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清友

作品数:40 被引量:77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博士后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帕金森
  • 6篇帕金森病
  • 5篇蛋白
  • 5篇蛋白酶
  • 5篇动脉
  • 5篇氨酸
  • 5篇半胱氨酸
  • 4篇心肌
  • 4篇心肌酶
  • 4篇天冬氨酸
  • 4篇帕金森病模型
  • 4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解剖学
  • 4篇肌酶
  • 3篇鼠脑
  • 3篇胎心
  • 3篇天冬氨酸蛋白...
  • 3篇胚胎
  • 3篇组织化学

机构

  • 31篇华北煤炭医学...
  • 7篇河北联合大学
  • 4篇唐山市第二医...
  • 3篇唐山市眼科医...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 2篇唐山市协和医...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义马煤业(集...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40篇田清友
  • 19篇张宇新
  • 11篇魏子峰
  • 10篇周洪霞
  • 8篇王茜
  • 7篇张作凤
  • 6篇卢鹤翔
  • 6篇张子明
  • 5篇王永生
  • 5篇刘学钧
  • 4篇王守安
  • 3篇孟令丽
  • 3篇杨莎莎
  • 3篇司道文
  • 3篇王海学
  • 3篇张辉
  • 2篇王海涛
  • 2篇李琪佳
  • 2篇裴银辉
  • 2篇张连元

传媒

  • 10篇中国煤炭工业...
  • 4篇解剖学杂志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华北煤炭医学...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辽宁中医学院...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 1篇中华医学写作...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10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MK801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的变化,分析一氧化氮在损伤中的作用及MK801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12在华北煤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和实验中心完成。①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对照组、再灌4h组(缺血4h再灌4h)、再灌12h组(缺血4h再灌12h)、再灌24h组(缺血4h再灌24h),MK801干预组(缺血4h再灌24h+MK801)。②复制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损伤模型,MK801干预组在再灌注前5min立刻皮下注射MK801(0.5mg/kg)。③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免疫组化观察各组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并用Western-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MK801干预组与再灌24h组比较,丙二醛含量降低了45.8%,一氧化氮含量降低了12.8%。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再灌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再灌24h达高峰。阳性信号主要分布海马区,中脑红核区等部位的神经元细胞,对照组仅见少量表达,而MK801干预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明显降低,同时减轻脑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受损。与Western-blot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一致。结论:MK801减少脑组织一氧化氮、丙二醛含量,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说明MK801可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可能与一氧化氮含量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在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中降低有关。
周洪霞王海涛朱丽华司道文田清友张连元张宇新
关键词:后肢脑损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形态学实验技术网页制作
2006年
形态学实验技术网页,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综合、归纳形态学实验技术方法,规范化实验技术操作规程,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活动,转化为可视的、形象的教学工具,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人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活动状态.充分体现优秀教学资源的共享性。
卢鹤翔田清友张宇新
关键词:形态学网页
小白菊内酯对PD小鼠黑质区NF-κB和FLIP表达的影响
2015年
目的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核因子NF-κB与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FLIP)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因子信号通路在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NF-κB、FLIP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以及给予小白菊内酯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核因子信号通路被激活,其阳性表达明显增多,FLIP和caspase-3表达也明显增加;经小白菊内酯干预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核因子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激活FLIP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凋亡有重要调控作用,小白菊内酯对PD模型小鼠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张辉张宇新魏子峰田清友张作凤孙明宏王茜
关键词:帕金森病NF-ΚBFLIPCASPASE-3小白菊内酯
小白菊内酯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抑制核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信号通路对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行为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记法观察各组小鼠中脑黑质区酪氨酸羟化酶(TH)、核因子NF-κB、环氧合酶-2(COX-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NF-κB、COX-2和caspase-3阳性细胞大量表达,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抑制剂组小鼠上述变化明显减轻(P<0.01)。结论:在MPTP所致PD模型小鼠中,小白菊内酯通过抑制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减少凋亡蛋白caspase-3表达,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王茜张辉刘名李琪佳孙明宏田清友耿丽鑫张乘云张宇新
关键词:帕金森病核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环氧合酶-2小白菊内酯
眼动脉变异起自脑膜中动脉的解剖学调查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眼动脉的起点 ,重点调查异常眼动脉的起始、分支及口径 ,为临床视力障碍提供病因资料。方法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1 0 0侧成人脑颅眼动脉起始 ,对异常起自脑膜中动脉的眼动脉起始、分支和相关动脉口径进行测量。结果 眼动脉起自颈内动脉95侧 (95 % ) ;异常起始 5侧 (5 % ) ,其中单侧起自脑膜中动脉前支 1例 ,双侧分别起自左右脑膜中动脉前支 2例 ,脑膜中动脉平均内径1 .9mm ,眼动脉平均内径 1 .1mm ,与正常的眼动脉口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视觉障碍或颅骨颞区外伤、颞区的硬膜外血肿、颞区硬脑膜肿瘤同时伴视力障碍患者 ,眼动脉异常起于脑膜中动脉并受损的原因不能除外。
张子明刘奕蓉刘学钧周洪霞田清友张宇新
关键词:眼动脉脑膜中动脉视力障碍
人胎心不同组织心肌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人心脏发育中不同组织结构中某些酶的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组织扫描光度测定法,观察胎儿和成人心脏的11种酶和化学物质。结果:心脏各种组织结构内与无氧代谢、有氧代谢和细胞增殖有关的酶及化学物质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高,特别是有氧代谢酶类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织。与无氧代谢有关的酶类在血管平滑肌内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组织。与神经递质代谢有关的酶、与脂类代谢有关的酶、与细胞分泌及膜活动有关的酶在神经组织中含量最高。结缔组织中各类酶含量均最低。结论:人胎心各组织结构内酶和化学物质的含量存在差别,可能与相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
田清友卢贺翔魏子峰陈乃玲王海涛王守安张宇新
关键词:胚胎心肌组织化学
《内经》阴萎辨析
2006年
卢鹤翔田清友刘正猛
关键词:《内经》中医基础理论
胎心不同部位心肌酶分布的组织化学研究
2001年
田清友魏子峰王守安王海学
关键词:心肌酶胎心组织化学
一种定量估测动脉粥样斑块分布的方法被引量:1
1997年
一种定量估测动脉粥样斑块分布的方法李忠民郑桓田清友于风山作者单位:华北煤炭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唐山063000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发生在动脉内膜的不同部位,有文献报道认为血流动力学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1〕。为了更精确地说明这种形态学分布特征,我们...
李忠民郑桓田清友于风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S病理解剖学
尺神经与桡神经共干起自后束1例
2008年
在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成年男性尸体标本左侧尺神经起自臂丛后束并与桡神经共干(图1),现报道如下:
司道文张廷才张志勇王永生刘江田清友张子明张宇新
关键词:桡神经尺神经共干尸体标本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