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凡 作品数:11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襄阳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初步判断价值,及在内镜超声指导下选择合适内镜或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35例经超声内镜或/和病理证实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 王晓凡 谭诗云 杨力 刘迎春 谢文群MiR-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系统评价 2014年 目的 评价miR-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 (Embase)、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and 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研究miR-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相关性的文献.对miR-146a rs2910164 G/C各基因型的比较模型(G vs C、GG vs CC、GG vs GC、GC vs CC、GG+GC vs CC、GGvs GC+CC)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胃癌患者4198例,健康对照5853例.Meta分析结果发现MiR-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GG vsGC:OR=1.14,95% CI:1.03~1.27,P=0.01;GG vs GC+ CC:OR=1.17,95% CI:1.06 ~ 1.29,P=0.002).在亚组分析中也有相似的结论.结论 本研究发现miR-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miR-146a rs2910164的等位基因G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谢文群 谭诗云 王晓凡关键词:MIR-146A 基因多态性 胃癌 META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内镜超声标准超声探头检查避免微探头对食管胃间质瘤大小的误判 被引量:2 2017年 背景:上消化道间质瘤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前常规行内镜超声检查(EUS)时如使用微探头(频率12、15、20 MHz),常出现术中病灶大小、深度与术前判断不符的情况,从而增加手术难度甚至导致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目的:探讨ESD术前标准超声探头(频率5、7.5 MHz)EUS检查判断上消化道间质瘤大小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0月所有经胃镜和EUS检查初步疑诊食管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95例接受ESD治疗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5例接受ESD治疗者中145例术后病理证实为间质瘤,其中由标准探头EUS诊断者37例,微探头EUS诊断者108例,14例患者因ESD治疗失败而转外科治疗。ESD治疗失败者中,原因为标准探头EUS误判病灶起源者1例,微探头EUS误判病灶大小者9例,标准探头误判率低于微探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对8.3%,P>0.05)。9例微探头误判病例显示的病灶大小与实际严重不符[(1.22±0.51)cm对(3.97±1.06)cm,P<0.01]。另有3例患者因标准探头EUS准确判断病灶结构层次或血流而避免或及时终止ESD。结论:对于拟行ESD治疗的上消化道间质瘤患者,术前选择行标准探头EUS检查能更准确地了解病灶大小、起源和血流情况,从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治疗成功率。 王晓凡 李峥 高山 谭诗云 沈磊 陈明锴 操寄望关键词:内镜超声检查 微探头 胃肠道间质肿瘤 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危险性判断及治疗方式选择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术前超声内镜检查对胃间质瘤侵袭危险性的初步判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诊治的135例经超声内镜和/或病理学诊断的胃间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内镜超声图像相关特点初步判断间质瘤侵袭危险程度,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Fletcher侵袭危险性对比分析,并对其中38例已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除少数巨大间质瘤顶端出现溃疡合并呕血或黑便外,绝大多数胃间质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其中97例患者未行任何治疗选择内镜下动态随访观察;38例患者超声内镜侵袭危险性评分标准发现低度侵袭危险性9例,中度侵袭危险性18例,高度侵袭危险性11例。38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单纯内镜治疗15例,双镜联合治疗17例,开腹手术治疗6例,并同时行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发现术前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检查判断胃间质瘤符合率约为79.0%。结论术前应用超声内镜初步判断胃间质瘤的危险性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胃镜或胃镜联合腹腔镜为临床治疗胃间质瘤的优先选择。 王晓凡 谭诗云 李明 杨力 刘迎春 谢文群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MiRNA-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系统评价 2014年 目的:评价miRNA-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and the Cochrane L i b r a r y、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研究miRNA-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相关性的文献.对miRNA-146a rs2910164 G/C各基因型的比较模型(G vs C、GG vs CC、GG vs GC、GC vs CC、GG+GC vs CC、GG vs GC+CC)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有大肠癌患者2978例,健康对照3576例.Meta分析尚未发现miRNA-146a rs2910164 G/C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具有相关性(G vs C:OR=0.82,95%CI:0.52-1.30,P=0.41;GG vs CC:OR=1.10,95%CI:0.72-1.40,P=0.97;GG vs GC:OR=1.10,95%CI:0.81-1.28,P=0.91;GC vs CC:OR=0.99,95%CI:0.70-1.41,P=0.96;GG+GC vs CC:OR=1.00,95%CI:0.72-1.39,P=0.99;GG vs GC+CC:OR=1.00,95%CI:0.81-1.24,P=0.98).结论:本研究尚未发现miRNA-146a rs2910164G/C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 谢文群 谭诗云 王晓凡关键词:MIRNA 基因多态性 大肠癌 META分析 超声内镜联合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对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诊断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EA及腹部增强CT检查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行血清CA199、CA242、CEA检测,腹部增强CT检查及EUS检查[EUS检查异常者行EUS引导下细针抽吸穿刺术(EUS-FNA)进行细胞学及组织形态学活检]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结果,对比3种检查手段对胰腺癌的诊断筛查率。