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游玉媛

作品数:14 被引量:69H指数:6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稀释
  • 4篇羟乙基淀粉
  • 4篇麻醉
  • 3篇弹力
  • 3篇血栓
  • 3篇血栓弹力描记...
  • 3篇血液凝固
  • 3篇手术
  • 3篇凝血
  • 3篇羟乙基淀粉1...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2篇血液凝固试验
  • 2篇镇痛
  • 2篇手术并发症
  • 2篇术并发症
  • 2篇曲马多
  • 2篇骨折
  • 2篇芬太尼

机构

  • 8篇佛山市中医院
  • 5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14篇游玉媛
  • 8篇区锦燕
  • 4篇杨承祥
  • 3篇罗富荣
  • 2篇李艳萍
  • 2篇廖荣宗
  • 2篇周曙
  • 2篇彭书崚
  • 1篇林毅麟
  • 1篇钟皇娇
  • 1篇谭刚
  • 1篇王文兰
  • 1篇冯宝莹
  • 1篇陈增宝
  • 1篇张习良
  • 1篇廖志雯
  • 1篇杨广坤
  • 1篇梁玉萍
  • 1篇洪海
  • 1篇王文兰

传媒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5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45例、B组45例、C组45例,A组患儿采用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B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C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3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初醒时间、术后镇痛时间、术中麻醉药物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儿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的术后镇痛时间以及初醒时间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意义。
林毅麟廖志雯罗富荣廖荣宗游玉媛罗兢聪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臂丛神经阻滞不同入路
羟乙基淀粉130/0.4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围术期血液稀释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既可节约库血用量,又可减少或避免输注异体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操作简便易行,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多。目前羟乙基淀粉作为人工胶体已广泛应用于血液稀释,有研究表明输注羟乙基淀粉有可能因降...
游玉媛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凝血功能血液保护
文献传递
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应用价值及防治麻醉后伤口急性疼痛的有效性。方法:择期行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观察组)和单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采用韩氏刺激仪经皮肤电极刺激合谷、劳宫、内关、外关,然后接受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中采取间断穴位电刺激(刺激30min,停止30min)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只采用单纯瑞芬太尼复合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术前、术中、拔管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拔管及苏醒时间,苏醒后伤口疼痛程度。结果:①观察组病人异氟醚用量为(0.52±0.33)vol%,明显比对照组(1.12±0.18)vol%少(P<0.01)。②观察组术中、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均低于术前(P<0.01),对照组术中血压、心率低于术前(P<0.01);观察组拔管后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前后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观察组拔管、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④苏醒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组26例VAS评分<4分,4例VAS评分≥5分;对照组10例VAS评分<4分,20例VAS评分≥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与瑞芬太尼复合麻醉可减少麻醉药用量,缩短病人苏醒时间,有效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急性疼痛。
区锦燕洪海王文兰游玉媛
关键词:针刺麻醉经皮神经电刺激瑞芬太尼针药复合麻醉
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中合理麻醉平面的探讨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钉合术 (PPH )中不同麻醉平面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 12 0例病人 ,随机分成 4组 ,每组 3 0例 ,均在椎管内麻醉下施行PPH ,调整麻醉平面上界 ,使各组不同 ,观察记录各组达最高阻滞平面时及击发钉合器时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阿托品用量 ,观察术中恶心呕吐、腹部牵拉不适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 4组病人中 ,当麻醉阻滞平面在L1~T11范围时 ,病人麻醉诱导期和击发钉合器时血压、心率最稳定 ,牵拉反应最轻。结论 :通过调整麻醉推药速度及调整病人体位 ,调整麻醉平面在L1~T11之间 ,既能达到平稳的较好的麻醉效果 ,又能减少不良反应 。
游玉媛区锦燕陈增宝廖荣宗
关键词:吻合器麻醉PPH心率
双侧T12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腰椎手术镇痛效果观察:一项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
2024年
目的 探讨双侧第12胸椎水平(T12)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腰段脊柱手术的镇痛效果有效性的研究。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3月~2022年7月在佛山市中医院手术中心行后路腰椎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有2名患者中途退出。观察组患者术前30 min于双侧T12竖脊肌平面给予0.3%罗哌卡因各30 ml。对照组患者给予0.9%生理盐水各30 ml。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舒芬太尼追加量。次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拔管后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拔管后即刻、出PACU时、术后2、12和24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中和PACU中舒芬太尼追加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6、3.092,P<0.05)。观察组拔管后即刻和离开PACU时VAS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63、3.347,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和24 h的VAS评分和舒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4、0.658、0.329、0.765,P> 0.05)。结论 双侧T12 ESPB能为术中及PACU中提供有效镇痛。
杜杰强罗瑞敏陈路游玉媛黄应思
关键词:腰椎手术围术期镇痛
曲马多对硬膜外阻滞寒颤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曲马多对硬膜外阻滞寒颤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硬膜外阻滞下发生寒颤反应的患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 30例 ,即盐酸曲马多静注组 (A组 )和对照组 (B组 ) ,观察寒颤反应及寒颤发生后 5min的情况和级数。结果 两组在寒颤发生时的级数无差异 ,5min后A组的寒颤改善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盐酸曲马多能有效地改善硬膜外阻滞下发生的寒颤反应。
游玉媛区锦燕
关键词:曲马多寒颤麻醉手术并发症
