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忠

作品数:87 被引量:1,30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语言文字
  • 10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19篇隐喻
  • 19篇语言
  • 17篇英语
  • 16篇语义
  • 11篇外语
  • 9篇英汉
  • 8篇语法
  • 8篇语言学
  • 8篇转喻
  • 7篇教学
  • 6篇语法隐喻
  • 6篇教师
  • 5篇语篇
  • 5篇外语教学
  • 5篇理据
  • 5篇教育
  • 4篇颜色词
  • 4篇语料
  • 4篇语料库
  • 4篇认知语言学

机构

  • 8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0篇吉林大学
  • 3篇燕山大学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伊犁师范学院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作者

  • 85篇杨忠
  • 8篇刘桂玲
  • 8篇张绍杰
  • 7篇林正军
  • 4篇绪可望
  • 4篇曲英梅
  • 3篇宋来全
  • 3篇邓奇
  • 3篇唐革亮
  • 3篇狄艳华
  • 3篇廖正刚
  • 3篇王洪刚
  • 2篇蔡凤珍
  • 2篇吴晓春
  • 2篇王泽霞
  • 2篇王晶芝
  • 2篇薛亚红
  • 1篇谢江巍
  • 1篇姜珊
  • 1篇杨玉晨

传媒

  • 20篇东北师大学报...
  • 9篇外语学刊
  • 7篇外语与外语教...
  • 6篇外语教学与研...
  • 5篇外国问题研究
  • 4篇外语教学
  • 3篇基础教育外语...
  • 3篇中国外语
  • 3篇西安外国语大...
  • 3篇当代外语研究
  • 2篇外语界
  • 2篇外国语
  • 2篇现代语言学
  • 1篇文艺争鸣
  • 1篇中国高等教育
  • 1篇现代外语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外语研究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中小学教师培...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1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与问题分析被引量:166
2001年
为适应 2 1世纪培养高规格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新任务 ,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充实和完善自己的学科与跨学科知识结构 ,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科研意识 ,强化科研精神 ,从课堂教学入手 ,注意观察总结 ,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使自己从经验型教书匠转变成科研学者型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具有全新教育理念且综合素质过硬的新型大学英语教师。
杨忠张绍杰谢江巍
关键词: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学者型
语言心理表征方式的新阐释——《心理语料库》评介被引量:1
2013年
《心理语料库》一书对语言的心理表征方式提出了大胆假设,综合认知语言学理论、语料库研究方法及前人的研究结果,从语言实际使用的多个方面论证了"心理语料库"的现实性。本书主要观点为:人们通过接触语言使用积累经验,并从经验中概括出语言知识。语言知识包括一切被存储在"心理语料库"中的信息,语言使用是将已有资源和知识进行整合。该书对语言与心理认知研究具有重要理论贡献,对语言教师和学习者也具有启示作用。
唐革亮杨忠
关键词:语言知识心理表征语言接触语料库
指称转喻的组篇功能及其意义识解被引量:1
2014年
在转喻是人类基本认知方式的理论前提下,我们从语篇语义学的角度对汉语指称转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发现:指称转喻通常以谐音词、缩略语和解构汉字等形式实现意义参照;在语篇中,指称转喻不仅构成转喻链,还以转喻簇的形式群聚;指称转喻通常在词汇和语篇两个层面参与意义表达:在概念层面,指称转喻作为参照点可供使用者通达其目标意义;在语篇层面,指称转喻与句法结构互动构造语篇,转喻簇发挥参照点的功能通达语篇意义,前者是纵向参照的过程,后者是横向参照的过程。
刘桂玲杨忠
关键词:指称转喻意义识解
意义进化视阈的词义创新探究
2024年
