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祖贻

作品数:99 被引量:174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3篇细胞
  • 39篇干细胞
  • 35篇造血
  • 35篇造血干
  • 35篇白血
  • 35篇白血病
  • 34篇造血干细胞
  • 33篇干细胞移植
  • 29篇脐血
  • 28篇造血干细胞移...
  • 25篇急性
  • 23篇血液
  • 20篇血液病
  • 18篇细胞移植治疗
  • 17篇淋巴
  • 17篇基因
  • 17篇非血缘
  • 16篇干细胞移植治...
  • 15篇恶性
  • 14篇异基因

机构

  • 89篇安徽省立医院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99篇王祖贻
  • 78篇孙自敏
  • 56篇刘会兰
  • 45篇耿良权
  • 28篇刘欣
  • 28篇潘理明
  • 25篇王兴兵
  • 24篇朱薇波
  • 22篇汤宝林
  • 21篇童娟
  • 20篇杨会志
  • 17篇韩永胜
  • 15篇朱微波
  • 13篇丁凯阳
  • 12篇姚雯
  • 9篇吴树农
  • 8篇胡平
  • 7篇方欣臣
  • 7篇郑昌成
  • 6篇蔡晓燕

传媒

  • 11篇中华血液学杂...
  • 7篇安徽医学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中国实用内科...
  • 6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中华器官移植...
  • 4篇临床内科杂志
  • 4篇山西白血病
  • 4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白血病.淋巴...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3篇安徽省第十二...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白血病
  • 2篇2005年华...
  • 2篇2005年华...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工企医刊
  • 1篇国外医学(遗...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8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5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变异型Ph易位的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Ph染色体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Ph代表一种易位,其中典型的t(9;22)易位约占92%,而变异型易仅占8%。目前文献中报道的变异Ph易位已逾300例,国内仅数例报告。我院先后发现变异Ph易位4例,现报道如下。
孙自敏申雪英潘理明王祖贻
关键词:白血病变异型
42例急性非淋白血病的核型研究
1992年
本组用G显带法对42例急性非淋白血病(ANLL)核型进行研究。FAB分类:M_228例、M_311例、M_1、M_4、M_6各1例。正常核型16例,占38.1%,异常核型26例,占61.9%,其中t(8:21)7例,占总数16.7%,占M_2的25%;t(15:17)7例,亦占总数16.7%,占M_3的64%;乃外还发现少见核型t(7:11)2例,ph(+)2例,3q21断裂2例,各占4.7%;—y6例,其中4例与t(8:21)同时存在。t(8:21)7例中4例有—y;超二倍体7例,多于亚二倍体,以+8+13多见,伴有t(8:21)、t(15:17)各1例。42例中35例经维甲酸(RA)诱导分化(M_3)或化疗(DA,HAT,HOAP)(其它FAB类型),16例完全缓解,总缓解率为45.7%,中位生存期在缓解病例为9^+月,未缓解病例为3月(P<0.01)。所有缓解病例的核型都在正常核型、t(8:21)、t(15:17)、t(7:11)和—y范围内,而超二倍体、ph(+)及3q21断裂核型中无1例达到完全缓解。本组研究除发现数例罕见核型外,显示ANLL核型检查对予后判断有明显价值。
王祖贻申雪英孙自敏潘理明
关键词:FAB分类中位生存期G显带HAT缓解率
改良染料排斥法体外药物敏感试验预测急性白血病化疗的反应被引量:3
1996年
使用改良染料排斥法测定17例20人次的白血病患者对常用的9种化疗药物体外的敏感性,其中急性白血病14人(初治7人,复发3人,难治4人),FAB分型ANLL10人(M11人,M25人,M53人,M61人),ALL4人(L23人,L31人),MDS-RAEBT1人CML急变2人,体外药敏结果显示:体外药敏实验与体内疗效总符合率为59.2%,阳性符合率65.82%,阴性符合率48.91%。初步表明该法对指导临床白血病个体化治疗,选用有效的化疗药物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方法还具有准确率高、操作简便、所需标本少和实验时间短的优点。
孙自敏吴晓亚包明红宋继娥潘理明孟刚沈际佳王祖贻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药物疗法
萘普生在鉴别癌性发热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7年
对30例长期发热患者使用萘普生(375mg12小时1次,7天)试验性治疗,观察退热反应,发现19例癌性热中15例完全反应,2例部分反应,2例无反应(1例恶性淋巴瘤合并右下肺炎,1例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6例感染性发热,无1例出现完全反应,风湿病5例仅1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完全反应。结果显示:癌性热对萘普生的完全反应率明显高于非癌性热的完全反应率(P<0.05)。同时也明显高于感染性热的完全反应率(P<0.005)。认为萘普生可以用作初筛癌性热和非癌性热的一种毒副作用小、较为有效的药物。
孙自敏范西真陈超包明红王祖贻
关键词:萘普生癌性发热发热
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临床研究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单中心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的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及生存情况。
