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斌

作品数:60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建设实验室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19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条斑紫菜
  • 9篇紫菜
  • 8篇胁迫
  • 8篇活性
  • 6篇免疫
  • 5篇芽孢
  • 5篇芽孢杆菌
  • 5篇致毒
  • 5篇微藻
  • 4篇日本蟳
  • 4篇水环境
  • 4篇塔胞藻
  • 4篇群落
  • 4篇鳗弧菌
  • 4篇胁迫效应
  • 4篇免疫活性
  • 4篇弧菌
  • 4篇草甘膦
  • 3篇蛋白
  • 3篇毒性效应

机构

  • 52篇淮海工学院
  • 25篇江苏省海洋生...
  • 4篇江苏省海洋资...
  • 3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连云港市海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新海高...
  • 1篇连云港市墟沟...
  • 1篇连云港市海洋...
  • 1篇山东大学(威...
  • 1篇南京大学连云...
  • 1篇连云港荣盛生...

作者

  • 59篇王洪斌
  • 24篇阎斌伦
  • 23篇李士虎
  • 10篇李信书
  • 6篇姚兴存
  • 5篇舒留泉
  • 5篇许冰
  • 5篇宋秀梅
  • 4篇周向红
  • 4篇杨艳艳
  • 3篇徐加涛
  • 3篇焦豫良
  • 3篇董丹
  • 2篇吴春森
  • 2篇钱鹏
  • 2篇盛菊
  • 2篇吴言
  • 2篇陈文慧
  • 2篇田密
  • 2篇郑金龙