[结果]136例中行EUS-FNA患者有90例,反复多次穿刺11例,最终确诊胰腺癌74例,漏诊或未证实4例,诊断率为94.9%;其中EUS对胰腺癌的筛查率为54.4%,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项检查,且有症状组(96.6%、83.3%)高于无症状组(70.0%、85.5%);上腹增强CT确诊病例70例,漏诊8例,诊断率为89.7%;3种血清学标志物均阳性患者70例,诊断率89.7%。3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率高达96.2%。[结论]EUS联合多种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诊断率。 高山 丁祥武 王玮 田爱霞 王道蓉 童旭东 李峥 王晓凡关键词:胰腺癌 超声内镜 早期筛查 EUS联合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提高胰腺癌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诊断率的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内镜(EUS)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A199、CA242、CEA及腹部增强CT检查来提高胰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至2018年在门诊及住院的胰腺癌高危人群中均行血清CA199... 王晓凡 高山关键词:胰腺癌 早期筛查 miRNA-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miRNA-146a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xcerpta Medica Databas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谷歌学术和万方数据库,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从建库至2013-11。搜集研究miRNA-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相关性的文献。对miRNA-146ars2910164G/C各基因型比较模型,包括G与C、GG与CC、GG与GC、GC与CC、GG+GC与CC以及GG与GC+CC,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情况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有2 951例肝癌及3 217名健康对照。miRNA-146a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GG与CC比较的OR=1.21,95%CI为1.04~1.42,P=0.02;GC与CC比较的OR=1.15,95%CI为1.02~1.29,P=0.02;GG+GC与CC比较的OR=1.16,95%CI为1.04~1.29,P=0.009。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在亚洲人群中也有相似的结论,GC与CC比较的OR=1.15,95%CI为1.02~1.29,P=0.02;GG+GC与CC比较的OR=1.16,95%CI为1.04~1.30,P=0.009。结论 miRNA-146ars2910164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之间具有相关性,并且miRNA-146a rs2910164基因多态性的CC基因型可能是肝癌的保护因素。 谢文群 谭诗云 王晓凡关键词:肝癌 MIRNA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胃癌患者系统评价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有关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胃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3位研究者按Cochrane Reviewers'Handbook 4.2.2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RCT。其中8个RCT结果显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RR=1.37,95%CI:[(1.04),(1.79)],P=0.02};6项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化疗方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能明显提高{RR=1.40,95%CI:[(1.26)-(1.57)],P<0.00001};5项研究显示,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WMD=4.23,95%CI:[(3.71),(4.76)],P<0.00001},但尚不能说明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结论 :晚期胃癌患者及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时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骨髓抑制,同时对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有一定的效果。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各研究评价方法变异性较大,并且存在评价时间的不同,故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晚期胃癌及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 王晓凡 谭诗云 郭毅关键词:参芪扶正注射液 胃癌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随机对照试验 非甾体类抗炎药预防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来评价预防性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否能降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ny,ERCP)后胰腺炎的发病率,为临床实践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有关NSAIDs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手工检索相关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3月。由2位研究者按Cochrane Reviewers’Handbook 4.2.2推荐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用Rev Man 5.1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11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包括2 481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研究。11个RCT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NSAIDs可显著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RR=0.48,95%CI:0.37~0.61,P〈0.00001)。4个RCT研究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NSAIDs可降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RR=0.63,95%CI:0.47~0.83,P=0.001)。结论 Meta分析表明预防性使用NSAIDs能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但尚不能说明预防性使用NSAIDs能降低ERCP术后2 h、24 h血淀粉酶含量,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各研究评价方法变异性较大,并且存在评价时间的不同,因此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和规范的高质量RCT,以求进一步验证预防性应用NSAIDs对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的临床疗效。 刘迎春 谭诗云 王晓凡 杨力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非甾体类抗炎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