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水彬

作品数:46 被引量:176H指数:7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梅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脑梗
  • 10篇梗死
  • 9篇动脉
  • 9篇疗效
  • 9篇脑梗死
  • 7篇脑膜
  • 7篇脑膜炎
  • 6篇卒中
  • 6篇膜炎
  • 6篇颈动脉
  • 6篇出血
  • 5篇动脉狭窄
  • 5篇鞘内
  • 5篇脑出血
  • 5篇脑脊液
  • 5篇脑卒中
  • 5篇急性
  • 4篇卒中后
  • 4篇脑卒中后
  • 3篇动脉支架

机构

  • 21篇梅州市人民医...
  • 21篇广东省梅州市...
  • 4篇中山大学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梅州市疾病预...
  • 1篇华县人民医院

作者

  • 46篇李水彬
  • 16篇成钢卫
  • 15篇俞万香
  • 12篇黄秉钦
  • 10篇侯飞雁
  • 8篇杨玉先
  • 6篇周坤元
  • 6篇罗丽敏
  • 5篇朱钦辉
  • 5篇成刚卫
  • 4篇曹裕民
  • 4篇吴灵芝
  • 4篇涂碧芳
  • 4篇罗海龙
  • 4篇赖善国
  • 4篇赖舒帆
  • 3篇汪华侨
  • 3篇孔令平
  • 3篇徐昆明
  • 2篇邹丽玲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医药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当代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现代神经疾病...
  • 1篇华南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8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为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医院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包括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91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独立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1例脑梗死患者中28例(30.8%)存在焦虑,38例(41.8%)有抑郁;焦虑及抑郁均与脑梗死患者的躯体因素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头晕、头痛、有不良反应、肢体活动障碍、家人关心不够、住院时间延长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P<0.05);有不良反应、肢体活动障碍、女性、家人关心不够、受教育程度高、经济状况差的患者焦虑发生率高(P<0.05)。抑郁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否、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失眠症状无关;焦虑发生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婚否、住院时间、头晕、头痛、失眠症状无关。结论焦虑与抑郁是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并与躯体及社会因素有关,对脑梗死住院患者应加强其心理治疗及护理。
李水彬杜秀华杨玉先成刚卫俞万香
关键词:脑梗死心理状态焦虑抑郁症住院病人精神状态检查表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凋亡
2014年
背景: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腺病毒转染原代培养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可以促进细胞生存,抑制凋亡。目的:观察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诱导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后,分为3组:对照组、Aβ25-35组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组。Aβ25-35组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组细胞在培养144 h后,用Aβ25-35 5μmol/L干预24 h。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组在Aβ25-35 5μmol/L干预72 h进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转染。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培养7 d后,出现凋亡细胞,而Aβ25-35干预后使凋亡细胞数量增加,而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可防止Aβ25-35诱导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的凋亡。
吴灵芝李水彬成钢卫汪华侨孔令平
关键词:大脑皮质端粒人端粒酶催化亚基凋亡端粒酶反转录酶
脑保护装置下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CPD)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老年重度颈动脉狭窄需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84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试验组在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CAS术后血管狭窄程度、NFA评分、Barthel指数、脑缺血以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血管狭窄程度(19.96±3.22)%,NFA评分(14.09±3.25)分,Barthel指数(47.56±3.11)分,脑缺血发生率2.38%,脑卒中发生率0,对照组分别为(22.27±3.41)%、(17.89±5.42)分、(33.37±2.49)分、26.19%、14.2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D保护下进行CAS手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评分明显提高,患者复发情况较少,临床疗效安全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
周坤元李水彬成钢卫朱钦辉
关键词:老年脑保护装置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肝硬化合并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李水彬成刚卫黄秉钦赖秀玲
关键词:肝硬化合并症脑梗死血管扩张剂
脑出血患者38例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14、21、28、35、42天的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脑出血患者发病后第7、14天周围血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均较健康对照组低(P<0.01),而第35、42天的CD4+、CD8+细胞和CD4+/CD8+比值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第7、14天的细胞免疫功能明显降低,第21天开始逐渐恢复,第35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急性脑出血后预防感染的重点时期是发病后35d之内。
杨玉先罗伟文李水彬涂碧芳
关键词:T淋巴细胞亚群脑出血患者CD4^+/CD8^+比值CD8^+T淋巴细胞CD8^+细胞周围血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原位移植组,各43例。观察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对两组发病10 d及3个月后的CT片进行ASPCTS评分及NIHSS评分。结果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ASPCTS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SPCTS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能减少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
吴灵芝成钢卫李水彬
关键词:脑卒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自体干细胞原位移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对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对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有适应证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共有患者21例(下称支架组),未行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加用盐酸多奈哌齐(5mg,1次/d)治疗,共有25例(下称安理申组)。在治疗前、治疗三月后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功能量表(ADL)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治疗3月后支架组和安理申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MMSE评分及ADL评分较安理申组相比亦有明显提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和盐酸多奈哌齐均可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认知功能,但支架术疗效更为显著。
李水彬成刚卫吴灵芝赖舒帆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盐酸多奈哌齐脑梗塞
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安全性及疗效对照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不同治疗策略的安全性及疗效对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观察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23例及对照组(内科药物治疗)24例。患者出院后连续随访1个月以上,比较两组血管狭窄程度、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以及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的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两组血管狭窄加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期间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症状性椎动脉狭窄药物治疗与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血管内支架置入具有更好的效果,可优化血管的狭窄程度,预防血管狭窄加重。
徐昆明雷佳雨李水彬成钢卫曹裕民
关键词:药物治疗血管内治疗安全性疗效
脊髓蛛网膜炎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提高对脊髓蛛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诊断、鉴别、处理的认识。方法 :对 1986年 7月~ 2 0 0 0年 1月间收治的 16例脊髓蛛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局限型 10例 ,其中囊肿型 3例 ,单纯局部粘连型 7例 ;弥漫型 6例。 12例临床治愈。复发 2例。院外及院前误诊 9例。结论 :脊髓蛛网膜炎以单纯局部粘连及弥漫型多见 ,占 81 2 %。脊髓蛛网膜炎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密切相关。脊髓蛛网膜炎应以内科治疗为主 。
俞万香黄秉钦刘德忠李水彬杨燮昌
关键词:脊髓蛛网膜炎病因
双导丝并直管交换在人路高度迂曲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在人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自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3d、1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l情况,以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股动脉鞘管周围术后渗血3例,股动脉漏形成1例。1例患者术后NIHSS降低,但头颅CT未见新发脑梗死;与术前[14(9~17)]比较,15例患者术后1月NIHSS评分[11(8-13)]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153,p=-0.000);患者术后3月mRS评分与术前比较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9,P=-0.045)。结论双导丝合并直管交换技术在入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安全有效。
成铜卫李水彬罗丽敏周坤元朱钦辉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植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