传媒

  • 10篇水产科学
  • 7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海洋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科技通报
  • 2篇生物技术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科学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农药
  • 2篇生物技术世界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科学养鱼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9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株瑞士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产VB_(12)的影响因素研究
2017年
对市售的乳酸饮品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菌株HYWZ-6,结合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为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 helveticus),并以温度、Na Cl、胆盐、p H及柠檬酸三钠作为影响因素,对其产VB_(12)进行研究,并利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该菌在不同因素条件下培养100 h后产VB_(12)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HYWZ-6菌株在不同条件下产VB_(12)的差异性较大,35℃VB_(12)的含量最高,25℃最低,35℃时含量比25℃时高出175.2%;Na Cl质量分数与VB_(12)的含量呈反比,Na Cl质量分数为1%时VB_(12)含量最高,7%时最低,相差224.4%;胆盐质量分数为0.1%时VB_(12)含量达到最高;p H为4时VB_(12)含量最高,在p H为7时VB_(12)含量最低,前者是后者的5.8倍;柠檬酸三钠质量分数为2.5%时VB_(12)的产量最高,比最低产量高出143.2%。
王顺阳郝燕王洪斌王海张胜楠
关键词:影响因素
海洋细菌Marinobacter adhaerens HY-3分离鉴定及对中肋骨条藻的化感作用被引量:1
2013年
菌藻化感作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理、生态学现象.从虾蟹混养池分离得到1株海洋细菌,经16S rRNA序列比对确定为Marinobacter adhaerens HY-3,选择我国常见赤潮优势种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作为对象,研究海洋细菌与其种间化感效应,利用共培养和添加细菌胞外代谢物,以S.costatum生长量及叶绿素a含量为参数,研究细菌对S.costatum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液浓度104以上对S.costatum生长产生抑制,培养至第10 d,104、106、108组藻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组的70%、23%、22%;叶绿素合成量是对照组88%、62%、60%;抑制效应随菌浓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添加细菌胞外代谢物,对S.costatum生长无影响;因此,M.adhaerens HY-3对S.costatum存在一定的化感作用,对其生长及光合作用均产生较大的影响;S.costatum与M.adhaerens HY-3的种间相互作用,是由菌藻细胞的直接接触进行,代谢物不存在化感作用因子.
王洪斌陈文慧李信书李士虎阎斌伦
关键词:MARINOBACTER中肋骨条藻共培养化感作用
海链藻絮凝及凝后保存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三氯化铁、氢氧化钠、壳聚糖、明矾4种絮凝剂对海链藻的絮凝作用及凝后保存效果。在海链藻培养过程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絮凝剂,采用吸光度法确定絮凝效果,凝后收集的海链藻在4℃、-4℃以及添加10%甘油作为保护剂-20℃3种方法保存。试验结果显示,海链藻的絮凝效率随着絮凝剂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结合凝后海链藻的恢复效果,确定絮凝剂的适宜质量浓度。三氯化铁、明矾、氢氧化钠、壳聚糖的絮凝最适质量浓度分别为0.015、0.05、0.05、0.008g/L。藻泥在4℃直接保存最好,壳聚糖絮凝组的海链藻恢复生长效果最好,NaOH试验组最差,海链藻长时间处于生长停滞状态;-4℃直接保存效果最差。4种絮凝剂对海链藻均有明显的絮凝作用,各絮凝剂之间的絮凝效果存在差异,絮凝剂对海链藻的活性存在一定的影响。从生产经济性和技术可行性出发,海链藻4℃直接保存最佳,实验室藻种则是添加10%甘油-20℃保存为好。
岳伟萍王洪斌
关键词:海链藻絮凝剂比生长率
重组腺病毒介导表达蓖麻毒蛋白B链及其与A链联合作用对细胞杀伤的研究
目的:用PCR的方法扩增了蓖麻毒蛋白A、B链基因(rta、rtb),将rtb 插入E1基因缺失腺病毒中,利用病毒启动子在肿瘤细胞中表达RTB蛋白,再注入原核表达及纯化的蓖麻毒蛋白RTA,由于RTA与RTB具有很强的亲和性...
王洪斌钟江
关键词:蓖麻毒素腺病毒细胞杀伤
文献传递
硝基苯和间苯二酚对3种海洋微藻的毒理效应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研究硝基苯和间苯二酚对海洋微藻的毒理效应,旨在提示化工废水污染对水环境破坏的严重性,揭示海洋微藻类净化废水的潜在应用。本试验用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海链藻(Thalassiosira weissflogii)和绿色巴夫藻(Pavlova viridis)为供试藻种,以微藻生长量及叶绿素a的变化为参数,研究不同质量浓度的硝基苯和间苯二酚对3种海洋微藻的毒理效应。结果表明:硝基苯对塔玛藻和巴夫藻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2mg/L时抑制率分别为22.9%和20.04%,但对海链藻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间苯二酚对海链藻和巴夫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12mg/L时其抑制率分别为26.11%和23.6%,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塔玛亚历山大藻和巴夫藻而言,在硝基苯质量浓度为3mg/L时,叶绿素a含量均达到最低,其叶绿素a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8.6%和50.9%,对于海链藻,硝基苯对其叶绿素a的影响波动不大。间苯二酚对3种海洋微藻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为绿色巴夫藻>海链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其叶绿素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1%,24.9%,88%。
