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雪梅

作品数:22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专利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土壤
  • 5篇雨量
  • 5篇雨量计
  • 5篇入渗
  • 4篇黄土区
  • 3篇优先流
  • 3篇植物篱
  • 3篇水分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坡面
  • 3篇紫色土
  • 3篇紫色土区
  • 3篇线路通道
  • 3篇降雨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等高线
  • 2篇电子开关

机构

  • 19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22篇梅雪梅
  • 16篇马岚
  • 13篇张栋
  • 6篇朱清科
  • 5篇李倩
  • 5篇高甲荣
  • 5篇王舒
  • 4篇何丙辉
  • 4篇薛孟君
  • 4篇李柏
  • 3篇高杰
  • 3篇王迪
  • 3篇董学广
  • 3篇熊建
  • 2篇李建兴
  • 2篇闫建梅
  • 2篇张洪江
  • 2篇王瑜
  • 2篇刘瑛
  • 2篇梁艳玲

传媒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农业与技术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晋西黄土区不同林龄人工刺槐林下植被及土壤水分特征被引量:18
2016年
以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10、15、20 a人工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采用时空互代法,调查分析坡面刺槐人工林植被恢复过程中林下植被演替和0~400 cm土层土壤水分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随着人工刺槐林林龄的增加,林下灌草植被物种丰富度变大,植被结构发育变好;不同林龄刺槐林地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荒草地(16.61%)、20 a刺槐林地(10.08%)、15 a刺槐林地(9.54%)、10 a刺槐林地(8.52%);随着刺槐林龄的增加,土壤水分随坡位下降而增大的趋势有所改变,成熟刺槐林对坡面土壤水分空间分配的调节作用明显;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沿垂直剖面变化方式与原生荒草地差异明显,15 a以上刺槐林对100 cm以下土壤水分的影响已基本稳定;人工刺槐林的生长造成了严重的林地土壤水分亏空,随着林龄的增长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条件有所改善,但深层土壤(200~400 cm)没有明显的恢复迹象.研究结果为黄土区植被恢复和刺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舒马岚张栋梅雪梅李倩潘成忠
关键词:晋西黄土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
晋西黄土区坡地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研究
干旱是影响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关键因素,林草植被对土壤水分时空分布及影响机制,尤其是植被类型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和植物利用土壤水分规律探索,有助于重建该地区林草植被。是木文以晋西黄土区吉县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林地、天然次生林地和...
梅雪梅
关键词:土壤水分降水入渗优先流黄土坡面
一种软质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软质生态护岸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包括岸坡坡脚防护结构和岸坡坡面防护结构;岸坡坡脚防护结构包括原木‑柳枝锚固笼,锚固笼由原木锚固桩、柳枝扦插锚固桩与鲜活的柳条编制而成,锚固笼内填充碎石及砂壤土,锚固笼背水面紧...
张栋张洪江刘瑛马岚梅雪梅孙一惠
文献传递
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土壤贮水及渗透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为探讨紫色土区植物篱对土壤贮水及渗透性的影响,以玉米地为对照,针对土壤滞留贮水量、吸持贮水量和饱和贮水量表征土壤的贮水特征,以及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对新银合欢和香根草植物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篱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明显大于对照玉米地,且植物篱对土壤滞留贮水功能的改善程度大于对土壤吸持贮水功能的改善,从而表明植物篱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对涵养水源,降低水土流失有显著效果。2种植物篱中香根草植物篱对土壤的贮水能力和渗透性的改善效果均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的改善效果。
梅雪梅何丙辉邬静淳熊建杨牧青闫建梅
关键词:紫色土植物篱土壤贮水渗透性
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特征及其与坡面侵蚀定量关系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为明确华北土石山区不同粒径(1~2 mm、2~3 mm、3~5 mm、5~7 mm、7~10 mm)团聚体结构特征对沟间及沟道侵蚀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种典型褐土为研究对象,通过Le Bissonnais(LB)法对团聚体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初步研究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特征与人工降雨条件下坡面沟间、沟道侵蚀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石灰性褐土团聚体稳定性大于黄土性褐土;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差异较为显著,较小粒径的团聚体稳定性大于较大粒径的团聚体,其中1~2 mm粒径的团聚体稳定性最好;不同雨强下土壤侵蚀现象差异明显,坡面径流强度和产沙强度均随产流历时的增加而增大,且降雨强度大小对坡面入渗率变化幅度和达到稳渗状态的时间有很大影响。将可蚀性因子(Ki)替换为经修正后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Ka),然后将其代入到WEPP侵蚀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的侵蚀预测方程,显示了较好的预测性能,其决定系数均在0.81以上;尤其是2~3 mm粒径对应的预测方程,其沟间及沟道相对误差均小于20%。【结论】该研究验证了土壤可蚀性参数可以由不同粒径团聚体稳定性表示,并建立了不同粒径团聚体的沟间及沟道侵蚀预测方程,为华北土石山区褐土的侵蚀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陈佩岩马岚薛孟君梅雪梅张栋孙一惠
