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慢性
  • 3篇耐药性
  • 2篇血培养
  • 2篇血清
  • 2篇阻塞性
  • 2篇阻塞性肺疾病
  • 2篇细胞
  • 2篇慢性阻塞性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克雷伯菌
  • 2篇疾病
  • 2篇肺疾病
  • 2篇肺炎克雷伯
  • 2篇肺炎克雷伯菌
  • 2篇病毒
  • 1篇弹性蛋白
  • 1篇弹性蛋白酶
  • 1篇毒力
  • 1篇血常规

机构

  • 14篇浙江中医药大...
  • 5篇杭州医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医院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人民医...

作者

  • 14篇汪强
  • 6篇王寅
  • 5篇孙爱华
  • 4篇马春芳
  • 3篇刘建芳
  • 3篇王剑超
  • 3篇陈雪静
  • 2篇汤小芳
  • 2篇葛玉梅
  • 2篇蔡宛如
  • 2篇严杰
  • 2篇尤佳女
  • 2篇张永为
  • 1篇柴栖晨
  • 1篇陈旭娇
  • 1篇吴坚敏
  • 1篇郑晓燕
  • 1篇吕晶
  • 1篇陆新建
  • 1篇刘燕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杭州地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临床菌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方法2013年5月—2015年4月从杭州地区多家医院败血症、泌尿道感染、感染性胸膜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23株对利奈唑胺耐药表皮葡萄球菌( LRSE )。采用 E-test测定13种抗生素对上述LRSE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和聚类分析确定上述LRSE菌株的同源性。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上述LRSE菌株23S rRNA 基因第5功能区G2576T突变和cfr基因与利奈唑胺耐药的关系。结果23株LRSE中,15株利奈唑胺MIC〉256μg/ml,8株利奈唑胺MIC分别为6或8μg/ml,但均对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耐药。利奈唑胺高耐药( MIC〉256μg/ml) LRSE菌株中,LRSE1和LRSE2、LRSE3~LRSE6、LRSE9~LRSE12分别为来自同一医院的同一克隆系。所有LRSE菌株均携带cfr基因,但利奈唑胺高耐药( MIC〉256μg/ml)的15株LRSE菌株同时存在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G2576T突变,但利奈唑胺低耐药( MIC=6或8μg/ml)的8株LRSE菌株则否。结论本地区分离的LRSE菌株对利奈唑胺耐药水平差异较大,但分布较广且均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LRSE对利奈唑胺耐药性与其23S rRNA基因第5功能区G2576T突变和携带cfr基因有关。
汪强王寅刘建芳陈雪静黄晨静孙爱华严杰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利奈唑胺耐药RRNA基因
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了解本医院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性。方法:细菌鉴定使用ATB Expression系统鉴定,采用K-B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用双纸片扩散确诊法判定产ESBLs菌株。回顾分析了2004年1月-2008年10月临床送检标本的病原菌的鉴定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资料。结果: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菌,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总阳性率为44.54%。除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外,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进行规范的病原菌培养和耐药监测,是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孟丽尤佳女赵肖君汪强
关键词:革兰阴性杆菌医院感染分离率耐药性
参芪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参芪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COPD缓解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参芪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2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患者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发总生率观察组为7.14%,对照组为5.3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参芪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气虚血瘀型COPD缓解期疗效显著,能明显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及炎症状态、血流状态。
陈丽娜汪强顾婷婷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虚血瘀中西医结合疗法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其表达诱导与抑制机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常见β-内酰胺酶基因型及其携带模式、抗生素诱导及组氨酸激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初步机制。方法采用微量试管稀释法及E-test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采用PCR和测序法检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株携带的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型,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其β-内酰胺酶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了解头孢噻肟诱导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以及组氨酸激酶抑制剂氯氰碘柳胺抑制头孢噻肟诱导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的作用。结果118株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均表达β-内酰胺酶,其中90.7%(107/118)菌株可检出KPC-2、SHV-11、TEM-1、CTX-M-14和/或OXA-1基因,其中TEM-1(71.0%)和SHV-11(64.5%)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种β-内酰胺酶基因( P<0.05)。68.2%(73/107)菌株携带两种以上β-内酰胺酶基因型,其中 TEM-1+SHV-11(30.8%,33/107)为优势β-内酰胺酶基因型携带模式。除KPC-2 mRNA外,1/4 MIC头孢噻肟能使肺炎克雷伯菌TEM-1、SHV-11、CTX-M-14、OXA-1 mRNAs水平显著升高( P<0.05),该诱导作用可被100μmol/L氯氰碘柳胺所抑制(P<0.05)。结论 TEM-1和SHV-11是本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所携带的主要β-内酰胺酶基因型,TEM-1+SHV-11为β-内酰胺酶基因型优势携带模式。亚致死量头孢噻肟可诱导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上调,组氨酸激酶抑制剂氯氰碘柳胺具有抑制头孢噻肟诱导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上调的作用。
汪强葛玉梅孙爱华刘建芳王寅严杰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型基因表达