刘会兰孙自敏耿良权王兴兵王祖贻方欣臣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成人患者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G-CSF动员后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异基因骨髓与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后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复发及生存情况。方法45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动员后的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混合移植,人白细胞抗原(HLA)全合37例,1-3个位点不合8例。38例恶性病中32例采用清髓性预处理,6例为减低强度预处理;7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均采用环磷酰胺联合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及甲泼尼龙预处理。采用环孢素联合霉酚酸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HLA不全相合患者加用ATG。供者给予G-CSF连续5天皮下注射,注射后第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第7天采取骨髓血。结果45例患者均获得快速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的12(8-18)天和16(10-28)天。10例发生了急性GVHD(22%),Ⅱ度以上1例。可评估的42例患者中16例出现了慢性GVHD,7例为广泛型(16%)。复发9例,死亡11例,其余34例中位随访时间16月(10-46月),可评估的2年无病生存率为75%。结论G-CSF动员后的异基因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可获快速造血重建,移植相关死亡率及重度急、慢性GVHD的发生率低,复发率不增高。
刘会兰孙自敏耿良权杨会志王兴兵汤宝林童娟姚雯袁晓王祖贻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液病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
2012年
回顾性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治疗时机、移植物的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的选择和移植疗效。22例患者中21例获得造血重建,1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未获得植入的成人患者,于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后38 d进行母亲HLA4/6相合的外周血联合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解救治疗获得植入。22例中死亡3例,无1例复发。MDS患者何时进行Allo-HSCT需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对患者分组,评分属于高危组的患者宜在疾病确诊后尽早进行移植,而低危组的患者可在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进行;不仅可选择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BMT)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也可进行非血缘人类白细胞共同抗原(HLA)不全相合的UCBT;移植预处理如采用减低强度的方案(RIC)并不影响移植效果。
皖湘孙自敏刘会兰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童娟汤宝林王祖贻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清髓性非血缘脐血与同胞供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同样的长期生存--单中心12年移植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非血缘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与同胞供体骨髓和/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BMT/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0年4月至2012年5月共26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我院接...
刘会兰姚雯刘欣朱薇波王祖贻孙自敏耿良权王兴兵丁凯阳童娟汤宝林周晨阳吴云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非血缘脐血移植
文献传递
胞浆内抗原CD_3、CD_(22)、MPO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和明确胞浆内抗原 CD3、CD2 2 、MPO的检测方法及其在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多聚甲醛和甲醇联合固定细胞 ,单抗间接荧光法标记细胞内相应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计数 ,并将结果与形态学和细胞表面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9例初诊患者中 ,11例 MPO阳性 ,6例 Cy CD2 2 阳性 ,1例Cy CD3阳性 ,1例 3项均为阴性 ,结合形态学和表面抗原分析 ,全部病例获得明确诊断。结论 :胞浆内 CD3、CD2 2 、MPO的检测简便、准确、灵敏度高 ,可在临床广泛开展使用 。
翟志敏何晓东吴竞生潘理明吴树农孙自敏朱微波蔡晓燕余自强王祖贻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白血病
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000年
目的 研究HLA不全相合无关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疗效、造血重建、免疫重建情况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方法 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首次缓解的5岁女性患儿行HLA一个位点不合无关男性供体的脐血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BU 16mg·kg^(-1),CY 120mg·kg^(-2),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骁悉(MMF)方案:CSA 3mg·kg^(-1)·d^(-1),MMF 250mg·d^(-1)。移植有核细胞数14.6×10~7/kg(受者体重),CD34^+细胞7.24×10~5/kg(受者体重)。结果 移植后+6天~+8天外周血白细胞(WBC)降至0,+27天WBC为1.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39天血小板计数(Plt)>20×10~9/L,+53天Plt>50×10~9/L,+60天Plt>100×10~9/L、Hb>100g·L^(-1)。+12天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Y染色体基因阳性;+39天受者外周血VNTR法检测DNA指纹图显示为供者型;+44天受者HLA-DRB1为:0701、0901,为供者白细胞抗原表达;+49天外周血及骨髓染色体核型结果为:46,XY,100%嵌合。+26天出现皮疹及肝肿大,诊断为Ⅱ°GVHD,使用甲基强的松龙2mg·kg^(-1)·d^(-1),症状控制。+98天康复出院。结论 开展HLA不全相合无关供体脐血移植在中国是可行的、有效的、较安全的,脐血的免疫学特性值得深入探讨。
孙自敏王祖贻朱微波刘会兰刘欣刘芝璋王宁玲潘理明吴树农吴竞生
关键词:脐血移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供者GVHDVNTR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