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玉环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ZN
  • 3篇颗粒物
  • 3篇颗粒物浓度
  • 3篇TIO
  • 2篇水锰矿
  • 2篇温度
  • 2篇吸附-解吸
  • 2篇密度泛函
  • 2篇解吸
  • 2篇泛函
  • 2篇附和
  • 2篇ZN(II)
  • 2篇EXAFS
  • 2篇TIO2
  • 2篇Γ-MNOO...
  • 1篇锐钛型
  • 1篇平衡态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ZN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杨玉环
  • 5篇潘纲
  • 4篇李薇
  • 3篇张美一
  • 3篇何广智
  • 3篇陈灏
  • 2篇朱孟强
  • 2篇李晋
  • 2篇李贤良
  • 2篇刘涛
  • 1篇吴自玉
  • 1篇谢亚宁
  • 1篇马骁楠
  • 1篇胡天斗

传媒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核技术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 1篇19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Zn(Ⅱ)在TiO2表面上的微观吸附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AFS)技术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Zn(Ⅱ)在锐钛型TiO2表面上微观吸附结构。EXAFS结果表明,Zn(Ⅱ)在吸附时由自由水合状态下的Zn—O六配位八面体结构向四配位四面体结构转化,中心Zn原子的第二配位层存在两种不同的Zn—Ti距离(R1=0.371和R2=0.332nm).用DFT方法对四配位水合Zn离子在簇Ti2O11H14上进行优化后发现,四配位的Zn—O平均距离为0.200nm;外层Zn—Ti结合存在两种稳定的吸附模式:单角吸附模式和更加稳定的双角吸附模式,其Zn—Ti距离分别为0.369和0.335nm.EXAFS结果与DFT计算结果吻合,说明Zn(Ⅱ)在锐钛型TiO2表面上存在不同的亚稳平衡态吸附结构.
杨玉环潘纲马骁楠陈灏张美一何广智李薇
关键词:密度泛函理论
重金属Zn(II)在锐钛型TiO2上吸附机理研究
杨玉环
关键词:温度颗粒物浓度ZN(II)吸附-解吸XAFSDFT计算
用延展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光谱研究Zn(Ⅱ)-TiO_2体系的颗粒物浓度效应和吸附可逆性被引量:2
2007年
用延展X射线精细结构吸收光谱(EXAFS)研究了不同颗粒物浓度(Cp)下重金属Zn(Ⅱ)在锐钛型TiO2上吸附产物的微观构型,考察了Cp、吸附微观构型与可逆性的关系。宏观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结果表明,Zn(Ⅱ)-TiO2体系的吸附等温线随Cp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有明显的Cp效应;且吸附可逆性随Cp的增加逐渐减小。EXAFS结果表明,Zn(Ⅱ)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Ⅱ)离子及TiO2表面上的O原子结合到TiO2表面上,其平均Zn-O原子间距为(1.98±0.01)。同时,第二配位层(Zn-Ti层)的EXAFS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两个典型的Zn-Ti原子间距,即R1=(3.26±0.01)(边-边结合的强吸附)和R2=(3.70±0.01)(角-角结合的弱吸附)。吸附密度相近、平衡浓度不同的三个吸附样品,随Cp的增加,强吸附位(N1)基本不变而弱吸附位(N2)减少,两者比值(N1/N2)由0.629增加至0.690。该比值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宏观吸附-解吸实验中Cp增加,可逆性减小的实验现象。同时,EXAFS实验结果也从微观上证明了亚稳平衡态吸附理论(MEA理论)的吸附密度(Γ)不是状态函数的基本假设。
李薇潘纲陈灏张美一何广智杨玉环
关键词:TIO2
EXAFS研究不同酸度下Zn^(2+)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和沉淀被引量:12
2005年
用EXAFS(extended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研究了pH7.00、7.50、8.00时Zn(II)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和沉淀.Zn第一层配位Zn—O距离约为0.202nm,不随pH变化,表明Zn的构型为四面体和八面体的混合物.在pH7.00条件下,Zn—Mn距离约为0.300nm,Zn主要以双边形式吸附在水锰矿(010)或(110)面.pH7.50和pH8.00时,大部分的Zn在表面形成了结构类似于沉淀样品的多核羟基络合物,其中0.311nmZn—Zn距离对应两个Zn八面体连接,而0.353nmZn—Zn距离对应Zn八面体和Zn四面体连接.
