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钢

作品数:32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文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8篇诗歌
  • 3篇诗歌创作
  • 3篇先锋诗
  • 3篇先锋诗歌
  • 2篇散文
  • 2篇深邃
  • 2篇诗歌评论
  • 2篇诗歌写作
  • 2篇诗歌印象
  • 2篇诗论
  • 2篇诗作
  • 2篇写作
  • 2篇昌耀
  • 1篇担当
  • 1篇当代诗
  • 1篇当代诗坛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地域文化
  • 1篇电台
  • 1篇对着

机构

  • 18篇河北科技师范...
  • 9篇首都师范大学
  • 4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7篇李文钢
  • 1篇陈培浩
  • 1篇朱明明
  • 1篇赵飞
  • 1篇任培培
  • 1篇徐小
  • 1篇王飞
  • 1篇彭英龙
  • 1篇王光明

传媒

  • 3篇诗探索
  • 2篇文化研究
  • 2篇长沙理工大学...
  • 2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艺争鸣
  • 1篇社会科学动态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江汉大学学报...
  • 1篇韩山师范学院...
  • 1篇扬子江(诗刊...
  • 1篇梧州学院学报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中国诗歌研究
  • 1篇江汉学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如何译诗成诗——陈敬容译波德莱尔《忧郁病》的译文改动及启示
2022年
1957年7月,陈敬容在《译文》杂志发表的九首波德莱尔译诗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当她将这九首译诗收入1984年出版的《图像与花朵》时,却对文字进行了大幅修改,改动最大的是《忧郁病》一诗。陈敬容1957年的译文以意译为主,使用自然贴切的口语,在基本与原诗对应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了自己的改造,凭借着一个诗人的语言敏感实现了译诗成诗的目标。1984年的译文则与法语原文的文义对应更严谨了些,但语言风格上更为生涩。力求“符合原作”的自我要求和对译文的不自信,可能是主导了她此番修改的隐秘动机,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如何在“符合原作”的基础上,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译诗成诗,而不是成为原作亦步亦趋的准确附庸,是陈敬容此次译文改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李文钢
关键词:波德莱尔诗歌翻译
铭记苦难与诗的伦理——论归来诗人铭记历史创伤的独特方式被引量:1
2014年
归来诗人以他们的诗,留下了一场历史灾难中的幸存者的证词,在人类的文化记忆中矗立起了一座座诗的纪念碑,这是他们铭记历史创伤的独特方式。他们的诗歌创作,避免了情感的直接宣泄,遵循着诗歌艺术自身的美学伦理,是一种诉诸人类文化记忆的专门化实践。如果我们理解并记住了他们的诗,也就永远铭记了他们的伤痛。
李文钢
关键词:诗歌创作文化记忆创伤记忆
公刘:1955-1957
2020年
1955年,诗人公刘奉调由云南进京,入职总政文化部创作室,命运从此发生较大转变。他因“历史问题”在“肃反”运动中成为“特嫌”而被“重点审查”。1956年夏,公刘重获自由后,迎来了一个创作高峰,却在1957年被批判为“右派分子”。公刘在1955-1957年所经历的一系列波澜,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他后来诗歌创作思想的一个窗口。
李文钢
关键词:公刘诗歌传记
诗应如何为驳杂生活留下独特显影——由阅读《他手记》引发的随想
<正>近一段时间,我集中阅读了侯马的三部诗集,分别是2003年的《精神病院的花园》、2013年的《他手记(增编版)》和2014年的《大地的脚踝》。或许是由于个人趣味的局限,掩卷之后,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非侯马...
李文钢
文献传递
以简洁的精确呈现深邃的模糊——黄灿然诗论探赜
2012年
黄灿然一再强调"创新是诗人唯一的良心和责任",是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为精确地呈现出深邃而细微的现代诗意来。诗意往往是模糊的,但诗人追求着用更精确的语言去呈现那种模糊。如何以简洁的精确呈现深邃的模糊,是贯穿黄灿然诗论的一条暗线,也是我们理解黄灿然诗歌的一个必要的角度。
李文钢
关键词:诗歌
悖论式生存与失败美学——论昌耀1990年代的诗被引量:1
2013年
在"归来"后的1980年代,昌耀总是能够以其勇武之气战胜宿命的伤感,在诗中呈现出了带有悲壮色彩的力之美。但到了1990年代,经历了种种悖论式生存体验的昌耀,终于在真实的风雨中感到了疲惫,"张皇感"成了他作品的主旋律。然而,昌耀以其出众的艺术才华,将其"人生败北"的伤痛转化为了动久心魄的"失败美学"。具体表现在:一、他写出了一个"失败者"面对已成的败局束手无力的感觉;二、他成功塑造了人生"失败者"的群像;三、他生动地刻画了当代"失败者"的典型生存环境。
李文钢
关键词:昌耀诗歌
于生命之树抽枝拔节——王夫刚诗歌印象
作为一个过早地脱离了"正常"生活轨道的诗人,王夫刚过早地直面了残酷的生活现实,过早地失去了同龄人在校园中"乐不思蜀"的那份闲情逸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他没有在生活中寻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座位,但他并没有向"正常"屈服,而...
李文钢
文献传递
彭燕郊: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诗人被引量:1
2012年
一个未被充分认识的诗人.王光明:在当代优秀的诗人中,彭燕郊是一个未被充分研究的重要诗人。这种被忽略的现象,可能源于彭燕郊的多种边缘性,既处在地域、社会、权力格局的边缘,也处在诗潮、流派、趣味的边缘,甚至他使用的文体也是边缘的。
王光明李文钢赵飞陈培浩王飞朱明明徐娜婧彭英龙徐小任培培
关键词:钢琴演奏诗歌写作散文诗中国诗歌沉思虐待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青龙河诗群”——以詹福瑞、大解为中心
2018年
当代诗人詹福瑞与大解,同是“青龙河诗群”的重要成员。相同的地域文化氛围,早年共同参与的诗歌活动,为了文学梦想而在重重困难中砥砺前行的相似经历,为两个人的诗歌创作打上了相近的精神底色。他们的诗作,不追求言辞的漂亮,而重内质的醇厚,在表面的差异下有着相似的审美理想,都是根植于故土的“另一种知识”。在他们的诗歌中,有三个贯穿始终的创作特色——虚拟与陈述的交织、自然链接的转喻和落实于现实的想象,为喧哗炫目的当代诗坛,贡献了古朴灵动的独特风格。
李文钢
关键词:地域文化诗歌风格
以简洁的精确呈现深邃的模糊——读黄灿然《必要的角度》和他的诗
黄灿然之所以强调"创新是诗人唯一的良心和责任",是因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为精确地呈现出深邃而细微的现代诗意来。诗意往往是模糊的,但诗人追求着用更精确的语言去呈现那种模糊。为了能实现这种精确,黄灿然在《必要的角度》一书中...
李文钢
关键词:诗歌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