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静静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易感
  • 5篇原虫
  • 5篇疟原虫
  • 4篇树突
  • 4篇树突状
  • 4篇树突状细胞
  • 4篇小鼠
  • 4篇法医
  • 4篇法医病理
  • 4篇法医病理学
  • 4篇病理
  • 3篇调节性
  • 3篇约氏疟原虫
  • 3篇疟疾
  • 3篇脑型疟
  • 3篇脑型疟疾
  • 3篇节性
  • 2篇调节性T细胞
  • 2篇修饰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佳木斯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中化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大阪市立大学

作者

  • 12篇武静静
  • 7篇刘军
  • 7篇曹雅明
  • 6篇郑伟
  • 6篇王涛
  • 4篇官大威
  • 3篇陈光
  • 3篇潘艳艳
  • 3篇冯辉
  • 2篇李如波
  • 2篇张国华
  • 2篇李莹
  • 2篇范琰琰
  • 2篇郑丽
  • 2篇于天水
  • 2篇刘力源
  • 2篇刘英杰
  • 2篇朱宝利
  • 2篇刘伟伟
  • 2篇赵振宾

传媒

  • 4篇中国人兽共患...
  • 3篇法医学杂志
  • 2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法医学杂...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节性T细胞修饰前炎症应答对小鼠脑型疟疾发生的影响
2010年
为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对伯氏疟原虫感染所致鼠脑型疟发生和感染结局的影响机制,用伯氏疟原虫ANKA株分别感染对照组和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组C57BL/6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天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regs百分含量;ELISA和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0和NO水平。结果表明大多数C57BL/6鼠于感染后8—11天死于脑疟,抗CD25单克隆抗体注射组小鼠感染后3~4周死于贫血和过度原虫血症。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NO、IL—10水平于感染后开始升高,感染后5天达到峰值,感染后8天与感染后5天相比,IFN-γ、NO轻微下降,IL-10显著下降。感染后3、5天,实验组IFN-γ、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感染后8天,实验组和对照组IFN-γ、NO、IL-10水平得到逆转。这表明Tregs通过修饰前炎症应答影响伯氏疟原虫感染鼠脑型疟发生和感染结局。
武静静刘军王涛刘力源陈光曹雅明刘英杰
关键词:脑型疟疾调节性T细胞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M_3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M3受体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M3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皮肤组织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肌层等均表达M3受体。伤后6~12h,损伤区M3受体阳性细胞以多形核粒细胞为主;1~3d,M3受体阳性细胞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5~14d,M3受体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率在伤后6~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略有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7d阳性细胞率再次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通过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M3受体阳性条带,其中12 h和7d为M3受体两个表达高峰。结论多形核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表达M3受体,提示其可能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3受体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王涛官大威范琰琰武静静刘伟伟赵振宾于天水马文翔胡更奕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皮肤小鼠
口服地芬尼多中毒致死1例被引量:5
2010年
1.1简要案情 某女,23岁,某年7月14日6:00许被发现躺在床上,伴呕吐、抽搐症状,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现场发现床上有呕吐物,床头柜上有雪碧和冰红茶饮料残液,并有一份死者签名的遗书。
王涛官大威张国华朱宝利武静静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中毒地芬尼多
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被引量:6
2010年
王涛官大威赵锐李如波张国华武静静范琰琰赵振宾刘伟伟于天水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盐酸氨溴索过敏性休克
自然调节性T细胞对脑型疟疾易感鼠和抵抗鼠感染结局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自然调节性T细胞(nTregs)在伯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活化特点及其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方法用伯氏疟原虫ANKA分别感染C57BL/6、BALB/c和DBA/2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前和感染后3、5、8d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nTregs百分含量;ELISA和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IL-10和NO水平。结果C57BL/6小鼠感染后8~11d死于脑疟,BALB/c和DBA/2小鼠感染后3~4w死于贫血和过度虫体血症。3种小鼠于感染后3d,nTregs百分数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于感染后8d,C57BL/6小鼠nTregs百分数下降最为显著并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整个感染过程中,C57BL/6小鼠的nTregs百分含量显著低于BALB/c和DBA/2小鼠。3种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IFN-γ、NO和IL-10水平于感染后开始升高,感染后5d达到峰值,感染后8d与感染后5d相比,C57BL/6小鼠IFN-γ、NO水平轻微下降,IL-10水平显著下降;BALB/c和DBA/2小鼠IFN-γ、NO水平显著下降,IL-10水平轻微下降。并且C57BL/6小鼠IFN-γ、NO水平高于BALB/c和DBA/2小鼠,而IL-10水平低于BALB/c和DBA/2小鼠。3种小鼠感染后脾脏nTregs数量与IFN-γ和NO水平呈负相关,IL-10水平与感染率呈正相关。结论伯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nTregs数量的动态变化与宿主感染结局密切相关。
