加AA方案巩固强化。结果完全缓解(CR)43例,CR率86.0%。初治38例,CR33例(86.8%),复治12例,CR10例(83.3%)。CR43例中33例(76.7%)仅用1疗程即达CR。远期疗效仍在观察中。HAD方案毒性低,能为患者接受。取得高缓解率的原因可能与高三尖杉酯碱和柔红霉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
薛艳萍卞寿祥孟庆祥秘营昌杨德光张益枝陈桂彬李克钱林生郝玉书
关键词:白血病高三尖杉酯碱药物疗法联合化疗
恶性血液病克隆性研究近况
1996年
恶性血液病的克隆性分析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克隆性标志不断出现,克隆性分析方法日臻完善,多种恶性血液病的克隆性研究进一步深入。
李克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克隆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