HIF-1α在老年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联合气雾剂治疗老年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84例老年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2在观察组1基础上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氟替卡松3个月。与38例健康老人相比,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HIF-1α、IL-8水平及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变化。结果①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 HIF-1α水平分别为(43.33±10.42)pg/ml、(140.23±17.43)pg/ml、(72.56±9.67)pg/ml,观察组1、观察组2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2与观察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 IL-8水平分别为(65.31±8.98)pg/ml、(96.11±17.47)pg/ml、(73.58±11.25)pg/ml,观察组1、观察组2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2与观察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照组、观察组1、观察组2肺功能指标FEV1分别为(3.21±0.26)L、(1.26±0.17)L、(1.77±0.19)L,肺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88.87±5.73)%、(39.56±2.24)%、(52.63±3.63)%,观察组1、观察组2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2与观察组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HIF-1α水平与IL-8水平呈正相关,与肺功能呈负相关。结论HIF-1α、IL-8的变化是观察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汤小芳汪强柴栖晨陈旭娇吕晶孙爱华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白介素-8肺功能
肝脓肿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型流行性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了解肝脓肿分离的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毒力基因分型流行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2015年医院肝脓肿患者穿刺液和确诊为肝脓肿患者血液分离112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采用PCR及其产物测序了解上述hvKP菌株毒力基因型。结果 112株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临床菌株经过拉丝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提示均为高毒力株;ESBLs阳性26株,阳性率为23.2%;除亚胺培南与美洛培南之外,抗菌药物在ESBLs阳性耐药率显著高于ESBLs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2株高毒力中102株检出毒力基因,其余10株未检出,102株高毒力基因中以K1+rmpA+wcaG基因携带为主,共34株占33.3%。结论肝脓肿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均为高毒力菌株;rmpA、wcaG和K1基因是医院分离hvKP所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型,而K1+rmpA+wcaG为优势毒力基因型携带模式。
汪强葛玉梅刘建芳王寅孙爱华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
血清游离轻链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轻链测定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SLEDAI积分将92例SLE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检测其血清κ、λ轻链、抗核抗体(ANA)、dsDNA、IgG、IgM、IgA、C3、C4浓度,并与80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进行SLE活动期组ANA滴度和血清游离κ、λ轻链相关性分析。结果 SLE组血清游离κ、λ轻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LE组中活动期患者血清游离κ、λ轻链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统计分析显示κ、λ轻链浓度与ANA滴度呈正相关(r=0.993和r=0.983,P<0.05)。结论血清κ、λ游离轻链在诊断SLE活动期有比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马春芳汪强陈雪静蔡宛如
关键词:血清游离轻链系统性红斑狼疮抗核抗体
从血培养结果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了解我院2004-2006年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率,病原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培养血液标本,并对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2004-2006年间,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率分别是10.44%、8.87%、6.89%,呈下降趋势。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别是23.81%、56.67%、19.52%。[结论]3年来,住院患者的血培养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是否表明医院各科室在控制医院感染中取得了一定效果,有待于大量临床资料加以证实。
尤佳女汪强王寅
关键词:血培养阳性率病原微生物耐药性
淋巴细胞VCS参数在鉴别诊断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VCS参数在鉴别诊断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方法:分析81例病毒感染患者淋巴细胞VCS参数中平均淋巴细胞体积(MLV),高频传导参数(MLC)及体积分布宽度(LVD)的变化。用9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并与57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CLL组)和3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NHL)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感染时MLV、LVD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q为3.505、.15 P<0.01),而MLC则比健康对照组降低(q为5.70 P<0.01)。病毒感染组与CLL组比较,MLC、LV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1.34、1.36P均>0.05),但CLL组的MLV明显低于病毒感染组(q为8.91,P<0.01)。病毒感染组与NHL组比较,MLV、LV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q分别为0.91、0.28,P均>0.05),但NHL组的MLC比病毒感染组高(q为3.55 P<0.01)。结论:淋巴细胞VCS参数能反映淋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诊断与鉴别病毒感染时是一个经济快速的观察指标。
马春芳王剑超王寅汪强
关键词:病毒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
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血液学特点及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血液学特点。方法选择82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60例季节性流感患者和60名健康体检者,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体积法、高频传导和激光散射法(VCS)技术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白细胞总数(WBC)、淋巴及单核细胞百分比、平均淋巴细胞体积(MLV)、淋巴细胞体积变异度(LVD)、平均单核细胞体积(MMV)及单核细胞体积变异度(MVD)。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甲型H1N1流感组,季节性流感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BC计数分别为(5.7±1.8)×10^9/L、(5.2±1.6)×10^9/L和(6.0±1.3)×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8±6.3)%、(34.6±7.3)%和(28.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6,P〈0.01);单核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3.2±4.4)%、(9.0±2.5)%和(6.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0,P〈0.01)。在WBC VCS参数分析中,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MLV和LVD与健康对照组相近(q值分别为0.97和0.43,P值均〉0.05),但明显低于季节性流感组(q值分别为5.69和6.46,P值均〈0.01);而MMV和MVD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季节性流感组(F值分别为40.72和32.51,P值均〈0.01)。结论甲型H1N1流感早期,患者的血液学变化主要是淋巴细胞比例降低,单核细胞比例增高,而WBC总数无显著变化,能够灵敏地反映外周血淋巴细胞应激性形态改变的MLV和LVD低于季节性流感,反映单核细胞体积变化的形态学参数MMV和MVD增大。
王剑超张永为马春芳汪强郑晓燕
关键词:血常规指标VCS参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