羟乙基淀粉130/0.4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名健康志愿者空腹静脉血样,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液,按容量稀释比例(全血:稀释液)分为6组:10:0组(未稀释组)、9:1组(10%组)、8:2组(20%组)、7:3组(30%组)、6:4组(40%组)、5:5组(50%组)。每名志愿者采血23ml(前3ml血弃用),其中15ml用于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剩余的5ml抗凝后,采用血栓弹力描记仪检测血栓弹力描记图(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α角和最大振幅(MA)。结果Hct、PLT和Fib随稀释程度的增加而下降(P〈0.05);与未稀释组比较,30%组、40%组和50%组PT和APTT延长,且随稀释程度的增加而延长(P〈0.01)。与未稀释组和10%组比较,20%组、30%组和40%组R和K缩短,a角增大,50%组R延长,MA减小(P〈0.05);与20%组、30%组和40%组比较,50%组R和K延长,α角和MA减小(P〈0.05)。结论羟乙基淀粉130/0.4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10%稀释时,对凝血功能无影响;20%~40%稀释时,活化凝血初始阶段,凝血块形成时间缩短,速率增快;50%稀释时,抑制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块强度降低。
游玉媛杨承祥李艳萍区锦燕周曙彭书崚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血液凝固试验血栓弹力描记术
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1~3级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组(A组)、后路腰丛组(B组)和腰麻组(C组),每组50例。比较麻醉过程中麻醉效果、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近期及远期死亡率。结果术前1 d(T0)三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T_1)~缝合(T_4)时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A组与B组辅助吸入七氟烷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2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2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2例呼吸不好置入喉罩,7例麻醉效果不全置入喉罩,5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B组发生麻醉效果不全需插入喉罩例数多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有13例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与A组需要应用血管活性药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近期、远期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刺激仪双重引导下多点式前路腰丛阻滞具有良好麻醉效果,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较小,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冯宝莹张习良游玉媛杜杰强
关键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两种羟乙基淀粉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6%羟乙基淀粉200/0.5(商品名贺斯)与6%羟乙基淀粉130/0.4(商品名万汶)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20名健康志愿者的空腹静脉血23mL,前3mL弃用,每份血样均在体外应用两种羟乙基淀粉进行血液稀释,分为贺斯组和万汶组。每组按容量稀释比例(全血∶稀释液)分为3个稀释度:9∶1(10%)、7∶3(30%)和4∶6(60%)。血样中,15mL用来测定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5mL予枸橼酸化抗凝,血液稀释后在37℃下应用5000Series血栓弹力描记仪检测血栓弹力描记图(TEG)指标:反应时间(R时间,正常值为12~27min)、凝血时间(K时间,正常值为3~13min)、α角(正常值为14~46°)和最大振幅(MA,正常值42~63mm)。TEG图形达到MA后即停止测定。另设1份未稀释的全血作为对照组。结果①贺斯组、万汶组的Hct、血小板计数随稀释程度的增加而进行性下降;30%、60%稀释时,万汶组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贺斯组(P值均<0.05)。②10%稀释时,贺斯组、万汶组的Fib、P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稀释时,贺斯组和万汶组的Fib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值均<0.05),PT、APTT均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值均<0.05),贺斯组与万汶组间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10%稀释时,3组间组R时间、K时间、α角、M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0%稀释时,贺斯组的R时间、K时间均显著长于万汶组(P值均<0.05),α角、MA均显著小于万汶组(P值均<0.05);60%稀释时,贺斯组的R时间显著长于万汶组(P<0.05),贺斯组与万汶组间α角、M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两种羟乙基淀粉体外不同程度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同:10%稀释(轻度血液稀释)时两种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30%稀释(中度血液稀释)时6%羟乙
游玉媛杨承祥李艳萍区锦燕周曙彭书崚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血液凝固试验血栓弹力描记术
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预防性处理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成年患者80例,年龄52~83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4组:Ⅰ组(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Ⅱ组(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Ⅲ组(无预防用药+髓腔排气),Ⅳ组(无预防用药+无髓腔排气),每组20例,其中预防用药是在骨水泥灌注前5min开始静脉输注多巴胺5~10μg/kg·min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髓腔排气是在骨水泥灌注时在股骨髓腔内放置排气管,4组均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麻醉后10min、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min的MAP、HR、CVP,并于骨水泥灌注前、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灌注后10min测定血气参数。结果①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5min4组MAP均下降(P<0.05),麻醉后10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骨水泥灌注前及Ⅰ组和Ⅱ组相同时点的MAP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和10minMAP均显著下降(P<0.01)。②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Ⅲ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3、5minHR均加快(P<0.05)。③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在灌注即刻Ⅲ组和Ⅳ组CVP下降,Ⅳ组CVP比Ⅰ组和Ⅱ组下降(P<0.05)。④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各组在灌注即刻PaO2均下降,在灌注后5minⅡ组和Ⅳ组PaO2仍下降;与Ⅰ、Ⅲ组比较,Ⅱ、Ⅳ组在灌注即刻、灌注后5minPaO2均下降(P<0.05或P<0.01);与骨水泥灌注前比较,Ⅱ组和Ⅳ组在灌注即刻PaCO2均升高,但都在正常生理范围内(P<0.05)。结论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单侧腰麻,骨水泥灌注前预防性输注多巴胺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并在骨水泥灌注时施行髓腔排气可降低骨水泥反应对血液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游玉媛区锦燕罗富荣杨广坤
关键词:骨水泥血液动力学血气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