武静静刘军王涛陈光郑伟由宇润潘艳艳曹雅明刘英杰
关键词:脑型疟疾
小脑髓母细胞瘤猝死1例
2010年
1案例 1.1案情 某女婴,11个月,某日凌晨2:00许喂其母乳,随后6h内呕吐3次。10:00许,家人将女婴送医院就诊。入院后诊断为急性胃炎,12:00给予5%葡萄糖100 mL+0.9%氯化钠30 mL+10%氯化钾2 mL+辅酶A100 U+ATP 20 mg+水溶性维生素10 mL静脉滴注,约2h滴注结束。14:50开始静脉滴注5%葡萄糖180mL+0.9%氯化钠70mL+10%氯化钾3mL+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50mg。15:00许,女婴面色发白,
王涛官大威李如波朱宝利武静静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婴儿猝死髓母细胞瘤
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
2009年
为探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ü 17XL,P.y 17XL)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本试验利用P.Y17XL感染易感的BALB/c和抵抗的DBA/2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天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表明,BALB/c小鼠和DBA/2小鼠分别呈现以浆样DCs和髓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面表达MHCⅡ类分子的Dcs的数量均于感染后第3天开始明显升高,在第5天达到最高水平,但BALB/c小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BA/2小鼠;DBA/2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5天呈逐渐增高趋势,其水平明显高于BALB/c小鼠。而BALB/c小鼠表面表达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仅在感染后第5天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果显示,P.y 17XL感染早期,BALB/c和DBA/2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和时相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郑伟刘军冯辉韩路武静静曹雅明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约氏疟原虫免疫应答
调节性T细胞抑制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早期Th1应答的建立
2009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s)参与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调控Th1型免疫应答的相关机制。方法用约氏疟原虫(致死型)感染对照组和anti-CD25 mAb注射组BALB/c小鼠,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感染后第0、3和5d制备脾细胞悬液,磁珠分选、纯化树突状细胞(DCs)并体外培养;ELISA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Griess方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NO水平在感染后第3~5d均明显升高,但对照组小鼠IFN-γ和NO水平明显低于anti-CD25 mAb注射组小鼠。anti-CD25 mAb注射组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于感染后第3d达峰值,并于感染后第5d仍维持较高水平。相比,对照组小鼠DCs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仅于感染后第3d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结论Tregs在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BALB/c小鼠早期可能通过抑制DCs分泌细胞因子IL-12来抑制Th1型免疫应答的有效建立。
王大南郑伟陈光刘军武静静冯辉钟珊珊曹雅明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调节性T细胞TH1应答
自然调节性T细胞通过修饰前炎症应答介导脑型疟疾的发生
实验目的   疟疾感染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难题之一,每年有一百多万儿童死于疟疾。脑型疟疾(cerebral malaria,CM),简称脑疟,是疟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而且是疟疾感染的主要死因。CM严重性的决定因素...
武静静
文献传递
夏氏疟原虫感染早期易感和抵抗小鼠树突状细胞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夏氏疟原虫(Plasmodium chabaudi chabaudi AS)感染早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亚群和表型的变化特点。方法感染易感的DBA/2和抵抗的BALB/c小鼠,制备感染前和感染后第3、5、8d小鼠脾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2种小鼠脾细胞悬液中髓样DCs和浆样DCs的数量以及表面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百分含量。结果 DBA/2小鼠和BALB/c小鼠分别呈现以髓样DCs和浆样DCs为主的增殖模式。2种小鼠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数量在感染后3~5d明显升高,并于感染后第8d达到最高水平,然而感染后第8d,BALB/c小鼠表达MHCⅡ类分子和CD80分子的DCs的数量明显低于DBA/2小鼠。结论感染早期,DBA/2和BALB/c小鼠在DCs亚群的增殖模式、成熟表型特征性分子的表达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武静静刘军郑伟潘艳艳李莹延娟武剑华曹雅明郑丽
关键词:夏氏疟原虫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