朱孟强潘纲李贤良刘涛杨玉环
关键词:Γ-MNOOHEXAFS
用密度泛函和XANES计算研究Zn^(2+)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和沉淀被引量:12
2005年
用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functiontheory,DFT)和X射线近边结构(X-rayabsorptionnearedgestructure,XANES)模拟计算了不同酸度(pH=7.0,7.5和8.0)下Zn(II)在水锰矿表面的吸附.优化的几何结构表明,只有双边吸附方式的水解簇既能解释H+释放机制,又能与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extendedX-rayabsorptionfinestructure,EXAFS)实验键长值相吻合.吸附能计算表明,各种吸附方式的稳定性双边(DE)>双角(DC)>B型单边(SE-B)>A型单边(SE-A);水解能计算表明各种吸附态Zn2+均比溶液中水合锌离子易水解.各种吸附簇模型的XANES计算谱未能与实验谱吻合,即,表面发生的并不是简单的吸附.pH=7.5和pH=8.0吸附样品的XANES实验谱与Zn5(OH)6(CO3)2的实验谱非常接近,因此认为pH=7.5和pH=8.0下Zn(II)在水锰矿表面发生沉淀,Zn(II)是Zn—O八面体和Zn—O四面体的混合,它们按类似Zn5(OH)6(CO3)2结构中的八面体和四面体排列方式排列.pH=7.0时,Zn(II)在水锰矿表面发生的主要是边连接方式的吸附.
朱孟强潘纲刘涛李贤良杨玉环李薇李晋胡天斗吴自玉谢亚宁
关键词:XANESΓ-MNOOH
温度对Zn(II)-TiO_2体系吸附可逆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用延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EXAFS)研究了不同温度对Zn(Ⅱ)-锐钛矿型TiO2吸附产物微观构型和吸附可逆性的影响机制.宏观的吸附-解吸实验表明,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模型进行较好的描述(R2≥0.990).随温度升高,吸附等温线显著升高,Zn(Ⅱ)在TiO2表面的饱和吸附量由5℃时的0.125mmol·g-1增至40℃时的0.446mmol·g-1;而体系的不可逆性明显减弱,解吸滞后角θ由32.85°减至8.64°.求得体系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ΔS分别为24.55kJ·mol-1和159.13J·mol-1·K-1.EXAFS结果表明,Zn(Ⅱ)主要是通过共用水合Zn(II)离子及TiO2表面上的O原子结合到TiO2表面上,其平均Zn-O原子间距为RZn-O=(0.199±0.001)nm.第二配位层(Zn-Ti层)的EXAFS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存在两个典型的Zn-Ti原子间距,即R1=(0.325±0.001)nm(边-边结合的强吸附)和R2=(0.369±0.001)nm(角-角结合的弱吸附).随温度升高,强吸附比例(CN1)基本不变而弱吸附比例(CN2)增加,两者比值(CN1/CN2)逐渐减小.该比值的变化从微观角度解释了宏观实验中温度升高,不可逆性减弱的吸附现象.
李薇潘纲陈灏张美一何广智李晋杨玉环
关键词:EXAFS温度吸附-解吸
重金属Zn(Ⅱ)在锐钛型TiO<,2>表面吸附机理研究
吸附作为自然界普遍发生一种物理—化学的微界面过程,对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换以及降解都非常重要。因此,对自然界中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的研究一直为环境学者所重视。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该过程,本文结合宏观吸附实验,温度循环扫描...
杨玉环
关键词:颗粒物浓度微观结构重金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