王洪斌花文凤李信书李士虎阎斌伦
关键词:硝基苯间苯二酚海洋微藻叶绿素A毒理效应
鳗弧菌感染对日本蟳部分免疫活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进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悬液和生理盐水(对照)注射感染,研究其血清免疫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注射鳗弧菌悬液组SOD活性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48h达到最高;CAT活性12、24h增加非常明显,12h达最高;AKP活性5、12、24h都有增加,均高于对照,24h最高;ACP活性12h开始上升,24h达最高。在人工感染鳗弧菌48h内,日本蟳体内的免疫因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血清中SOD、ACP、AKP、CAT活性在不同时间段均有显著升高趋势,高于对照组水平。
王洪斌成明吴琴李士虎阎斌伦
关键词:日本蟳鳗弧菌免疫活性
漂白粉杀灭鳗弧菌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9年
对漂白粉杀灭鳗弧菌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应用悬液定量杀菌实验观察漂白粉对鳗弧菌的杀灭作用及温度、pH值和有机物对杀菌效果的影响。用有效氯含量为1.427mg/L和0.1427mg/L的2种漂白粉溶液对鳗弧菌分别作用2min和5min,杀灭率均为100%。漂白粉的杀菌作用随温度升高、pH值降低而增强,因有机物存在而减弱。因此,漂白粉可以杀灭环境中的鳗弧菌。
王洪斌许冰周向红周倩倩
关键词:漂白粉鳗弧菌温度PH值有机物
水环境中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对苯并[k]荧蒽致毒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
2018年
以2种海洋微藻的生长量、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CAT)和丙二醛(MDA)为检测指标,研究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塔胞藻(Pyramidomonas delicatula)对苯并[k]荧蒽的致毒胁迫的生理响应,揭示出多环芳烃化合物对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性。结果显示,苯并[k]荧蒽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都存在抑制作用,海水小球藻的抑制率最高达62%,并存在剂量效应;适当浓度的苯并[k]荧蒽对塔胞藻生长有短时刺激作用,高浓度的苯并[k]荧蒽对塔胞藻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其最大抑制率达到89%。添加固定浓度(9μg/L)苯并[k]荧蒽处理2种微藻,海水小球藻体内ACP活性至72 h达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增加32%,塔胞藻48 h达到最大,升高105%;AKP活性变化趋势与ACP活性基本一致;海水小球藻CAT活性至72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组的2.3倍,塔胞藻CAT活性至48 h即达最高,为对照组的2.5倍;2种微藻MDA含量随着苯并[k]荧蒽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海水小球藻和塔胞藻在72 h MDA含量分别升高73%、81%;苯并[k]荧蒽对海洋微藻的致毒效应存在种属差异,对塔胞藻的致毒效应大于海水小球藻。
王洪斌成群谢冰倩高力丁浚哲韩秉言
条斑紫菜蛋白酶解液脱色脱腥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以条斑紫菜为原料采用木瓜蛋白酶制备紫菜蛋白酶解液,以活性回收率和脱色率为评价指标,研究酶解液的脱色脱腥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紫菜盐酸提取液色素最大吸收峰为550nm;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后的脱色工艺条件为活性炭用量10g/L、脱色温度60℃、脱色时间40min、pH 6.5,脱色后的酶解液呈浅黄色,活性回收率逾90%。
姚兴存舒留泉王洪斌
关键词:条斑紫菜蛋白酶解液脱色
条斑紫菜乳酸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的演替规律被引量:2
2018年
以条斑紫菜作为原料,采用老坛水乳酸菌发酵法对紫菜在15、20℃的温度条件下发酵20d,以发酵液中pH、总酸、总糖、氨基酸、蛋白质、盐度以及亚硝酸盐等各理化因子为参数,研究分析紫菜乳酸发酵过程中理化因子的变化规律,揭示紫菜乳酸发酵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发酵液中的pH先下降,后趋于平稳,20℃的发酵液pH下降快,在7 d左右达到最低值2.9,15℃的发酵液在8 d达到最低值3.0;发酵液的总酸含量开始呈上升趋势,后趋于稳定,20℃的上升快,在8 d左右达到最大值0.916 g/100 g,15℃的在10 d左右达到最高值0.856 g/100 g,相对于初始值分别上升了2.2、1.9倍;总糖含量先下降后基本趋于稳定,均在6 d左右下降到最小值0.011、0.013 g/mL,相对于初始值分别下降了48.22%和38.32%;发酵液的氨基酸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0℃的在8d左右上升到最大值41.53μmol/mL,相对于检测的初始值上升了68.89%;15℃的在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39.344μmol/mL,上升了84.62%;总蛋白质含量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2个发酵温度均在6 d左右分别达到最大值3.350、3.630 mg/L,分别是检测初始值的3.1、2.8倍;发酵液的盐度基本保持不变;20℃发酵液的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早,且含量低,在4 d左右达到峰值6.232mg/L,是初始值的3.8倍,随后开始下降在8 d左右降到3.561 mg/L后趋于平稳;而15℃的亚硝酸盐在6 d左右达到峰值9.645 mg/L,在10 d左右降到最低值5.045 mg/L后呈波动趋势。试验结果旨在为条斑紫菜发酵工艺的研究及紫菜产品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成群王洪斌邱春江邱春江谢冰倩李士虎
关键词:紫菜乳酸发酵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