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德久

作品数:24 被引量:7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唐山市科技局指令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栓塞
  • 9篇介入
  • 8篇动脉
  • 5篇动脉栓塞
  • 4篇栓塞治疗
  • 4篇介入治疗
  • 4篇肝癌
  • 3篇血管
  • 3篇肿瘤
  • 3篇疗法
  • 3篇介入疗法
  • 3篇化疗
  • 3篇化疗栓塞
  • 3篇肝动脉
  • 2篇动脉化疗
  • 2篇动脉化疗栓塞
  • 2篇动脉栓塞治疗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射频

机构

  • 17篇华北煤炭医学...
  • 3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20篇杨德久
  • 10篇陈俊卯
  • 8篇田素红
  • 7篇张万壮
  • 5篇周士琦
  • 5篇李素新
  • 2篇左岭
  • 2篇毛云华
  • 2篇隋铁泉
  • 2篇魏莉
  • 2篇董驹
  • 2篇刘英杰
  • 2篇王国臣
  • 1篇张彤
  • 1篇赵志宇
  • 1篇王志文
  • 1篇黄海玲
  • 1篇陈国生
  • 1篇韩萍
  • 1篇刘金伟

传媒

  • 7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护理研究(下...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5篇199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闭合穿可屈钉治疗肱骨干中上段骨折
1998年
刘英杰顾耀宸卢景和杨德久郭志强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中上段
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均接受动脉化疗和/或栓塞术,部分患者于栓塞后2~15d行外科手术;未行手术患者继续采用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同时加放疗、静脉化疗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1例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或扩大根治术,其中6例股骨肉瘤患者局部刮除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未进行手术治疗,加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病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术中失血为1170ml,显示肿瘤缩小、软化、组织坏死。其中统计的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75%,9例患者5年生存率44.4%。结论:介入治疗是骨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栓塞治疗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动脉化疗栓塞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田茜
关键词:骨肿瘤介入治疗栓塞外科手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在伴有肝动静脉瘘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09年
陈俊卯杨德久田素红李素新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动静脉瘘
丙烯酸微球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并发脾亢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所致的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ledinger方法,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栓塞微粒球进行栓塞。结果本组3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一般持续3~14天,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腹水消失,6例消化道出血停止,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栓塞范围宜在70%以内,丙烯酸微球部分栓塞脾动脉效果好,栓塞永久。
杨德久张彤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术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被引量:23
2006年
目的探讨鼻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6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60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4例因合并筛动脉出血,栓塞后再经筛动脉结扎,出血得到控制,1例患者于栓塞后40分钟患侧视力逐渐丧失,8h后经眼动脉溶栓治疗,眼动脉恢复血运,但视力未恢复。结论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对由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应配合动脉结扎手术,并注意眼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杨德久陈俊卯张万壮李素新田素红
关键词:鼻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栓塞顽固性鼻出血
预防介入导管室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干预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预防导管室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分析导管室的各种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1 005例次手术中无一例工作人员发生锐器刺伤,有1例护士由于抢救消化道出血患者未及时穿防护服时受照2 min,经过体检和观察无不良后果。结论:加强业务和职业安全培训,强化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范操作,可有效降低职业暴露不良事件的发生。
田素红张卫红黄海玲杨德久魏莉
关键词:介入导管室干预
部分脾栓塞术在肝硬变伴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变所致的脾功能亢进 (简称脾亢 )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ledinger经右侧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进行栓塞。结果本组 10例术后均有上腹轻微疼痛及发热 ,一般持续 3~ 14天 ,术后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回升 ;术后半个月临床症状好转 ,腹水消失 ,2例消化道出血停止 ,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相对安全、有效 ,损伤小 ,并发症少 ,可部分替代外科切脾手术。
张国志石秋艳杨德久
关键词:脾动脉栓塞术肝硬变脾功能亢进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颗粒(500~700μm)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3~12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8.5%,肌瘤平均缩小6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能保留患者的子宫,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张万壮杨德久陈俊卯李素新田素红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PVA颗粒
炭素纤维颗粒作为血管栓塞剂的实验研究
1998年
目的为了研究一种永久性末梢血管栓塞剂──炭素纤维颗粒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特性。材料与方法:把炭素纤维加工成直径50~100μm大小的颗粒,并与分子量为70000,浓度为27%的右旋糖酐溶液相混,制成浊度为1%的炭素纤维颗粒右旋糖酐悬液,分别对6条杂种犬和6只沙能山羊进行肝、肾、支气管动脉栓塞实验。结果炭素纤维颗粒血液及组织相容性好,无热原及毒性反应,主要栓塞末梢小动脉,栓塞牢固可靠,可达永久性栓塞,且不易形成侧支循环。结论炭素纤维颗粒具有良好的血管栓塞作用,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是一种新型理想的永久性末梢血管栓塞剂。
陈国生杨德久董驹王志文王国臣陈志全孙大伟隋铁泉左岭王献华
关键词:血管栓塞剂肿瘤介入疗法
顽固性咯血的双重栓塞治疗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顽固性咯血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咯血的患者,咯血史4个月至10年不等,发病时咯血量200-700ml/24h,其中肺结核12例,支气管扩张19例,肺血管畸形8例,肺癌伴出血7例,外伤2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必要时使用SP微导管。栓塞材料选择直径300-500μm的PVA颗粒,待血流缓慢后,用明胶海绵栓塞供血主干。常规行对侧支气管动脉、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造影,以了解有无多支供血,若发现供血血管则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结果:48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栓塞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随访CR、PR病例至今无复发或咯血加重。结论: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顽固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杨德久陈俊卯张万壮周士琦
关键词:咯血双重栓塞介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