哲学-逻辑学走向的词汇语义研究洞见了词汇意义的诸多规律。然而,这一研究范式持客观主义意义观,忽略人和语境因素,词义创新研究未受到应有重视。修辞学-民俗学走向的意义研究持经验现实主义意义观,认为意义发生发展于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互动。意义进化视阈的词义创新探究发现:词义创新是“划分”与“整合”结合的认知深化过程;文化差异导致自然语言之间的范畴精密度、模糊性、典型性不对应。语篇发生视角的词义语境化创新运用分析结果表明,词义创新发生于语篇创造过程,源于作者的创新思维,在语篇意义构建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杨忠
关键词:词义
功能语言学视域的语篇翻译对等--以《谏太宗十思疏》英译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对等"概念在翻译理论与实践领域影响深远,然而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学者们对其内涵有不同阐释。近20多年来,语篇分析途径的翻译研究者提出语篇翻译对等,但是语篇翻译对等意味着什么、译者应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尚需深入探究。本文基于功能语言学的语言-语篇并协论和语域理论讨论语篇对等的内涵,讨论译作与原作在交际目的、语篇类型、语义连贯性方面的对应。以《谏太宗十思疏》英译为例,阐释在翻译作为语篇再生过程中译者如何发挥话语分析、语用推理、意义重构、文化差异融通等主体作用来追求译作与原作的语篇"意"、"味"近似。
杨忠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
博喻:语篇意义视阈的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被引量:3
2019年
本文从语篇意义建构视角分析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语篇功能及各自的语义特质。认知语言学对概念隐喻的分析基于语句语料,未涉及其语篇功能;系统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层面观察分析语法隐喻,但未同时涉及语篇中的词汇隐喻。基于典型汉语议论文《谏太宗十思疏》的分析结果表明: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都发挥语篇意义建构功能;词汇隐喻的语篇意义特质在于意义整合,用于阐释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语法隐喻的语篇意义特质在于意义凝缩,用于构建语篇中的指称及评价对象。
杨忠林正军
关键词:语篇意义词汇隐喻语法隐喻
合同英语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本文以功能文体观和认知文体观为理论依据,应用小型语料库,探讨合同英语中语法隐喻的文体功能。研究发现语法隐喻表达式在合同英语中呈"失衡"分布态势。本文认为这种"失衡"与合同交际情景语境相关,体现了合同作者/读者在编码和解码合同语言过程中"用抽象代替具体/用具体代替抽象"和"用客观代替主观"的转喻认知策略,具有促使合同英语文体的一些词句特征和语义风格凸显的功能。
宋来全杨忠
关键词:合同英语语法隐喻文体功能
英、汉表长度概念形容词空间义对比研究
2018年
通过对OALECD和《现汉》中表长度概念的"long、short"和"长、短"释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英、汉语使用者都将长度概念当作是最基本的空间量度概念。基于BNC和语料库在线中的用例进行对比发现,两对词都表示没有特定方向限制的线性延伸,凸显的是一维概念,最典型的用法都是用于描述物体最凸显维度,描述其中一个维度突出而其他维度可忽略不计的物体,或者描述第三个维度上没有明显界限或与话题无关的物体。"Long、short"和"长、短"用于描述路程、狭长物体、顶端或一端固定的物体如细长的身体部位、衣物、枝条根茎等。"Long"和"长"在用于描述水平方向上的延伸继而扩展到描述面积的延伸,这是人类空间认知协同的结果。"Long、short"和"长、短"在认知和使用方面的一致说明两种语言在长度空间量度概念及其词汇化方面是一致的。
刘桂玲杨忠
关键词:英汉对比
概念隐喻理论的再思考被引量:35
2010年
传统的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段,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们借助已知事物认识未知事物的普遍性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概念隐喻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概念隐喻理论四要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概念隐喻理论发展的局限及其前景预示之后发现,概念隐喻理论对语篇这一语言现象具有独特的解释力。
王晶芝杨忠
关键词:概念隐喻映射认知语言学
国野之别与《诗经》婚俗之异
杨忠
关键词:诗经婚俗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