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新
- 作品数:35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领导权:社会结构与意义生产的协商被引量:1
- 2010年
- 葛兰西的核心概念"egemonia"目前存在多个译名,这也反映了这一概念内涵的复杂性。为了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史的角度探讨这一概念内涵,这一概念暂且被译为"领导权"。葛兰西接受了列宁的领导权理论,并运用这一概念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方式,认为领导权内部存在社会结构与意义生产两个层面的协商。从社会结构来看,领导权由历史集团和市民社会等要素构成,并成为一种协商策略和政治分析模式;从意义生产来看,有机知识分子通过语言与文化进行协商。
- 李永新
- 关键词:意识形态领导权社会结构
-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理论形态:从经典到当代
- 2018年
- 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对现代性做出深入诊断和批判的重要成果。它之所以能够不断被经典化并一直与时代保持紧密关联,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实践性特征,也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对话性、开放性的特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人类社会自20世纪60年代逐步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把握社会文化发展并总结现实审美经验的过程中,积极从思维方式、研究对象、理论形态与历史逻辑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形成一批亟待正本清源的新的理论成果。
- 李永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社会文化发展实践性特征
- 本体阐释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中国经验被引量:2
- 2018年
- 本体阐释无论是对个别文本的生成及其独特性的观照,还是对文学的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动态复杂关系的强调,都与20世纪80、90年代具有明显形而上学特点的各种本体论研究完全不同。新世纪以来,学界对文学本体论作出全新解读,这也为"本体阐释"理论的提出和深化带来重要启示。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应坚持的中国经验是:首先要厘清马克思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路径,其次本体阐释理论应该以生成论作为基本的理论立场,最后要厘清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增强文学理论直面现实并对其作出有效解释的能力。
- 李永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美学
- “强制阐释”的困局与“本体阐释”的启示——英国文化研究中的强制阐释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强制阐释论"为准确研判当代西方文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使学界再也不会因西方文论的不断涌入而感到无力或"失语"了。"强制阐释论"作为针对当代西方文论的整体诊断,显然也适用于当代西方文论的具体流派。从"强制阐释论"的角度审视作为当代西方文论重要流派的英国文化研究,会发现这一理论流派在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场外征用、主观权力预设、非逻辑证明与反序的认识路径等缺陷。英国文化研究自身所存在的"强制阐释"困局也充分说明,这一理论流派尽管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毕竟与以文本为中心的"本体阐释"原则有着本质差异。在对英国文化研究的缺陷保持清醒认识的前提下,"本体阐释"也应该对其实践性、个案研究与民族志方法有适度借鉴。
- 李永新
- 关键词:英国文化研究
- 具有物质性特点的语言--论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被引量:1
- 2014年
- 雷蒙德·威廉斯不但批判地接受了以利维斯学派为代表的英国文化批评传统,而且将其与欧洲大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文化唯物主义理论抛弃了利维斯学派的精英主义立场,但接受了其理论分析路径与文化批评方法,并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既强调语言的物质性特点,又以此为切入点,将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个具有空间隐喻特点的完全不同的领域有机联系起来,在深入分析文化内部结构层次的基础上理清了文学与社会、权力与日常经验之间的关系。
- 李永新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语言文化唯物主义
- 从“意识形态”说到“事件”说——试论伊格尔顿文学观的变与不变
- 2019年
- 近年来,伊格尔顿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实践取向和理论反思统合起来,通过对文学本质及功能的进一步讨论,试图建立一种策略式的新文学"事件观":文学具有自律自足的本体价值,同时在伦理学意义上起示范作用,以事件或行动的方式参与对世界的建构。这种从以意识形态为核心到结构化的事件观的焦点转变,体现了他对自身理论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基于人类存在、政治效用与文学本体而言,伊格尔顿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身份始终未曾改变。
- 李永新沈玉洁
- 关键词:伊格尔顿文学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
- 新时期艺术生产的理论之旅及越界之可能
- 新时期关于艺术生产的讨论之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末迅速发展起来,是因为这一的讨论既有突破此前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艺术意识形态论的意图,又受到当时刚刚翻译出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著作的激发与启迪。因此,艺术生产理论在新时期...
- 李永新
- 关键词:艺术生产中国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
- 历史唯物主义的美学重建——本雅明、伊格尔顿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转换被引量:6
- 2019年
- 马克思在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提出艺术生产理论。这一理论从经济学意义的生产出发,既承认文艺的独立性,又将其与物质条件和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深入批判。本雅明与伊格尔顿将这一社会历史批评理论转换成文化批判理论。他们一方面重构马克思的生产概念的意义,以物质“生产”的内涵解释艺术生产,强调艺术生产具有建构主体的功能,另一方面把历史唯物主义文本化,从历史的“不在场”中寻找历史,使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一种文化理论。他们主要在文化层面使用“生产”概念,对马克思的生产理论进行单面性的言说,最终只能在美学层面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 李永新
- 关键词:艺术生产历史唯物主义文化批判
- 论历史先锋派“物性凸显”的表意模式被引量:1
- 2018年
- 与现代主义艺术不同的是,历史先锋派艺术拥有明显的"物性凸显"的特点,并因此而形成一种哲学感。历史先锋派艺术的"物性凸显"既展示出其"破坏即创造"的激进美学精神,又构成了促使鉴赏者接受艺术的物性存在并对社会与历史进行深度哲学思考的独特表意模式。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先锋派艺术"物性凸显"的表意模式既努力借助形式与内容完全脱离的抽象化拉开艺术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也引发了关于先锋派到底能够对社会发挥介入性作用还是一种自主型艺术的针锋相对的论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先锋派艺术通过物性的凸显,以各种打破常规的表意实践将过去与未来凝聚于当下,通过对现在或"当下"在场的不断强化打破鉴赏者对历史的惯常理解,使其对当下乃至未来展开富有哲理的思考。
- 李永新
- 从南大到杜克——刘康教授对话录被引量:1
- 2019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与国外的学术交流对话日趋活跃,客观上促进了近数十年中国学术的生长与繁荣。"从南大到杜克"对话,围绕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的求学履历及学术研究展开,涉谈现代大学的开放性办学理念之于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而关于路翎、巴赫金、詹姆逊以及海外中国研究等方面的交流,在呈现一位跨境学者成长与成熟历程的同时,也彰显了其对母国的挚爱与关注。
- 刘康刘康刘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