关键词:团聚体WEPP模型土壤可蚀性
川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被引量:23
2014年
对四川遂宁船山区桂花镇南垭小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裸地为对照)的土壤入渗与贮水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土地利用方式和裸地的饱和贮水量表现为甜橙林(228.10mm)>核桃林(198.92mm)>水保林(196.71mm)>缓坡耕地(193.96mm)>梯平地(189.56mm)>裸地(184.24mm);土壤渗透性能依次为甜橙林>核桃林>水保林>梯平地>缓坡耕地>裸地,土壤入渗特征均表现出初渗率>平均入渗>稳渗率的规律;通用经验方程模型对该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入渗的拟合效果最佳,菲利浦(Philip)公式次之,考斯加柯夫(Kostiakov)和霍顿(Horton)公式不适合描述该流域水分入渗过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渗透与土壤容重、初始含水量、毛管孔隙、总孔隙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导因子方程;甜橙林是该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选择的最佳模式,应进一步推广。
闫建梅何丙辉田太强李天阳梅雪梅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贮水量土壤渗透性
陕北黄土区不同微地形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蒸发性强,降雨成为当地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而黄土坡面微地形对降水进行二次分配,因此研究不同立地类型的微地形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趋势,可以为困难立地类型的微地形的植被生长和恢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选择缓台、塌陷、陡坎、切沟和浅沟5种微地形的土壤水分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在吴起县合沟流域阳坡上的定位观测数据,利用自相关检验、Mann-Kendall趋势检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研究5种微地形0~160 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在检测期间的全年和生长季中,微地形的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切沟的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陡坎最低。各土层的土壤水分存在显著的正自相关性;5种微地形土壤水分在检测期间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其中塌陷的土壤水分在各土层均有微弱增加的趋势,其他4种微地形的土壤水分在各土层的变化趋势均有增有减;缓台、塌陷、陡坎、切沟和浅沟5种微地形在观测期间的变化速率也有差异,相对而言塌陷的土壤水分变化速率最快。【结论】综合分析可得,在监测期间,切沟的土壤含水量最高,但塌陷的增长速率较快。
申明爽朱清科王瑜梅雪梅苟清平刘昱言
关键词:土壤水分微地形黄土
一种适用于华北土石山区的倾斜式鱼鳞坑造林整地技术
一种适用于华北土石山区的倾斜式鱼鳞坑造林整地技术,在华北土石山区坡面上沿与等高线倾斜30°的方向自上而下挖半月型的倾斜式鱼鳞坑,各个倾斜式鱼鳞坑平行排列,其中,倾斜式鱼鳞坑的上嘴和下嘴各留深为5cm、宽为10cm的开口,...
梅雪梅马岚张栋李倩王舒郭凯力孙一惠薛孟君
文献传递
陕北黄土区不同林地土壤干燥化效应被引量:13
2019年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加剧了区域土壤水分亏缺与土壤干燥化程度,同时制约着植被构建。选取陕西省吴起县金佛坪流域山杏、油松、刺槐、小叶杨和沙棘5种植被类型,对照荒草地。采用人工土钻法取样,分析不同植被类型0—10 m的土壤湿度特征和土壤干燥化效应。结果表明:各植被类型浅层和深层土壤水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与荒草地相比,各类林地均出现土壤水分过度消耗,其中刺槐林过耗量最大,山杏林最小;各林地均出现土壤干层,其中刺槐林、小叶杨林和山杏林土壤干层都已达到10 m以下,植被是深层土壤水分的主要影响因素。5类林地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平均值39.26%,都远高于荒草地-9.57%。土壤干燥化强度为小叶杨(80.19%)>刺槐(78.03%)>沙棘(55.38%)>山杏(37.94%)>油松(32.34%),这是树种、林木大小和密度、林分生物量、树龄等生长指标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今后植被恢复中,应注意根据当地土壤水分条件,合理选择节水树种和合理设计林分结构,尽量避免或减轻土壤干化,维持较高的植被稳定性。
苟清平朱清科李依璇申明爽刘昱言梅雪梅王瑜
关键词:陕北黄土区人工林地土壤湿度土壤干层
一种用于雨量计的超双疏耐腐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雨量计的超双疏耐腐蚀涂层及其制备方法,该超双疏耐腐蚀涂层由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混合而成:有机硅环氧树脂40~60份,固化剂5~10份,聚四氟乙烯10~20份,聚醚醚酮10~20份,聚多巴胺20~25份,...
马岚梅雪梅朱清科李柏张栋王梓默陈佩岩刘京晶黎俊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