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池桢

作品数:12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介入
  • 4篇肝癌
  • 4篇出血
  • 3篇血管
  • 3篇破裂出血
  • 3篇肿瘤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对治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栓塞
  • 2篇肿瘤大小
  • 2篇介入栓塞
  • 2篇患者预后
  • 2篇肝癌破裂
  • 2篇肝癌破裂出血
  • 2篇TACE

机构

  • 12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池桢
  • 8篇黄宁
  • 8篇杨维竹
  • 6篇申权
  • 5篇江娜
  • 4篇谢杭
  • 4篇黄兢姚
  • 4篇林俊清
  • 4篇郑晖
  • 4篇郑曲彬
  • 1篇郑朝辉
  • 1篇吴正忠
  • 1篇李平
  • 1篇王家镔
  • 1篇黄昌明
  • 1篇谢建伟
  • 1篇林建贤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华血管外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介入栓塞对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方法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 年7 月~2013 年6 月的15 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5 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2 例患者因失血量较大而发生休克经过肝动脉栓塞治疗后发生肝脏衰竭症状手术1 天后死亡,其余13 例均未发生急性肝肾功能障碍和出血复发症状,平均生存时间12.2 个月.结论:介入栓塞止血方法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不仅微创,而且成功率高.
池桢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兢姚黄宁申权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栓塞治疗
血管内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
2024年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血管内治疗方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21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例行覆膜支架植入,6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7例直接行载瘤动脉闭塞治疗。分析手术策略、治疗结果以及临床与影像学随访结果。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血管内治疗。术后即刻止血效果均良好,瘤颈残留2例,瘤体残留1例。术后出血复发5例,其中4例再次行载瘤动脉闭塞后出血停止,1例为覆膜支架植入后发生内漏,予球囊扩张后血止,但1个月后不明原因死亡;1例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出现昏迷,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肿胀,治疗后未好转自动出院;3例在随访中发现颈内动脉闭塞;2例术后未随访。随访的19例患者中mRS评分0分9例,1分6例,2分2例,5分1例,6分1例。结论 针对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内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覆膜支架短期疗效好,但也存在着动脉瘤复发、内漏等问题,载瘤动脉闭塞可能远期疗效更可靠。
申权郑曲彬谢杭池桢黄宁
关键词:鼻咽癌放疗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
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进展型肝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进展型肝癌的临床意义.方法 既往行经典TACE方案治疗后病灶控制欠佳并出现肝内、肺部转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例,使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1、3、6个月后复查CT增强或MRI平扫+增...
黄宁杨维竹江娜池桢郑晖柯坤
关键词:靶向药物肝癌TACE
介入放射学实践技能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和探讨介入放射学实践技能评估指标体系。方法选取本校医学影像系2013、2014级共120名学生,测试介入放射学实践技能。结果测试结果与实践技能成绩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介入放射学是介于内外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主要是利用影像设备,在人体的血管或皮肤上,通过做数毫米大小的微小通道,将特制的导管等插入到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相应的诊断学造影和治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针对当前医学影像学介入放射实践教学的现状,拟在医院五年制影像系医学生中建立介入放射学实践技能考核评估体系,通过界定评价内容、确立评价目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定标准,建立一套本专业学生介入放射实践技能评估体系,并分析了该体系的可行性和评价的效度、信度。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促进实习医院的临床教学工作。
申权杨维竹黄宁林俊清池桢谢杭
关键词:介入放射影像学指标体系
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影响TIPS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TIPS治疗的EGVB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术后累积生存率,不同患者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以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以ROC曲线确定其预测经TIPS治疗后EGVB患者预后的最佳截点。结果 TIPS术后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0.7%、82.2%和77.9%。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为影响TIPS治疗EGVB的预后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患者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评估EGVB患者TIPS术后1年生存预后的AUC分别为0.923(P=0.001)和0.183(P=0.011),年龄67.5岁为最佳截点。年龄≤67.5岁患者术后1年累积生存率明显高于年龄>67.5岁者(96.4%vs 64.3%,χ~2=10.785,P=0.001)。结论年龄及术前血清白蛋白是预测TIPS治疗EGVB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因素;年龄>67.5岁患者预后较差。
郑晖黄兢姚黄宁谢杭林俊清池桢柯坤严乐业杨维竹
关键词:食管和胃静脉曲张出血
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8例T3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及小直...
池桢
关键词:胃癌临床病理学胃切除术生存率
文献传递
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8例L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08例T3期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8cm。肿瘤大于或等于8cm的胃癌患者(大直径组)85例.小于8cm的胃癌患者(小直径组)323例: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和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Boi Tmann分型和肿瘤部位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进一步按肿瘤大小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小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以8cm为界值进行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最高。肿瘤大小是影响B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池桢黄昌明郑朝辉李平谢建伟王家镔林建贤
关键词:肿瘤大小预后
精准化疗在TACE治疗进展性肝恶性肿瘤的疗效初探
目的 探讨精准化疗在TACE治疗进展性肝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理证实肝细胞癌,既往行经典化疗方案(5-FU+铂类)TACE治疗后病灶持续进展的患者8例,经血液或组织学基因检测明确该患者化疗药物(氟脲类、铂类、蒽环类、吉...
黄宁杨维竹江娜池桢郑晖柯坤
关键词:肝癌TACE
经皮胆道支架联合支架内外粒子植入治疗胰头癌伴胆道梗阻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者在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的基础上,经胆道支架内外置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胰头癌的疗效。方法 23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均行PTCD基础上先行胆道支架成形术,然后经支架留置8 F胆道引流管,最后将装有粒子条的导管经胆道引流管送入所需照射部位,随后配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胰头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结果 23例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者,22例成功施行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中位支架通畅期为1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2个月。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支架内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术后所有患者的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P<0.05)。结论经皮胆道支架成形术后联合支架内外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黄兢姚杨维竹江娜郑曲彬黄宁申权池桢
关键词:胰头癌梗阻性黄疸
犬髂动脉狭窄冷冻扩张成形术影响血管内膜增殖和凋亡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冷冻扩张成形术治疗犬髂动脉狭窄在影响内膜增殖和凋亡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和缝扎方法建立犬髂动脉狭窄模型.将髂动脉狭窄成模犬随机分成冷冻组(冷冻扩张组)和球囊组(球囊扩张组),每组8只.两组犬于相应治疗2周后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并取出目标血管行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与血管内膜增殖相关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球囊组比较,冷冻组TIMP-2表达明显增强,而MMP-2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与球囊组比较,冷冻组TIMP-2表达明显增多(t=-9.441,P<0.01),而MMP-2表达明显减少(t=9.31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UNEL法结果显示,与球囊组比较,冷冻组平滑肌细胞凋亡明显增多(t=-8.95,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球囊治疗法相比,冷冻扩张成形术可通过诱导TIPM-2蛋白表达,降低MMP-2蛋白表达,并且诱导平滑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狭窄血管扩张治疗后的内膜增生及胶原纤维的合成,有助于减轻或预防术后血管再狭窄.
吴正忠江娜黄兢姚杨维竹臧盛兵林俊清黄宁严乐业邵明华谢杭池桢申权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2凋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